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埃兹蛋白的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食管鳞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76 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Ezrin 的表达,并分析 Ezrin 表达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长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Ezrin 阳性表达率在食管癌组织为90.7%,癌旁正常组织为46.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P<0.001);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组织分别为 69.2%(18/26)、72.7%(24/33)、76.5%(13/17)(χ2=0.304,P>0.05);Ezrin 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有关(χ2=4.47,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分别为 75.6%(31/41)、51.4%(18/35)(χ2=4.82,P<0.05).Ezrin 表达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度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Ezrin 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生存率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 13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有淋巴结转移5 930例为阳性组,无淋巴结转移8 202例为阴性组;阳性组依据淋巴结转移数量分为N1(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3 210例、N2(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1 654例、N3(≥7个区域淋巴结转移)1 066例;记录患者生存状况,分析年龄、性别、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与生存结局的关系,评价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1a生存率(43.66%)高于阴性组(14.12%),3、5a生存率(37.15%,19.19%)低于阴性组(45.39%、4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N3患者1a生存率(82.46%)高于N2患者(59.79%)和N1患者(2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浸润程度、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性别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HR=2.850,P=0.004)、低分化程度(HR=2.160,P=0.001)、食管下段肿瘤(HR=2.040,P=0.000)、肿瘤直径3cm(HR=1.620,P=0.000)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患者生存状态有关;年龄50岁、低分化程度、食管下段肿瘤、肿瘤直径3cm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例GIST患者18F-FDG PET/CT术前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和阴性患者,应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核分裂象、Ki-67指数、CD117和CD34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预后分组等临床病理参数。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变密度、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核分裂象、CD34表达情况、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以及WHO肿瘤预后分组)患者3种PET/CT代谢指标,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UVmax、MTV、TLG与GIST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 结果44例GIST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31例,阴性者13例,显像阳性率为70.5%。显像阳性和显像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P=0.003;χ2=7.738,P=0.021;χ2=4.233,P=0.040;χ2=24.670,P<0.001;χ2=24.670,P<0.001),而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CD117和CD34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中,肿瘤直径≤5 cm患者与>5 cm患者比较,MTV(P=0.003)和TLG(P=0.00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分裂象≤5/50HPF和>5/50HPF的患者,Ki-67指数≤5%和>5%的患者,以及不同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的患者,其SUVmax(P=0.022,0.023,0.016,0.016)、MTV(P=0.038,0.028,0.004,0.004)和TLG(P=0.025,0.014,0.004,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不同病变密度患者,淋巴结或脏器有无转移的患者,以及不同CD34表达情况的患者,其SUVmax、MTV和TL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P=0.020,0.020,0.014,0.014)、MTV(P=0.037,0.026,0.003,0.003)和TLG(P=0.024,0.012,0.003,0.003)与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等病理学特征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MTV、TL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1和0.801。 结论18F-FDG PET/CT代谢指标SUVmax、MTV、TLG对GIST恶性危险度的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观察膜联蛋白A5(ANX A5)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l47)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喉癌组织标本51例和癌旁组织标本35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喉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中ANX A5和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理、临床特点喉癌患者中ANX A5、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χ2=6.939,P=0.008;χ2=14.722,P<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低-未分化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中分化患者、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8,P=0.021;χ2=3.869,P=0.049;χ2=8.419,P=0.004);≥60岁和<60岁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χ2=0.082,P=0.775)。与TNM分期Ⅰ~Ⅱ期、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中CD147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9,P<0.001;χ2=11.004,P=0.001);≥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以及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中CD14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6,P=0.214;χ2=1.373,P=0.241;χ2=0.002,P=0.96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喉癌组织中ANX A5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8,P<0.001)。 结论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在具有不同病理、临床特点的喉癌患者中存在表达水平的差异,提示ANX A5与CD147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重点清扫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为规范化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对515例胸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隆突下、食管旁、胃左动脉旁三组重点清扫淋巴结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食管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中,行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构建淋巴结良恶性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57例患者共计61个颈部淋巴结,所有病变淋巴结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且CEUS均未显示灌注缺损征象。依据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良性组45个、恶性组16个,比较2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皮质回声、淋巴门、钙化灶、淋巴结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CEUS灌注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能力。 结果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L/S(χ2=5.785,P<0.05)、淋巴门(χ2=4.419,P<0.05)、钙化灶(P<0.05)、CDFI(χ2=16.775,P<0.001)、灌注模式(χ2=13.090,P<0.001)和淋巴门增强(χ2=15.993,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FI非门型、向心性灌注模式、淋巴门无增强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这3项特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即Y=-4.732+1.795X4+1.989X5+2.734X6,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46~0.996),其预测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93.3%、81.3%、93.3%。 结论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诸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4.5%(57/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术前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χ2=19.404,P<0.001)、肿瘤T分期(χ2=29.468,P<0.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即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是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手术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将21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直径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有关(OR=3.103,95%CI:1.495~6.609).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经手术切除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45.54%)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清除淋巴结4 063枚,转移淋巴结643枚,淋巴结转移度15.8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病变长度则影响不大.结论: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胸中段食管癌早期病变患者可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下段食管癌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即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4/120)、29.17%(35/120);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感染均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并进行干预,以便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人类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蛋白(ASPM)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175例随访满5年的NSCLC患者术后石蜡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ASPM的表达情况。比较ASPM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分化程度构成比、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构成比;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NSCL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4.57%(113 / 175)的肿瘤组织标本中呈ASPM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仅有22.29%(39 / 175)呈ASPM高表达,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ASPM高表达占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 = 63.683,P < 0.001)。根据肿瘤组织标本染色结果,将175例NSCLC患者标本分为ASPM低表达组(62例)和ASPM高表达组(113例)。两组患者肿瘤大小( χ2 = 5.060,P = 0.024)、淋巴结转移( χ2 = 3.998,P = 0.046)及TNM分期构成比( χ2 = 5.427,P = 0.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SPM低表达组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优于ASPM高表达组( χ2 = 5.040,P = 0.025)。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ASPM表达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风险比(HR)= 3.883,95%置信区间(CI)(1.616,9.330),P = 0.005]和ASPM表达[HR = 3.845,95%CI(1.795,8.236),P = 0.008]是影响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ASPM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本的脉管侵犯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侵犯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319例患者,脉管侵犯率为28.84%(92/319),低分化者脉管侵犯率为37.08%(33/89),高于高-中分化者25.65%(5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T3和T4分期患者脉管侵犯率分别为31.33%(26/83)和34.09%(60/176),高于T1和T2期患者的11.11%(1/9)和9.80%(5/51)(χ2=12.99,P=0.005);肿瘤位于升结肠52例,横结肠27例,降结肠19例,乙状结肠53例,直肠168例,其脉管侵犯率分别是28.85%(15/52)、7.41%(2/27)、10.53%(2/19)、20.75%(11/53)、36.90%(62/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03)。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侵犯率为41.53%(49/1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1.39%(43/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T3、T4期(RR=6.563,95%CI=0.302~0.992,P=0.047)和淋巴结转移(RR=5.618,95%CI=1.142~2.293,P=0.007)是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319例患者中有2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10%(297/319),中位随访时间38(8~71)个月。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5.56%(165/297),其中脉管侵犯患者5年生存率为45.12%(37/82),低于无脉管侵犯的59.53%(128/215)(χ2=4.99,P=0.025)。 结论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脉管侵犯可能提示结直肠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与分析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以及术后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19例)及淋巴结未转移组(n=46例),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危险因素。结果行Logistic分析可见,影响子宫颈癌合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了肿瘤直径≥2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存在宫旁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P<0.05)。结论影响子宫颈癌合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了肿瘤直径≥2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存在宫旁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等,妇科工作者需要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实施规范性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等其他措施,以达到促进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超声特征,为MTC的诊断和术前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09年10月至2020年2月超声图文及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85例MTC患者,并选取同期的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收集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性别、边缘、形态、血供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等方面特征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97.0%(65/67)的MTC患者血清降钙素有不同程度升高。MTC与PTC在性别(男/女:46/39 vs 46/104)、年龄[(50.11±13.34)岁 vs (43.63±11.88)岁]、结节大小[(21.66±13.46)mm vs (14.10±9.93)mm]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5、t=3.838、t=4.916,P均<0.001),2组患者在结节边缘(光整/不光整:56/29 vs 19/131)、形态(规则/不规则:34/51 vs 101/49)、纵横比(>1/≤1:10/75 vs 46/104)、血供(低/高:20/65 vs 65/85)、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57/28 vs 75/75)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09、16.582、10.679、9.217、6.413,P<0.001、<0.001、=0.001、=0.002、=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OR=34.786,95%CI:12.552~96.405,P<0.001;OR=0.194,95%CI:0.082~0.457,P<0.001;OR=0.277,95%CI:0.109~0.705,P<0.001)。 结论MTC具有肿块较大、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血供丰富、纵横比≤1、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合血清降钙素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叉头框M1(FOXM1)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68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进展期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M1及GRP78的表达情况;应用χ2检验分析进展期胃癌病理特征与FOXM1及GRP78表达的相关性,并应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展期胃癌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进展期胃癌组织中FOXM1和GRP78的表达率分别为53.57%(90/168)和67.26%(113/168),癌旁组织中二者无表达或弱阳性表达。二者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41,P<0.001)。FOXM1蛋白表达与脉管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T分期(P=0.022)、TNM分期(P<0.001)及分化程度(P<0.001)相关,GRP78蛋白表达与脉管癌栓(P=0.003)、淋巴结转移(P=0.002)及分化程度(P<0.001)相关。FOXM1及GRP78共表达阳性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显著低于共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1189,P<0.001)。FOXM1、T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FOXM1及GRP78可能协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成为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RF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HCC患者104例,共147个病灶。随访36个月,记录HCC患者生存情况,采用超声造影监测RFA术后HCC患者局部复发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影响HCC患者RFA术后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与HCC患者RFA术后预后有关的因素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4例HCC患者RFA术后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92.0%、80.0%、53.3%,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有关(χ2=7.119,P=0.008;χ2=20.485,P=0.000;χ2=14.160,P=0.000;χ2=11.825,P=0.001;χ2=7.979,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标志物、首发癌、背景肝、肿瘤直径、肿瘤边界、邻近脏器或大血管、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有关(χ2=7.234,P=0.007;χ2=9.083,P=0.003;χ2=7.791,P=0.005;χ2=13.042,P=0.000;χ2=20.657,P=0.000;χ2=58.615,P=0.000;χ2=6.681,P=0.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P=0.017;P=0.002)。 结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是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了提高HCC患者生存期、减少局部复发应对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观察随访制度,治疗中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超声表现特点,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在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行FNAB的4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4个结节),其中未成年人组(≤18岁)204例患者和成年人组(>18岁)204例患者,每组各217个结节。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评估2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分类恶性率、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评估FNAB的诊断效能。 结果与成年患者比较,未成年甲状腺癌患者的结节最大径较大[16.0(8.5,23.3)mm vs 8.4(5.9,12.4)mm],垂直位及极低回声率较低(32.6% vs 58.7%;1.1% vs 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824.5,P<0.001;χ2=12.806,P<0.001;χ2=4.906,P=0.027);未成年患者的3类、4A类、4B类、4C类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0、4.8%、33.9%、84.9%)与C-TIRADS恶性率相符,4C类结节的恶性率高于成年患者(84.9% vs 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35);未成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8.4%,高于成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07,P<0.001),2组间转移至中央区、颈侧区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及成年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穿刺的诊断准确性比较(95.5% vs 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诊断的假阴性率较高(5.4% vs 2.2%)。 结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甲状腺癌结节较大,垂直位生长及极低回声较少;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适用于C-TIRADS风险分层;未成年人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未成年人患者穿刺假阴性较多,对于伴有可疑淋巴结的风险分层高的患者(4C及以上),可仅穿刺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