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临床医案探索肝癌中医辨证用药的论治规律.方法 收集有关中医治疗肝癌的医案,基于数据分析技术,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等方法,得到肝癌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则和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63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肝癌的辨证分型、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发掘出20个核心配伍和9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论治肝癌具有一定规律性,可以从中总结肝癌的辨证论治理论以备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治疗的有关医案,探索其辨证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医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熵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辨证和处方用药。结果通过对178个相关医案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治则、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配伍和14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抑郁症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中医医案转化出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对硬皮病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治疗硬皮病的医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硬皮病的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94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1个核心配伍和10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治疗硬皮病具有一定规律性,证型主要为瘀血阻络证、寒凝经脉证、脾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常用活血、通络、温肾、祛风湿等功效的中药,规律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收集与整理有关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医案,通过挖掘软件,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得到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的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85个医案进行分析,统计出乳腺癌术后医案中的基本证型、主要治则治法、常用中药出现的频次,发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治疗本病的16个核心配伍和8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术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等, 常用具有益气、健脾、疏肝等功效的中药, 从中医临床医案中转化出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李恩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萎缩性胃炎治愈案一百例——李恩复教授医案医论集》一书的处方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其关联规则,并对关键用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 得到高频使用药物及其对应四气、五味、归经,推演出核心药物与组合、新处方、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大肠癌术后治疗的相关医案,挖掘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筛选中医治疗大肠癌术后的医案,辨证与用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医案进行辨证与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通过对105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中医证型、疾病的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统计出大肠癌术后常见证型主要为脾胃气虚证、肠道积滞证、脾肾两虚证,常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肾等功效的中药,挖掘出47个核心配伍和9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对于大肠癌术后的证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中医临床医案挖掘出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黄雅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黄雅慧2017.5~2019.11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460份,通过频次、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 75次的药物30味,使用频次152次的药物组合19个,通过聚类得到新处方6个,频次 25次的证候6个。结论黄雅慧认为CAG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胃虚弱、胃阴亏虚为主,标实以湿阻、热毒、气滞为主,血瘀贯穿始终,治疗健脾益胃以扶正固本;清热化湿、解毒祛邪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活血化瘀,理气消痞以改善胃粘膜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发现基于医案的痛风中医辨证用药的论证规律.方法 搜集整理有关中医治疗痛风的医案,运用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以关联规则和熵聚类数据挖掘方法,获得中医治疗痛风的辨证用药理论.结果 数据挖掘得到有关中医痛风的证型主要为湿热阻痹证、脾肾两虚证、湿热瘀阻证等,治疗原则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止痛、健脾益肾等为主,使用药物以清利湿热药、健脾益肾药、活血通络药为主,计算得出46组核心药对配伍和11个新处方.结论 经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整理,发现中医在痛风的治疗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可以探寻摸索的,从中医临床医案转化出的痛风辨证论治理论具备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林吉品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集林吉品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246首,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林吉品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所得246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高频用药28味。温性药、寒性药、平性药应用较多,热性药最少;苦味药、甘味药、辛味药应用较多,咸味药最少;归经以脾、肺、肝、胃四经为主。得到强关联药物组合42个,核心药物组合6个。结论:林吉品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益气、活血、理气、清热、祛湿之品,重视脏腑气机升降,加减灵活,处方严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探寻中医辨证法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象之间的规律;方法:从望诊、脉诊、中医辨证分型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中医辨证法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唇象、脉象以及证型与胃镜征象相关;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象与中医辩证法有一定联系,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 1 040 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情志病证治疗常用药物为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养阴、行气解郁类药物;其中,化痰、健脾、安神药物常被联合使用;调肝是中医情志病证的重要治法.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沈红权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 计算机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沈红权主任门诊收治的不寐患者病史资料和医案处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味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总结处方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245首,涉及210味中药,总结归纳出高频单味中药20味。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物关联中得出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8条;高频中药角药关联规则7条。药物聚类得出5个聚类处方。核心处方1主要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者;核心处方2主要用于伴下焦湿热伴便秘者;核心处方3主要用于气虚伴瘀热内蕴证者;核心处方4主要用于肝胆郁热证者;核心处方5主要用于肝郁脾虚证者。结论 沈红权主任治疗失眠以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实证常配伍清利湿热、凉血活血药物,虚实夹杂证配伍健脾养心、调和肝胃药物,虚证配伍益气养血、扶正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医案转化论治理论。方法收集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和处方用药理论。结果确定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常见证型、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常用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0个核心配伍和11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规律性,证型主要为气血不足证、脾肾两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常用补气血、健脾、补肾等功效的中药,从中医临床医案转化出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名中医牙痛医案63例中药配伍及方证对应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牙痛治疗的中药配伍及方证对应规律。方法:收集已出版发行的名中医牙痛医案,采用关联规则和链接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AS9.1.3软件上进行。结果:四诊信息与中药、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之间有对应规律,中药链接分析显示牙痛治疗有两个核心组方,以浙贝母、赤芍、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菊花为第一核心中药组方,石膏、知母、生地黄、牛膝、牡丹皮为第二核心中药组方,两组方与牙痛的中医治疗理论非常吻合。结论:采用关联规则、链接分析能较好的挖掘牙痛医案中的中药配伍规律和方证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总结、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详尽的阐述. 结论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后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医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关联及聚类分析挖掘其用药经验和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228首,中药197味,性味以温寒平、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高频药物有甘草、大枣、半夏、陈皮、黄连、枳壳、吴茱萸、蒲公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大枣""半夏-甘草"等,计算得出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以仲景学说为指导,以气液代谢为物质基础,主张调和通达,强调护胃舒胃,并形成自有特色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用药规律,运用转化医学研究来推动其新药研发进程。方法 收集中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数据处理和挖掘功能来探索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用药规律,并挖掘新药处方。结果 搜集到了81个医案,软件分析得到医案中常见的证候、治法、药物频次与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2个核心药对与7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常用活血化瘀、清热养阴、清热解毒、清肝泄火等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规律性较强,运用转化医学思路研究本病,可以把研究成果更快应用到临床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有效医案348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提取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 348张初诊处方中涉及66味中药,以垂宁方为化痰祛瘀法基本方,通过辨证配伍分析产生潜在新处方7张。结论 通过TCMISS初步揭示了化痰祛瘀法为基本大法基础下,随证配伍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总结课题组中医药临床用药经验提供客观方法,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分型、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 通过对整理的80例患者的230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的辨证分型、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 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准确,在辨证基础上灵活运用安神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