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男,60岁。高血压病史3 a。2 a前曾患高血压脑出血,已治愈。近10 d出现胸闷,背部疼痛,无咳嗽、咳痰、痰血及咯血,查体: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上后纵隔相当第四胸椎体旁见大小约3.20 cm×3.55 cm软组织影,其边缘较清,CT值48~51Hu,第四后肋肋骨小头有骨质破坏,内侧端向前移位,双侧肺野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内未见异常肿大的淋巴结,提示:右后上纵隔占位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术前初步诊断为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于2001-07-26在全麻下行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后上纵隔第四胸椎旁3 cm处…  相似文献   

2.
杨波  杨建 《华西医学》2008,23(1):163-163
患者,女,38岁,因咳嗽、咯痰、气促伴胸背疼痛半月入院。查体: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无杂音。肝脾无肿大,四肢活动良好。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下叶背段巨大块影,密度均匀,边界完整,性质待定(图1)。胸部CT片显示右肺下叶背段占位性质待定,不除外胸内肺外占位(图2)。综合病史特点,术前诊断为右肺下叶背段占位?后纵隔肿瘤?择期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为右后下纵隔肿瘤,质硬,边界较清楚,大小约8cm×8cm×8cm,瘤体大部分位于胸腔内,仅有一短小的蒂与脊柱旁沟胸壁相连,将肺叶推挤向前,右肺下叶背段…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贫血患者胸部CT影像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2 4岁 ,因咳嗽 10多天而就医。胸部平片见双侧肺门影浓重 ,增宽 ,双上纵隔影增宽 (图 1) ,建议CT除外纵隔病变。CT扫描两肺未见主质性病变 ,双侧脊柱影增宽 ,纵隔窗见双侧诸肋骨肋角以后部分不规则增粗 ,边缘不齐 ,骨皮质不规则增厚 ,部分见有骨皮质不连续征 ,邻近软组织内见有骨针样骨质长入 ,骨松质增粗 ,稀疏 ,呈网格样改变 ,病变处表面软组织肿胀 (图 2 ) ,骨窗见胸椎形态基本正常 ,椎体内骨松质增粗 ,呈点、网状改变 ,椎管内未见异常 (图3)。讨论 :有关地中海贫血患者骨X线影像改变文献早有报道 ,但未见有涉及到胸部CT…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5岁,多囊肾病史30年,查体发现左侧中纵隔占位1周。体格检查:左侧下胸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叩诊左下胸部呈实音。X线平片:左下纵隔旁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楚,左肺下叶受压外移。胸部CT:左侧纵隔心缘旁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约15cm×14cm×12cm,病灶内见局灶性脂肪密度区,CT值约-110HU,大部为软组织密度区,其内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界清晰,邻近左肺下叶受压实变、外移(图1A);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部分未见强化,软组织部分呈轻度不均匀强  相似文献   

5.
MSCT诊断左上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55岁.胸部外伤后于外院接受X线平片检查发现左肺门影增大,右上纵隔增宽,疑有左肺门占位.在我院接受MSCT检查,CT平扫: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粗,右上腔静脉增粗,主动脉弓旁见一结节影.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3岁。间歇性胸痛1年半入院。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以右侧胸部疼痛较为明显。X线表现:右纵隔影增宽,可见向肺野内突出的块状密度增高影(图1),大小约4.0cm×5.0cm,边缘光滑呈椭圆形,侧位片该肿块影位于前中纵隔。X线诊断:右上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胸腺瘤。CT表现:前上纵隔胸腺区可见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图2);大小约为4.3cm×5.2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肿块与纵隔内血管影分界清楚。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非侵袭性胸腺瘤。术后病理诊断:胸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主因右侧胸部间断不适6个月,右颈部发现肿物1个月,于2011年10月23日到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咳嗽、发热、盗汗。既往体健。查体于右颈部触及核桃大小肿物,质中等,无明显压痛,基本无活动。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改变。胸部X线平片检查:右上纵隔影增宽、外缘呈波浪状,双肺门影有所增大,右肺中下野见索条影,左肺野、心影及左纵隔未见显  相似文献   

8.
生于后纵隔孤立性纤维瘤罕见,现报告一例右侧后下纵隔的病例: 患者,女性,37岁,因“吞咽异物感半年”来诊。体检未见阳性体征;五官科以“咽炎”治疗无效来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透视见右心膈角处约6.5×6.0cm类圆形块影,吞钡造影见食道下段受肿块压迫略弧形向左移位,粘膜光整,钡剂通过稍不畅;即行CT扫描,见右后下纵隔脊柱旁沟处类圆形7.0×5.5×6.0cm病灶,病灶内弥漫性钙化影,CT值138Hu,轻度推压食管与下腔静脉。因怀疑肠管疝入后纵隔,遂半个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7岁,以“体检发现右侧后纵隔占位”为主诉收治入院,继往体健,否认肺结核及肝炎等传染疾病史。查体及临床化验无异常。胸部正侧位片见右侧胸腔后下脊柱旁巨大肿块影,呈半球形向外膨隆,边界清楚(图1)。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右后纵隔脊柱旁巨大肿块,最大层面约11.2cm×9.5cm,肿块宽基底与后胸壁及脊柱相贴,密度低于肌肉,肿块内可见不规则状更低密度区,CT值最低约-50Hu(图2),内侧向邻近T12/L1椎间孔内生长,第12胸肋关节半脱位改变,肋骨向前轻度移位,增强后肿块延迟期见轻微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示肿块由肋间动…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男,29岁,战士。主因咳嗽、咳痰、左侧胸痛伴发热10 d于2007-03-30入院。X线胸片显示左下肺巨大肿块。胸部CT片显示:左肺纵隔旁球形肿块,密度均匀,直径约9 cm,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左肺癌。经术前准备,于2007-04-06在全麻下行肿瘤及左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源于纵隔,鱼肉样,无明显包膜,与左肺上叶浸润生长,无法分离,遂行肿瘤及左肺上叶切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报告:(纵隔)卵黄囊瘤,主动脉下、主动脉旁、隆突下主肺门淋巴结均未见瘤组织。术后采用FEB方案(顺铂、足叶乙甙、平阳霉素)化疗4周期,并行纵隔辅助放疗。2007-10-12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多发小结节影,纵隔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去中科院肿瘤医院会诊,建议用异环磷酰胺、美司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右肺肿瘤明显增大,患者再次去中科院肿瘤医院会诊,建议继续化疗。于2008-01-14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头颅CT显示右额顶脑转移,于2008-01-21行脑转移瘤切除术,术后左侧肢体力弱好转,1个月后,左侧肢体力弱再次加重,复查头颅CT显示右额顶脑转移瘤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5 岁.因"咳嗽、咳痰,左侧胸痛伴发热5 d"入院.X 线检查(图1):正侧位片示左前上纵隔一向肺野突出宽基底巨大椭圆形肿块影,边缘清呈浅分叶状,密度均匀,内与纵隔界限不清.CT 检查(图2):平扫见左前上纵隔一类圆形囊性肿块影,直径约为10 cm,壁薄略均示有断续状钙化,周脂肪间隙清晰,外侧边缘旁示一小扁平形骨性致密影,内大部分密度均匀,CT 值约为15 HU,并有数个点状低密度灶,CT 值约为-20 HU.肺野内未见明显卫星灶,纵隔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胸膜无增厚,胸腔无积液.诊断:考虑纵隔畸胎瘤,不排除肺包虫.  相似文献   

12.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嵴的良性肿瘤,主要由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鞘细胞组成,多发生于后纵隔和后腹膜,位于脊柱二侧,另约20%-3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中以后纵隔最为常见。因缺乏对其认识常误诊为其他肿瘤,国内外文献对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节细胞神经瘤9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晰的肿块影,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低且均匀,平扫密度低于胸大肌,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灶(3/9),增强扫描多数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8/9),强化后密度仍低于胸大肌,少数可见条带状不均匀强化(1/9).结论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脊柱两侧,以后纵隔及腹膜后多见。由于临床医生缺乏对其认识,常误诊为其他肿瘤。本次研究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旨在临床医生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纵隔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报道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例:患者,男,32岁,因咳嗽伴咯痰、晨起血痰1月余,至我院就诊。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后略有好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B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胸片示右中纵隔影增大;CT及MRI示右后纵隔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巨淋巴结增生待排(见图1、2)。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未见癌细胞,右后纵隔肿块穿刺活检行HE染色,发现组织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散在体积较大的上皮样异型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上皮AE1/AE3 ,EMA ,MIC-2 ,淋巴细胞CD3 ,L26 ,CD34-,TDT-,CD15-,CD30-,提示胸腺瘤B2型。遂于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后中纵隔肿块,直径8cm…  相似文献   

16.
临床较少见的小细胞肺癌误诊二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玉  姜晶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8):747-748,F0003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2例均因间断咳嗽、咳痰就诊。例1胸部CT扫描示右肺上叶可见结节影,边缘见浅分叶,病变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后可见轻度强化,周围未见卫星灶;右肺下叶可见多发的结节影,边缘光滑清楚,未见分叶及毛刺,病变密度均匀,周围未见卫星灶;右肺门明显增大,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行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例2胸部CT扫描示双肺纹理增多,走行紊乱;上肺可见索条影;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包括叶间胸膜)、心膈角区、脊柱旁沟可见多发结节及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纵隔内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误诊为胸膜间皮瘤。2例均经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结论小细胞肺癌影像表现较典型,明确诊断需依据活检结果,必要时应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食物异物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岁。患儿以右下肺肺炎收入某院,经该院治疗15d之后,未见好转,转入我院儿科治疗。住院后拍摄DR胸片,与患者本人自带15d前胸片比较,右肺未见明显异常改变。X线片显示:双侧胸廓对称,纵隔居中,未见增宽,右下肺见片样高密度影。印象诊断:右下肺炎症,建议进一步CT检查。CT显示:右下主支气管开口下方见条形略高密度影,周围伴条形透亮影,并右下肺见条样片样高密度渗出影。印象诊断:右下支气管异物,合并右下肺炎症。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56岁,前胸无诱因持续性疼痛1年,加重半个月,有时午后低热,偶有干咳,无咯血,无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WBC8.6G蛐L。X线平片所见:右肺上纵隔旁高密度影,界限清,远端及周围肺纹理清晰,其余无异常所见(图1)。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CT所见:右肺尖段邻近后上纵隔旁肺内块状密度增高影,呈软组织密度,边界不规整,有分叶改变(图2),其内密度不均,中心部CT值为6~18Hu,周边CT值为35~52Hu,病灶与纵隔及胸膜下脂肪间隙清,邻近骨质无变化,纵隔及右肺门见略大淋巴结影,主气管及支气管通畅。请分析本病例以何种病变可能性大。答案见第292页。①②…  相似文献   

19.
克氏外脱落胸腔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8岁。因有胸锁关节脱位行关节内固定。术后(4月26日)摄右胸销关节片见钢针由右上向左下斜行,钢针大部份与纵隔影重叠,针头位干纵隔影边缘。5月16日摄右胸销关节片见针头位于纽隔边缘,部份与肺野重叠。7月1日摄右胸锁关节片未见钢针影,摄陶片见钢对位于胸腔内,侧位片位于前胸空后,胸部未见液气胸影(附图1~4).手术见钢针位于右胸腔内。克氏针脱落胸腔1例@戴国朝$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844000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女 ,37岁。因胸闷、憋气 2 0天入院。查体 :未见明显异常 ,血压正常。胸部X线片示 :右上纵隔旁较大肿块影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 ,侧位片见肿物位于前纵隔。增强CT扫描示 :右前纵隔主动脉水平见约 7 0cm×10 5cm× 10 5cm椭圆形略低密度影 ,其内密度不均 ,可见不规则强化区 ,壁稍有强化 ,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受推压 ,与肿物分界清楚。CT诊断 :纵隔肿瘤 (胸腺瘤或囊性畸胎瘤 )。行手术探查 ,术中见肿瘤位于前纵隔 ,约 12cm× 9cm× 7cm大小 ,表面光滑 ,呈暗紫色 ,内有稍硬的条状物质 ,蒂与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