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火龙灸技术对亚健康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亚健康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改良火龙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隔姜灸治疗,两组均为每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火龙灸可显著改善亚健康阳虚体质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督寒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相关评分体征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BASFI、BASDAI、ESR、CRP及脊柱侧弯度、Schober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满意,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阳虚体质常规健康宣教,治疗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加土家医火龙灸治疗,对治疗前后体质量表阳虚质亚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优于对照组。结论:土家医火龙灸为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龙灸对亚健康阳虚体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亚健康阳虚体质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火龙灸和普通艾灸灸法来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和畏寒程度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88.9%和62.2%,火龙灸优于普通艾灸法(P0.05)。两组的畏寒程度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但火龙灸比普通艾灸法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火龙灸法可有效地干预亚健康阳虚体质,改善患者的畏寒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肺片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定疗效;观察治疗后半年内感冒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龙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龙灸疗法,2周治疗1次,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总胆固醇(TC)、血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13%,对照组为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在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2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各56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消痹方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电生理影响。方法:将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32例)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组患者(33例)予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反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能有效改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和H反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温和灸与改良长蛇灸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温和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寒湿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寒湿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长蛇灸能有效改善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和寒湿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疗效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敷贴辅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S、PG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敷贴辅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能改善血清GS、PGⅠ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长蛇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长蛇灸组与常规药物组,改良长蛇灸组予长蛇灸疗法,于大椎至腰俞穴的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范围处行隔姜铺灸,常规药物组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结束后,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通过两组各项积分及指标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改良长蛇灸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发热、恶寒、阴雨天加重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长蛇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伏灸贴调理阳虚体质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阳虚体质受试者,随机分为灸贴调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调理组于三伏天采用隔姜灸加药饼穴位敷贴,对照组于三伏天仅采用药饼穴位敷贴,连续调理3个疗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阳虚质亚量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调理前后体质积分均分别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调理后两组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灸贴调理阳虚体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阳虚体质胃脘痛患者采用西药联合药线点灸及壮医药膳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DSA-01中医四诊仪筛选60例阳虚型体质的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给予药线点灸并联合壮医药膳饮食治疗,两组治疗14 d后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及90%,对照组分别为70%及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阳虚型体质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阳虚体质胃脘痛患者采用西药联合药线点灸及壮医药膳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蠲哮汤内服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扶正蠲哮汤内服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38例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积分变化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5%,对照组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蠲哮汤内服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改善临床证候、减少哮喘发作以及控制哮喘用药,延长哮喘缓解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居民膝骨关节炎,初步阐明中药穴位敷贴临床效果,为社区提供一个"简、便、廉、效"的中医干预方法。方法: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调查膝骨关节炎体质分布,建立个人中医健康档案,进行中医健康宣教,对照组选用西药扶他林乳胶剂外治,治疗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种不同体质出现,其中单一体质证型7种,兼夹二种体质证型8种。治疗后两组WOMAC量表疼痛、僵硬、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三部分积分及量表总分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疼痛评价指标VAS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群,对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疗效,适于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颈椎横突前结节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西药和电针作为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颈椎横突前结节注射与穴位注射。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各项疼痛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化改良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90.0%(27/3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90.0%(27/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疼痛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化改良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电针联合颈椎横突前结节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疼痛情况,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用药,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调至中频电治疗;观察组予腰大肌间沟阻滞,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两组均有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0.48%(33/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合腰大肌间沟阻滞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JOA评分。  相似文献   

20.
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咳喘散穴位敷贴组(简称敷贴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敷贴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敷贴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敷贴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PEF、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控制发作,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