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转化医学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边”的转化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基础研究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医学治疗水平,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范式。转化医学的“bench to bedside”原则在中医药领域的“bench”环还存在明显不足。而针灸学科却是在bench环中开展的相对较为系统的,但针灸同样并没有很好地实现“bench to bedside”的回归。尽管如此,转化医学作为针灸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融合通道。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者应与临床专家密切合作,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推动针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近年来日趋严重,转化医学是沟通实验室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将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结合,建立转化中医学的研究策略,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来再转化回临床中去,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医学研究模式.这需要建立转化中医学团队和中心,对中医经典、经方及病证结合工作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深化转化中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研究、实践的主流模式,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相遇后,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中医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作者从实践循证理念出发,对中医教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现状和如何实施中医循证教学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转化医学即通过双向转化通道,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进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医疗快速转化与应用。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旨在梳理并建立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理性开展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探讨基于临床试验的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确定了三种转化路径,即:源于文献-证于临床;源于临床-证于临床;源于实验-证于临床;本研究是探讨建立转化医学关键技术研究路径之一“源于实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学,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开展了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药物、治疗失眠中药复方药物、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复方药物为示范,进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为候选药物的确定和向中药新药研究转化,提供临床试验资料的支撑。建立了转化医学关键技术研究路径之一“源于实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5.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医学与转化医学的理念具有相通之处。中医药的转化医学研究主要有“从典籍到基础再到临床”和“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两种模式。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使各个学科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无论在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中,中西医之间的相互渗透,无形中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尤其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的研究中更为重要。使RSA血栓前状态的机制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与动物实验水平,更多的转化到临床中应用加以验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反馈到基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基础研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医药历来就注重转化,重视临床经验,大量的中医药理论源自于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转化医学思想是中医药学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转化医学的提出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换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使各个学科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无论在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中,中西医之间的相互渗透,无形中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尤其在妇科调节卵泡发育的机制与治疗卵泡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更为重要,使卵泡发育障碍的机制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与动物实验水平,更多的转化到临床中应用、验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反馈到基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基础研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9.
转换医学是要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到病房之间架起一条快速通道.银屑平颗粒的开发研究就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其来源于临床经验方,经过基础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最终的目标是将其开发为新药,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转换医学是要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到病房之间架起一条快速通道.银屑平颗粒的开发研究就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其来源于临床经验方,经过基础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最终的目标是将其开发为新药,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化医学理念的产生,极大地拉近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也为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但是中医药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发展面临着中药质控标准不完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多学科交叉等诸多问题,结合现在相关报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转化医学模式下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药研发应用中的模式,并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及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提出加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转化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检验医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检验医学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和数据,已逐步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和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的结合,提高检验质量,指导临床用药,明确检验目的,可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定性研究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定性研究源于人种学和社会医学,引入医学评价领域只有十几年时间。由于医学的社会人文属性,其研究方法仅仅限于传统的因果关联定量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定性研究的优越性体现在针对那些定量研究所无法解释和回答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循证医学研究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并阐述了定性研究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转化医学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入手,分析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发展转化医学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和模式必须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结合现代医学转化医学思维,提出一系列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以及构建立体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并基于以上思路和模式,得出了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具有无限的潜力,将对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及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药的研究若能与系统生物学相结合,将有可能从系统的角度诠释中医药多靶点、平衡调理、标本兼治的治病机理和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物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方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理念为中医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使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接轨、走向国际赋予了新的可能。中医将会绽放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关于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科研论文的质量,为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对多个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提取有效检索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发表的关于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的科研论文,有61.4%(27/44)的论文为描述性论文,有完整的研究设计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统计学结果及研究结果的仅占22.7%。结论目前发表的与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相关的科研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对目前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