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6年1月年龄≥65岁的78例初诊老年M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绘制病人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根据病人的LDH水平分为LDH正常组和LDH升高组,并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对60例资料完整的MM病人进行修正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比较其与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初诊时LDH水平升高者占11.5%(9/78)。LDH正常组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4.0个月、23.0个月,LDH升高组分别为14.0个月、12.0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H水平升高是老年MM病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5.998,95%CI2.454~14.664,P<0.001)。另外,ISS分期Ⅱ期和Ⅲ期病人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个月比39.0个月,P=0.713),中位PFS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6.0个月比20.0个月,P=0.569);而R-ISS分期Ⅱ期和Ⅲ期病人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个月比15.5个月,P<0.001),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个月比14.0个月,P=0.097)。结论LDH水平是判断老年MM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基于其基础上的R-ISS分期在预后判断中要优于ISS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因素,不同治疗方案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初发老年DLBCL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ECOG-PS评分、结外病灶、血清LDH水平、血红蛋白水平、IPI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其中可评价的为64例。比较接受3周CHOP方案34例和接受3周R-CHOP方案30例的生存情况。结果老年DLBCL患者中位生存期40.3个月,2年OS率67.43%,3年OS率49.8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PS、临床分期、IPI评分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HOP组和R-CHOP组2年及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年OS率(53.3%VS72.1%,P〈0.05),3年OS率(39.2%VS60.8%,P〈0.05)。结论年龄、ECOG-PS、临床分期、IPI评分是老年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R-CHOP方案疗效优于CHOP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对预测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NSTEACS患者455例,测定外周血PAPP-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值组147例(PAPP-A≥23.5mU/L)和低值组308例(PAPP-A<23.5 mU/L),随访观察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PAPP-A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结果随访12个月时,高值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低值组(57.7%vs24.4%,P=0.000)。PAPP-A界值23.5 mU/L时,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5.0%。PAPP-A升高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OR=2.832,P=0.006);PAPP-A升高为评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P=0.007)。结论 PAPP-A是评价老年NSTEACS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PAPP-A水平升高预示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能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89例初诊的MM患者进行FISH或cIg-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统计疾病分期及生存情况。结果:t(4;14)阳性者24例(13.5%,24/178),del(17p)阳性者20例(10.7%,20/187)。对比阴性患者,t(4;14)及del(17p)阳性患者具有较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位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4;1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t(14;16)阳性患者仅5例,未单独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和del(17p)是评估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LDH、del(17p)和t(4;14)是评估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ISS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6、142和31例,1年OS率分别为100%、89%和65%(P0.001),1年PFS率分别为86%、77%和52%(P=0.002);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23、77和89例,1年OS率分别为90%、88%和83%(P=0.239),1年PFS率分别为72%、73%和74%(P=0.672)。结论:t(4;14)、del(17p)核型异常及LDH均是预后不良因素;基于LDH和细胞遗传学异常基础上的R-ISS分期在初诊MM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优于ISS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5.
30例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 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 ,分析保守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FAB分型确诊的 30例 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可行性治疗方案。结果 :确诊时 ,13例 (43.3% )ECOGPS评分 >2分〔1〕;10例 (33.3% )有MDS病史 ;2 4例 (80 .0 % )有并发症 ;9例 (30 .0 % )LDH≥ 4 0 0U/L ;13例 (43.3% )血清白蛋白≤ 32g/L ;预后不良核型 11例 (36 .7% ) ;CD34+ 、CD7+ 或CD14 + 者共 12例 (40 .0 % )。 12例 (40 .0 % )仅接受支持治疗 ,18例 (6 0 .0 % )给予支持治疗同时辅以小剂量化疗及GM/G CSF治疗。中位数生存期 (OS)为 13周 (2~ 6 0周 ) ,5例 (16 .7% )OS≥ 6个月 ,3例 (10 .0 % )OS≥ 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 >2分 ,血清白蛋白≤ 32g/L ,白细胞≥ 5 0× 10 9/L和预后不良核型为OS的负面影响因素。结论 :8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小剂量化疗 ,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随机生存森林算法构建M1期老年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5年诊断的6 118例、>60岁M1期CRC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老年CRC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的交互作用。采用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及预测误差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婚姻状况、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淋巴结清扫、化疗、CEA状态、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是M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化疗、原发手术部位及T分期之间存在强交互作用。接受手术和化疗(中位OS:22个月)>单纯化疗(中位OS:14个月)>单纯手术(中位OS:7个月)>两者都不接受(中位OS:4个月)。将随机生存森林模型VIMP法筛选的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测试集6个月、1年、3年、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6、0.759、0.736和0.750。校对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率与患者实际的生存率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预测误差曲线显示,RSF-Cox模型预测错误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且成功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346例STEMI合并急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行直接PCI成功的老年患者,根据Rentrop分级水平分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 0~1级)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 2~3级),共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是否是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筛选对死亡有影响的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识别对死亡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是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OR 0.210,95%CI 0.061~0.724,P=0.013)、使用IABP(OR 0.272,95%CI 0.092~0.805,P=0.019)及MBG 3级(OR 4.554,95%CI 2.148~9.655,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12个月,失访52例(15.0%),死亡19例(5.5%),Log-Rank时序检验提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对全因死亡有显著影响(P=0.046),而Cox回归分析提示在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对于只有一支心外膜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且成功进行直接PCI发病不超过12 h的老年STEMI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对随诊12个月的全因死亡没有明显影响,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MBG为3级的比率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比率更低,说明良好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仍然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初治老年(年龄≥60岁)AML患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接受以阿糖胞苷(Ara-C)为基础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其中标准剂量Ara-C方案组21例,小剂量Ara-C方案组24例;姑息治疗组为20例。比较化疗和姑息治疗患者的疗效,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标准剂量Ara-C方案组完全缓解(CR)率为52.4%(11/21),小剂量Ara-C方案组CR率为41.7%(10/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OS)率分别为33.3%(7/21)和25%(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38.1%(8/21)和29.2%(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姑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27个月和3个月(P0.05),两组总OS率分别为28.9%(13/45)和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早期死亡率8.9%(4/45),姑息治疗组早期死亡率20%(4/20),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00.0×10~9/L(RR:2.873,95%CI:1.383~5.968)、ECOG评分≥3分(RR:2.066,95%CI:1.051~4.059)、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RR:2.465,95%CI:1.355~4.485)、是否接受诱导缓解化疗(RR:0.329,95%CI:0.157~0.689)是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100×10~9/L(OR:10.208,95%CI:2.031~51.313)是老年AM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诱导缓解化疗未增加早期死亡率,可延长生存,小剂量Ara-C方案可作为老年及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AML患者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血清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近期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将120例符合本研究相关标准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纳入研究。对比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及PCT水平;根据其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5天、7天及出院当天或死亡当天血清NT-pro-BNP、PCT水平;对比生存组中非机械通气的患者与机械通气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NT-pro-BNP、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风险因素。结果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中入院当天血清NT-pro-BNP、PCT水平由低致高依次为NYHAⅡ级、Ⅲ级、Ⅳ级;生存组血清NT-pro-BNP、PCT水平第3天、第5天、第7天及出院当天均较死亡组低;死亡组从入院时至死亡当天血清NT-pro-BNP、PCT不断升高,而存活组则持续降低;入院当天非机械通气的患者比机械通气的患者血清NT-pro-BNP、PCT水平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YHA分级、血清NT-pro-BNP、PCT水平均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 05)。结论血清NT-pro-BNP及PCT水平可用于老年心力竭合并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鳞癌患者二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治疗失败模式。方法 16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高龄食管癌患者,主要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因素,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失败模式、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4.0个月和32.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和pTNM分期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39、0.000);而pTNM分期为唯一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0)。全组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51例(30.5%),中位时间为15.0个月;远处脏器转移29例(17.4%),中位时间为22.1个月;其中14例患者为胸腔内-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脏器转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N分期为影响胸腔内-区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TNM分期为影响远处脏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死亡率为1.8%。结论年龄并非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禁忌证;胸腔内-区域复发或和远处转移仍为老年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失败模式,而pN和pTNM分期分别为影响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FIRST简易版虚弱评估量表评分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31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IRST简易版虚弱评估量表评分将其分为虚弱组(50例)和非虚弱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累积早期≥3级感染发生率及生存预后情况。并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诱导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两组疗效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8%vs 36.00%,P>0.05)。虚弱组和非虚弱组分别有26例(52.00%)和27例(33.33%)发生早期≥3级感染,虚弱组早期≥3级感染相关预后更差(log-rank检验:χ2=4.472,P=0.020)。虚弱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均短于非虚弱组(36个月vs 81个月;16个月vs 34个月),非虚弱组生存预后情况显著优于虚弱组(P<0.05)。在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诱导方案治疗的100例患者中,虚弱组中位OS时间和中位PFS时间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31例,根据RDW最佳截断值分为低RDW组596例(RDW14.39%),高RDW组235例(RDW≥14.39%)。平均电话随访(2.25±0.64)个月,观察并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果随访期间,2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RDW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比例明显高于低RDW组(27.2%vs 8.1%,19.1%vs 5.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水平与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呈正相关(HR=1.634,95%CI:1.267~1.979,P0.01;HR=1.323,95%CI:1.173~1.672,P0.01)。结论升高的RDW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衰弱指数(FI)不同临界值确定衰弱对患者出院6个月后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收治的≥70岁老年住院患者312例,进行衰弱评估计算FI。采用3种不同的FI临界值(FI-1:0.20~0.45;FI-2:0.20~0.35;FI-3:0.12~0.25),将患者分为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不良结局(跌倒、骨折、再入院、死亡),据此将患者分为发生不良结局组及未发生不良结局组。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不同FI临界值对不良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312例患者FI值范围0.06~0.61,不同FI临界值(FI-1:FI≥0.45、FI-2:FI0.35、FI-3:FI≥0.25)确定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13.5%、25.3%及54.2%。出院6个月后,有146例发生不良结局(占46.8%),其中跌倒31例(9.9%)、骨折12例(3.8%)、再入院123例(39.4%)、死亡16例(5.1%)。发生不良结局组患者的年龄、共病数量(≥4)及冠心病、慢性肾脏病、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结局组(P0.01)。校正年龄、性别和共病数量后,Cox回归分析显示,采用FI-1临界值确定的衰弱是老年住院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8,95%CI 1.35~4.19,P=0.003),FI-2及FI-3确定的衰弱与不良结局无关(HR=1.63及HR=1.54,95%CI 0.96~2.77及0.56~4.25,P=0.068及P=0.406)。FI-1、FI-2和FI-3预测老年住院患者出院6个月后不良结局的AUC分别为0.685、0.673及0.644(P0.05),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47、0.731及0.647(P0.05)。结论衰弱指数可预测老年住院患者出院6个月的不良结局,预测能力与FI确定衰弱的临界值有关,FI≥0.45和FI0.35预测能力优于FI≥0.25,两者对死亡风险预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生存时间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生存时间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女比例为2∶1,发病年龄30~50岁。Ann Arbor分期:Ⅰ期10例(30.3%),Ⅱ期5例(15.2%),Ⅲ期2例(6.06%),Ⅳ期16例(48.5%)。B组患者21例(63.6%),乳酸脱氢酶升高23例(69.7%),血β2-微球蛋白升高26例(78.8%),病变组织中EBER阳性21例(63.6%)。33例患者中死亡22例,生存11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2年总生存(OS)率3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B组症状、体能状况差(ZPS≥2)、LDH/血β2-微球蛋白升高、EBER阳性、临床分期≥Ⅲ期者预后差。结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B组症状、ZPS评分、LDH/血β2-微球蛋白水平、EBV感染、临床分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29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44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85例(mRS评分2分)。对2组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LR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吸烟、心房颤动、冠心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PLR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127.49的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显著增加(OR=4.358,95%CI:2.166~8.76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572~0.723,P0.01),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69.4%,最佳临界值为127.49。PLR和NIHSS评分联合预测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53~0.871,P0.01),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79.2%,其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提高。结论 PLR对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巩固治疗老年人初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auto-HSCT的国际预后指数(IPI)≥3分的初治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结果全部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 中位年龄65(60~75)岁;13例(41.9%)淋巴结外受累部位≥2处, 13例(41.9%)骨髓累及, IPI中高危(3分)21例(67.7%)、高危(≥4分)10例(32.2%);移植前疾病处于完全缓解(CR)21例(67.7%)、部分缓解(PR)10例(32.3%)。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6)d、12(8~58)d。移植后中位随访20.9(3.1~73.0)个月, 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3.2%(1/31), 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7.2±8.4)%、(72.7±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移植前部分缓解状态[OS(HR=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70岁及以上Ⅱ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就诊的89例70岁及以上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术式为Dixon式68例(75.6%),Miles 21例(24.4%);通过观察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分析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纳入了T分期、瘤体大小、术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检出数、肿瘤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链抗原(CA)199、术后辅助放化疗。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中位OS期为52.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8.35%、86.80%、69.91%;中位DFS期为47.15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94.40%、82.00%、75.65%。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总体OS均无明显获益(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4)、肿瘤大体形态(P=0.042)、淋巴结检出数(P=0.004)、术前CEA(P=0.042)、术前CA199(P=0.025)对DF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目(P=0.016)及T分期(P=0.030)为影响老年Ⅱ期直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分期、肿瘤大体形态、淋巴结检出总数、术前CEA、术前CA199等因素可作为70岁及以上老年Ⅱ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DFS的预测因素,但不能作为长期预后的观测指标。此类患者OS及DFS并未从辅助治疗中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均于入院后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前进行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给予血管内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96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吸烟、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8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50例肺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NGAL和MMP-9的表达,分析NGAL、MMP-9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GAL平均表达量为70%,MMP-9为30%。单因素分析显示NGAL水平、肿瘤分期均与患者总生存期(OS)相关。NGAL表达水平<70%的患者OS中位数是45.7个月(95%CI 15.2~76.2个月);NGAL表达水平≥70%的患者OS中位数是4.6个月(95%CI 0.5~18.8个月;P<0.000 1)。Ⅲ期肿瘤患者OS中位数是15.57个月(95%CI 9.8~21.2)个月,Ⅳ期是9.6个月(95%CI 0.8~18.4个月;P=0.002)。NGAL与MMP-9呈低度相关。MMP-9表达水平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NGAL表达≥70%提示预后较差,MMP-9表达水平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入院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6例因STEMI入住宣武医院行PCI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并且入院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或入院HbA1c≥7%),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 176例患者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入院血糖、入院HbA1c、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随访24个月,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8.8%比7.8%,P=0.048)、心原性死亡率(18.8%比3.1%,P=0.004)及MACCEs发生率(25.0%比10.9%,P=0.025)明显升高。入院Killip分级≥Ⅱ级(HR=4.302, 95%CI:1.505~12.295,P=0.006)和三酰甘油升高(HR=1.035, 95%CI:1.013~1.057,P=0.002)是24个月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HbA1c升高(HR:1.229, 95%CI:1.003~1.508,P=0.047)、Killip分级≥Ⅱ级(HR=3.505, 95%CI:1.424~8.624,P=0.006)、脑卒中史(HR=3.525, 95%CI:1.361~9.129,P=0.009)及冠心病史(HR=2.886, 95%CI:1.078~7.724,P=0.035)则是24个月内MAC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将有助于降低合并STEMI的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