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1组(80例)及对照2组(80例),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加用埃索美拉唑片40mg鼻饲,1次/12h,共14d,对照1组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次/12h,共14d,对照2组加用西咪替丁0.8,静脉滴注1次/12h,共14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3.7%和30.0%,三组之间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方面疗效优于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分2组,单纯埃索美拉唑组(A组),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组(B组)分别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结果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内镜证实的2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埃索关拉唑组(n=19)和奥美拉唑组(n=6),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40mg q12h静脉滴注,治疗5d。观察72h及120h的临床止血疗效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两组临床上无消化道出血征象受试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0h有效率两组均为100%。中位止血时间埃索关拉唑组为41h,奥美拉唑组为20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相似,均无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静脉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劣于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相比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12 h 1次,维持应用72 h。治疗组给予80 mg埃索美拉唑80 mg静点,30 min内滴完,之后以每小时8 mg速度静脉滴注,维持72 h,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相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8例,给予首剂80 mg埃索美拉唑静脉注射,然后以8 mg/h的滴速持续滴注;对照组3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72 h后评价2组病例的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止血率、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平均输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规剂量相比疗效明显,且起效迅速,安全可靠,再出血少,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余关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77+93-77,9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64例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60例,分别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用药后72 h内密切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93.3...  相似文献   

7.
卢英军 《河北医药》2012,34(12):1788-1789
目的 评价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107例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和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早晚各1次;莫沙必利5 mg,3次/d.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早晚各1次;莫沙必利5 mg,3次/d;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在患者治疗4周、8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P<0.05);治疗8周后,2组食管黏膜愈合总有效率分别是94.5%、71.2%,埃索美拉唑组效果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谢晓 《医药世界》2010,(11):1408-1409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预防性治疗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组、奥美拉唑组和对照组,在分别治疗7d后,评价三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情况。结果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均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且埃索美拉唑组疗效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预防性治疗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9.
埃索美拉唑钠联合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钠(耐信)联合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耐信30mg静脉注射,2次/d,同时给予立止血1KU静脉注射,2次/d,连用3d;对照组则给予雷尼替丁0.15g静脉注射,2次/d;垂体后叶素0.2~0.4U/min静脉滴注,连用3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钠(耐信)联合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40mg,2次/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止血时间、输血、手术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两组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近1年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以及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GOS评分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术后1个月GOS评分、术后半年GOS评分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血肿完全清除,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脑干血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为逊  周玉颖 《天津医药》1991,19(11):654-657
  相似文献   

13.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CAVM)破裂出血急性期手术疗效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CAVM破裂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0例中1期血肿清除联合CAVM显微切除术19例,1期单纯血肿清除联合2期CAVM显微切除术5例,血肿清除联合γ刀治疗2例,血肿清除联合栓塞术1例,双侧脑室外引流3例。30例中死亡3例,昏迷1例,其余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CAVM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判断和恰当处理是关键,应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创颅内出血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对所有病例实施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关注病情的变化,监控颅内压和观察引流管,保持患者正常的体位并保证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微创清除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能够提升脑功能、偏瘫肢体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或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简称SAH)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在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44例SAH病例中,对36例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情绪波动、患者过早下床活动等是SAH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血压的控制,保持环境安静,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及严格绝对卧床休息4~6周,预防感冒是预防SAH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重症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 作者对51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给予CT定们 边微创锥颅(约0.3cm小孔)血肿穿刺吸除及尿激酶溶解引术。结果 本组治愈好转率74.5%,死亡率25.5%。结论 床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抢救重症脑出血是目前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是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常发生在疾病终末期,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急、进展快、早期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但如果能积极预防,起病后早期发现,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应用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可行性.方法 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3~11分的184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预防用药,分组给予奥美拉唑或甲氰咪胍治疗,对比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08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7.41%),顽固性呃逆3例(2.78%):76例使用甲氰咪胍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21例(27.63%),顽固性呃逆10例(13.16%).结论 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7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 ,将其分为早期 (6h以内 )、中期 (6~ 12h)和晚期 (12h以后 )手术 ,分别分析其疗效。 结果 早期手术 6 4例痊愈 4 8例 ,死亡 6例 ,重残 12例 ;中期手术 89例 ,痊愈 4 3例 ,死亡 7例 ,重残 31例 ,植物生存 4例 ;继发性脑积水再次手术分流 4例。晚期手术 2 3例 ,痊愈 6例 ,植物生存 1例 ,重残 16例。 结论  ①伴有出血性疾病 ,恶性高血压和呼吸道梗塞者为手术禁忌症。②幕上血肿 >2 0ml无手术禁忌症者均可行手术治疗。③强调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