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遗忘及并发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 随机分为3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效果完善后, 手术前20 min开始神经安定镇痛:D组和M组负荷剂量分别为0.6 μg /kg和0.06 mg /kg, 维持量分别为0.5 μg /( kg·h)和 0.05 mg /( kg·h);C组泵注生理盐水50 ml/(kg·h)。负荷剂量均于10 min内泵完, 维持量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监测并记录入室( T0) 、麻醉平面固定后神经安定镇痛前( T1)、神经安定镇痛后5 min(T2) 、10 min(T3) 、20 min(T4) 、30 min(T5) 及术毕(T6) 时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 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 D、M组患者BIS值达到75(BIS75) 时所用的时间和用药剂量, 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遗忘程度。结果 与T0比较, D组患者MAP T2、T3时明显升高, HR T2时明显下降(P<0.05), T3、T4时极明显下降(P<0.01);M 组患者MAP T3、T4时明显降低, HR T3~T5时明显下降, SpO2 T2、T3时明显下降, D组和M组BIS均于T2时开始下降(P<0.05), D组T4、T5时下降极明显(P<0.01)。D组患者BIS达75时所需的时间短于M组(P<0.05), 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明显低于M组(P<0.01), 但遗忘程度M组明显优于D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能达到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镇静的目的, 右美托咪定0.6 μg/kg作为负荷剂量, 既能满足术中镇静的需要, 又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在遗忘作用方面, 咪达唑仑具有较好的遗忘作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时, 虽然患者能回忆术中部分事件, 但均无强迫体位等不良回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诱导方案:A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依托咪酯0.075 mg/kg;B组静注丙泊酚1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C组静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225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三组患者MAP、HR、BIS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诱导后的MAP、HR低于B、C组,BIS高于B、C组(P<0.05);A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A、B组肌阵挛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75 mg/kg用于全麻插管对血流力学和BIS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C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75 mg/kg、丙泊酚1.0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记录3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高血压、低血压、BIS<3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诱导后的MAP高于A组(P<0.05),C组在T1-4时刻MAP高于A组,T2时刻MAP低于B组(P<0.05),且诱导后HR低于B组,T2时刻HR低于B组(P<0.05),BIS低于A组,T1时刻BIS高于B组,T2-3时刻低于A组,T4时刻低于A组,高于B组(P<0.05),注射痛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0.0% vs. 36.7%,3.3% vs. 33.3%),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3.3% vs. 66.7%),高血压、BIS<30发生率低于A、B组(3.3% vs. 40.0%、70.0%,0.0% vs. 3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于插管前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A组(n=36),B组(n=35)和C组(n=35)。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麻,对照、A、B、C组分别静注瑞马唑仑0、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四组均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地佐辛注射液10mg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 mg。维持期给予瑞马唑仑0.3~1.2 mg/(kg·h)和瑞芬太尼6~12 μg/(kg·h),并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剂量。①观察四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滞留时间、瑞马唑仑补救率。②比较四组患者诱导开始前(T0)、初次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60时(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3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④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瑞马唑仑补救率低于对照组和A组,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组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低于C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高于C组(P<0.05);T0~T4时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1时刻的心率均高于T0、T3和T4(P<0.05),与T2时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1~T4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T0(P<0.05)。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P<0.05),但对照组、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安全有效,相对于诱导剂量0、0.2、0.4 mg/kg,瑞马唑仑诱导剂量为0.3 mg/kg、维持剂量为0.3~1.2 mg/(kg·h)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ade, TPVB)比较,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用于日间乳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12至 2019-02行日间乳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T(TPVB)组30例,S(SAPB)组30例,C(局麻)组30例。3组患者入室后建立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米啶0.25 μg/kg,10 min之内泵注完毕,并以0.05 μg/kg维持剂量持续泵注,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T组患者行手术侧TPVB,S组患者行手术侧SAPB,C组由手术医师行瘤体周围局部浸润麻醉。记录3组患者局麻药补救次数;记录3组患者术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6 h(T4)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神经阻滞组操作用时。结果 T组、S组患者麻醉补救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T组、S组患者麻醉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T1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组、S组患者T2、T3、T4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T组、S组患者T2、T3、T4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寒战、恶心呕吐、相应区域肌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C组、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用时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用于日间乳腺手术麻醉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胸外科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未使用右美托咪定)、D1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手术切皮即刻开始泵注)与D2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术后镇痛泵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4 μg/kg),每组40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T1)、右美托咪定泵注完即刻(T2)、术毕拔管前(T3)、出室时(T4)及术后24、48、72 h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前和术后24、48、72 h的焦虑评分(SAS)、视觉模拟焦虑评分(VAS-a)、术后疼痛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单独复合或联合复合氯胺酮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麻醉效果,比较几种用药方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RB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n=20):D组、P组和DP组。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和氯胺酮2.0 mg/kg麻醉诱导,同时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h), P组给予丙泊酚10 mg/(kg·h) ,DP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h) 复合丙泊酚5 mg/(kg·h) ,分别泵注维持至术毕。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后10 min(T2)、化疗药注射即刻(T3)、术毕即刻(T4)、苏醒即刻(T5)各时间点患儿BIS、NBP、HR、RR和SpO2,记录各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和阿托品追加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比较,三组患儿在T2,3,4时BIS值降低(P<0.05),P组T3,4时NBP降低(P<0.05)。三组HR、RR和SpO2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P组和DP组氯胺酮总用量减少(P<0.05),追加次数减少(P<0.01)。P组呼吸抑制率明显高于D组与DP组(P<0.01)。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苏醒期躁动。 结论 在RB患儿经股动脉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诱导,继以右美托咪定0.5 μg/(kg·h)与丙泊酚5 mg/(kg·h)联合泵注维持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适宜的麻醉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3—10月收治的104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监测麻醉下行ERCP手术。A组患者采用HFNC预吸氧,B组患者采用鼻导管预吸氧。分别于预吸氧前(T0)、诱导后(T1)、进镜过咽喉(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3)、退镜(T4)、苏醒(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T0、T2、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记录两组患者总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哒唑仑0.1 mg/kg、丙泊酚0.5~1 mg/kg、芬太尼4 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快速诱导行气管内插管,C组以异氟烷维持麻醉,间断给予芬太尼;P组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液(每200 mg丙泊酚复合0.1 mg芬太尼),设定丙泊酚速率8 mg/(kg·h)、芬太尼4 μg/(kg·h),两组均以维库溴铵分次静注维持肌松.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 min、气腹后30 min、气腹毕、拔管前和拔管后5 min,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并记录拔管时间、拔管时清醒程度、不良反应和随访结果.结果 气腹后C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上升,而P组变化不明显,C组气腹后10 min、拔管前5 min、拔管后5 min 变化显著高于P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气腹后各时段数值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P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拔管时清醒程度高于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时清醒程度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张维  陈宇  田冶  吕浩 《武警医学》2017,28(7):668-671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膝关节置换术中氧合功能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均为容量控制模式,氧浓度70%,氧流量2 L/min,吸呼比1∶2。V组诱导后全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VT)=6 ml/kg,呼吸频率(RR)=16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 每30 min给予1次手法肺复张(气道压维持在30 cmH2O,持续30 s);C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通气:VT=10 ml/kg,RR=10次/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手术开始时(T1)、骨水泥置入后5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手术拔管后15 min(T4)5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吸气平台压(Pplat),并在上述五个时间点采集患者桡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结果 与T0时刻比较,C组Pplat在T2~T3时刻明显升高(P<0.05),OI值C组在T2~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而V组仅在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C组CL值在T2~T4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V组Pplat在T2~T3时明显低于C组,而OI值在T2~T4时,CL值在T2、T3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提高患者的肺顺应性,减轻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患者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8例高血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开放上肢外周静脉后,静注右旋美托咪啶1.0 μg/kg,10 min泵完,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后,持续由麻醉机吸入七氟醚1~1.5 MAC,右旋美托咪啶0.5 μg/(kg·h)静脉泵注至缝皮,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后拔管.B组(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40 μ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后,继以七氟醚1~1.5 MAC吸入,咪达唑仑50 μg/(kg·h)泵至缝皮,待自主呼吸恢复后清醒拔管.检测并记录患者入室后(T1)、插管后即刻(T2)、清醒后准备拔管前(T3)、拔管后即刻(T4)的血压(B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A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组(P<0.01); A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与T1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B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均明显高于T1(P<0.01).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辅助全麻用药,能维持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和拔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抑制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董航  李霞 《武警医学》2015,26(11):1105-1107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年龄18~60岁,ASA 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L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DL组),每组30例。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L组采用利多卡因5 mg/kg雾化吸入表面麻醉;DL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复合利多卡因5 mg/kg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分别记录插管条件与患者舒适度评分,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开始(T2)、插入气管即刻时(T3)的HR、MAP 变化及呛咳、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情形的回忆情况。结果 3组插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L组与D组、L组比较,插管条件与患者舒适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L组与D组、L组比较,DL组在T2、T3的HR[(75±12) 次/min、 (76±13) 次/min]、MAP[(76±27) mmHg、 (74±23) 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4个时间点相比,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有8例(27%)出现轻度呛咳,D组有6例(20%)出现轻度呛咳,但均不影响操作,与D组、L组比较,DL组呛咳仅有1例,发生率较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能较好地抑制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反应,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行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行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比较两组喉罩或插管开始前(T1)、喉罩或插管即刻(T2)、喉罩或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代谢指标[脑氧耗/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值(CBF/CMRO2)]变化,两组间歇通气10 min(T5)、15 min(T6)、30 min(T7)、60 min(T8)的呼吸功能[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面罩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重指数(BMI)大于28 kg/m2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00例 ,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50例, 一组采用内镜面罩给氧(T组), 另一组采用鼻导管吸氧(C组), 氧流量均设置为3~5 L/min。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1 mg)、丙泊酚(1~2 mg/kg), 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检查, 检查中若有轻微体动及时追加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T2)和操作结束时(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 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 (1)两组T2及T3时SBP、DBP和HR与T1相比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时, C组受检者SpO2下降明显, 检查中有6例 (12%)发生SpO2<90%, 与T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受检者与T1相比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组SpO2(99.26%±0.90%)明显高于 C组(92.68%±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 T组SpO2 (99.58%±0.61%)也明显高于C组(96.24%±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内镜面罩给氧优于鼻导管给氧, 使无痛胃镜检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插管条件和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择期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松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无肌松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B组静脉泵注0.60 μg/kg右美托咪定,A组和C组泵注相同时间的生理盐水.泵注完成后,开始麻醉诱导.麻醉诱导药物如下:舒芬太尼0.30 μg/kg,咪达唑仑0.04 mg/kg,依托咪酯0.20 mg/kg.A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B组和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T3、T4和T5时的气道峰压,面罩给氧和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A、B两组的插管条件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T2时的MAP较To时均显著降低(P<0.05);与T2比较,A组和C组患者T3时的MAP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T1、T2时的HR较To时均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患者,T2较To时的HR明显减慢(P<0.05);A组患者,T3较T2时的HR显著增快(P<0.05);在C组中,T3和T4时较T2时的HR均明显加快(P<0.05).3组患者T2~T5时间点与To时间点比较,SpO2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3、T4、T5时的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并有利于维持无肌松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12至2018-04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评分<15分),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肺保护性通气+5万U/kg乌司他丁(B组)和肺保护性通气+10万U/kg乌司他丁(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无肝前期3 h (T2)、新肝期2 h(T3)及新肝期4 h (T4),检测桡动脉血气及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记录术后2 h、拔管前和术后2 d的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血清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SP-D)和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sRAGE) 水平在T3时均较低,C组CC16水平在T2时也较低;B组BALF中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2、T4时较低,C组TNF-α水平在T2、T3、T4时,白介素-8(IL-8)水平在T3、T4时均较低;B组患者PaO2/FiO2仅在T4时较高,C组PaO2/FiO2在T2-术后2 h均较高,且平均拔管时间[(6.9±0.9)h &(6.5±1.3)h]和ICU存留时间[(1.9±0.6)d &(1.8±0.4)d]也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能降低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标志物和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大剂量乌司他丁(10万U/kg)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of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1例。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时间点分别为患者入室后(T0)、插管后仰卧位双肺5 min(T1)、侧卧位双肺5 min(T2)、侧卧位单肺5 min(T3)、侧卧位单肺10 min(T4)、侧卧位单肺30 min(T5)、侧卧位单肺60 min(T6)、鼓肺后(T7)、平卧位双肺5 min(T8)。结果 T0时MAP、HR高于T2(P<0.05);T1时SVR高于T6(P<0.05);T1、T2时MAP、HR、CO、CI低于T3(P<0.05);T3时MAP高于T4,HR低于T4(P<0.05);T5时SpO2最低(P<0.05);T6时HR高于T7,MAP、SV低于T7(P<0.05),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肺通气后,患者出现短暂的血流动力学不稳,与双肺通气时比较MAP、HR、CO、CI增高,SpO2、SVR减低,但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各指标逐渐达到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刘晓梅  董兰  陈宇  吕浩 《武警医学》2018,29(8):793-796
 目的 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组,G组),对照组以传统静态参数指导输液治疗(C组),每组20例。记录手术期间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库血输入量、尿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肿瘤切除后(T3 )、关颅完毕(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液体总入量、胶体液入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T2-T4 时G组MAP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脑肿瘤切除患者术中的容量状况,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对胸腔镜(VATS)手术患者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行VATS手术的80例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NI)组(n=40)与双腔管气管插管单肺通气(DO)组(n=40)。NI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DO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以及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拔管(喉罩)后15 min(T4)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比较两组rScO2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糖尿病足截趾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收治的102例拟行截趾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1例)和高剂量组(51例),其中低剂量组患者于全身麻醉时静脉缓慢泵注0. 4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高剂量组患者于全身麻醉时静脉缓慢泵注0. 8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诱导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MAP、HR及SpO_2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4. 02±5. 87) min、拔管时间为(16. 55±5. 26) min,明显低于高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18. 16±6.29) min、拔管时间(22. 73±6.84) min,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在截趾术中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维持患者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