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气管切开术(OT)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ICU需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PDT和OT两组。PDT组20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OT组20例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结果:PDT组平均手术时间(9±4.60)min,出血量(8.6±3.0)ml,OT组平均手术时间(36.5±11.5)min,出血量(25.4±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气管切开术无增多倾向(P〉0.05)。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并发症未见增多,适合在急救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萍  缪建章  杜如飞  苏琴  李娟  何美娥  高琴霞 《中外医疗》2012,31(19):35+37-35,37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0D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成PDT组(24例)及OTN(24例)对手术操作时间、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出血量、局麻药用量、伤El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切口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操作时间PDTm(8.2±3.4)min,与OT组(18.2±3.5)min比较,P〈0.01,PDT组病气管切开时生命体征波动小,伤口愈合后疤痕较小。OT组气管切开时生命体征波动大,伤口愈合时问较长,出血较多。结论PDT较O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组(OT组)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PDT组),各42例。OT组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PDT组行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DT组手术时间为(8.35±1.76)min.切El大小为(1.27±0.20)cm,术中出血量为(6.03±1.70)ml,伤口愈合时间为(4.5±0.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出血量少,创伤小,伤口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ICU病人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结果PDT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传统气管切开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3%,6.7%,13.3%,13.3%,而PDT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DT更适合于IUC内危重病人应用,方便快捷,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第3、4气管软骨环至上中切牙的距离与胸骨长度的关系,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患者外退气管导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第一阶段选择重症医学科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12例,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测量第3、4气管软骨环至上中切牙的距离(D),并以胸骨长度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第二阶段选择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且需行PDT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先按第一阶段得出的回归方程计算出D值,然后以D为导向外退气管导管,而B组患者仅凭临床医师经验外退气管导管,待导管尖端退至预定位置后行PDT。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耗时、一次退管成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的情况。结果112例正常成人胸骨长度15.7-25.1cm,平均(19.3±1.5)cm,D为17.7~23.6cm,平均(18.4±1.6)cm,D与胸骨长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87,P〈0.00。与B组比较,A组患者PDT耗时明显减少[(11.2±1-3)min vs(13.3±1.2)min,P=0.000]。结论胸骨长度预测出的第3、4气管软骨环至上中切牙的个体化距离可以指导PDT患者退管,并减少其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两组:传统气管切开组和PDT组,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切口长度缩短(P〈0.01);出血量减少(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率,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3%,11.23%,7.25%,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治疗烧伤后上呼吸道梗阻的疗效。方法烧伤整形科2007年以来对27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预防上呼吸道梗阻,同期25例患者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OT)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后瘢痕情况,分析评价PDT在烧伤科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DT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3.83)min和(44.64±9.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6±10.52)ml和(52.99±16.08)ml,愈后瘢痕面积分别为(1.77±0.84)cm2和(3.61±0.59)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与OT组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愈后瘢痕长度明显缩短。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等优点,对烧伤科预防性气管切开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钧  秦岭  王祥业  王艳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09-910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45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的45例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ST)。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6.47±1.51)vs(20.39±1.69)min,P〈0.05〕,切口较对照组小〔(1.29±0.20)vs(3.50±0.09)cm,P〈0.05〕,术中出血量少〔(5.70±1.06)vs(16.52±1.67)ml,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33.3%vs4.4%,P〈0.05)。结论 PDT与ST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dilative tracheostomy,MPDT)和传统式外科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rational tracheostomy,0T)的实用性及特点。方法 将65例需机械通气ICU患者采用不同两种方法进行气管切开。其中MPDT组34例,OT组31例,观察两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手术成本费用及并发症。结果 MPDT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OT组(P〈0.05),而手术成本费用及其它并发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MPDT具有安全、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性能相当,而手术材料费用却明显降低,在患者急救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至2013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及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后的呼吸力学、血气等指标。结果与SIMV组比较,ASV组潮气量(VT)显著增加[(627.3±58.8)mL比(430.5±76.8)mL,P〈0.01],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15.5±3.6)次/min比(22.3±2.8)次/min,P〈0.01],气道峰压(PIP)显著下降[(2.31±0.60)kPa比(3.31±0.82)kPa,P〈0.05],平均气道压无明显改变(Pm)[(0.74±0.68)kPa比(0.77±0.25)kPa,P〉0.05],吸气阻力(R)显著下降[(1.51±0.52)kPa·L^-1·s^-1比(2.35±0.24)kPa·L^-1·s^-1,P〈0.05]。ASV组器械附加功(WOBimp)(0.02J/L比0.06J/L,P〈0.01)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0.027kPa·s比0.051kPa·s,P〈0.01)均较SIMV组明显降低,带机时间明显缩短[(7.2±2.1)d比(9.5±2.9)d,P〈0.05]。SIMV和ASV两种呼吸模式下血气分析、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相比,ASV可以降低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缩短带机时间,推荐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45例入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PDT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9例,0T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26例,观察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缺氧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PDT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缺氧时间均小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在重症肺炎患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住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水平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4例)和咪达唑仑组(34例)进行镇静治疗.右美托咪啶组予负荷剂量1.0 μg/kg,以0.2~0.8 μg·kg-1 ·h-1的剂量维持;咪达唑仑组予负荷剂量0.05 mg/kg,以0.06 ~0.2 mg·kg-1·h-1剂量维持;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比较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停用镇静剂后的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成功率、ICU住院时间和入ICU后28 d死亡率.同时比较镇静后呼吸抑制、循环及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啶起效迅速[(49.80 ±8.20)s比(107.55 ±19.65)s,P<0.01],苏醒时间短[(18.90 ±2.30) min比(40.82±19.85) min,P<0.01],机械通气时间短[(4.9±1.6)d比(7.8±2.5)d,P<0.01],成功脱机拔管率高(79.4%比58.8%,P<0.01),ICU住院时间短[(6.5±2.5)d比(9.6±3.4)d,P<0.05].右美托咪啶呼吸抑制率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谵妄发生率低且持续时间短.两组28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作为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优先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郑德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27-112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11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6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后的TIMI血流分级、平均住院天数、7d后的LVEF、ST段回落、cTnI和CK-MB的峰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治疗组TIMI 3级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对87.5%,P>0.05),但CK-MB峰值[(212.02±102.98)μg/L对(278.30±116.96)μg/L,P<0.05],cTnI峰值(46.36±36.00)μg/L对(57.78±30.56)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9.36±4.76)d对(15.67±6.91)d,P<0.01],ST段回落[(6.97±3.66)mm对(4.35±2.17)mm,P<0.01];7d后的LVEF[(53±7)%对(45±8)%,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阎琳  张惠中 《医学综述》2014,(22):4199-4200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及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唐都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8例呼吸困难患者,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浆BN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源性组BNP显著高于肺源性组[(813.6±201.4)ng/L vs(234.5±189.8)ng/L,P<0.01],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肺源性组[(44.6±9.2)%vs(62.3±8.8)%,P<0.01];心功能Ⅱ级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显著低于Ⅲ级以及Ⅳ级患者[(398.7±215.8)ng/L vs(846.6±224.3)ng/L vs(1086.9±231.4)ng/L,P<0.01],同时心功能Ⅲ级患者BNP显著低于Ⅳ级患者(P<0.01)。结论 BNP可用于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病因鉴别诊断及其心脏受累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对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ADHD儿童的家长和健康儿童的家长各30例,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同时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9.40±11.66)vs.(28.47±7.75),P<0.05;(52.07±12.02)vs.(26.63±8.96),P<0.05]。干预后,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得分明显下降[(59.40±11.66)vs.(34.47±4.65),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34.47±4.65)vs.(28.47±7.75),P<0.05],特质焦虑无明显改变[(52.07±12.02)vs.(50.47±12.75),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DHD家长当前的焦虑状态和稳定的人格焦虑倾向均较正常对照组严重;通过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可以降低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兴区人民医院2011-01-2013-06收治的97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97例次MHD住院中因感染性疾病住院38例,感染率为39.2%,其中最常见感染为肺部感染23例,占因感染住院的60.5%,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感染6例,占15.8%。感染组年龄、CRP高于非感染组[(65.16±7.68)岁郴(58.95±9.00)岁,(44.05±14.11)哪(10.12±4.34)g/L,P〈0.01],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91.86±10.92)g/Lvs(102.14±4.96)g/L;(27.97±2.48)g/Lvs(34.58±1.87)g/L,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感染者多存在年龄大、CRP高、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对患者通气有效性及其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IPF的28例患者(IPF组)和2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测定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间年龄[(58±10)比(59 ±5)岁]、性别、BMI[(23.8 ±2.7)比(25.0 ±2.8)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IPF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4.8±14.6)%比(101.8±10.8)%、(73.8±14.6)%比(97.0±10.1)%、(77.5±14.9)%比(95.4 ±24.5)%、(75.6±12.4)%比(99.8±5.4)%、(80.7±15.4)%比(95.8±11.3)%、(66.3±13.7)%比(103.2±17.3)%,均P< 0.01.IPF组PaO2、SaO2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2.7 ±7.3)mmHg(1 mmHg =0.133 kPa)比(92.6±3.8)mmHg、(94.3±2.1)%比(98.3±0.7)%,均P<0.01,而IPF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3±5.7)mmHg比(17.8±1.9) mmHg,P<0.01].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IPF组每分钟通气量与CO2排出量(VE/VCO2)的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4±5.3比25.7±2.5、39.2±6.7比30.6±2.7,均P<0.01;IPF组4个时期的VE/VCO2和死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IPF组峰值运动负荷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4±29.9)%比(104.8±29.7)%、(68.7±29.8)%比(98.7±36.4)%,均P<0.01.IPF患者无氧阈时的每分钟通气量与C02排出量比值(VF/VCO2@AT)、VE/VCO2线性斜率及VE//VCO2最小值与静息时的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分别为r=-0.589,P<0.01;r=-0.481,P<0.05;r=-0.527,P<0.05),其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VE/VCO2@AT、VE/VCO2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呈负相关(分别为r=-0.548,P<0.05;r=-0.539,P<0.05;r=-0.564,P<0.05).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使患者的通气有效性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不同体重指数(BMI)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5例按BMI进行分组:BMI〈18.5kg/m^2的32例为低BMI组,BMI18.5~23.9kg/m^2的48例为正常BMI组,BMI≥23.9kg/m^2的25例为高BMI组。同时将BMI为18.5~23.9kg/m^2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结果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10.19±4.63)ng/L]低于健康对照组[(14.12±4.86)ng/L(P〈0.05)],其中低BMI组及高BMI组患者瘦素水平[(7.89±3.16)ng/L,(10.52±5.98)ng/L]低于正常BMI组[(13.04±5.73)ng/L,P〈0.05],低BMI组较高BMI组下降更显著(P〈0.05)。慢阻肺患者TNF.d水平[(192.37±83.65)μg/L]较健康对照组[(178.59±60.38)μg/L]增高(P〈0.05),其中低BMI组TNF-α水平[(229.39±89.57)μg/L]高于高BMI组[(189.46±82.41)μg/L]及正常BMI组[(180.06±74.24)μg/L,P〈0.01]。3组慢阻肺患者之间IL-8水平无明显差异。高BMI组hs-CRP水平较低BMI组(P〈0.01)及正常BM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BMI的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瘦素、TNF-α参与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低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25mL后行连续股神经置管(CFNB)进行术后镇痛.术中使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D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维持术中麻醉深度,P组使用丙泊酚静脉泵注。术后使用ICU专用谵妄评估表(CAM—ICU)评估是否发生谵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369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62例在术后3d内发生了谵妄,谵妄发生率为11.3%,其中D组4.1%,P组16.7%(P=0.005)。D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P组患者[(227.8±48.6)μg比(289.1±71.0)μg,P〈0.01)]。D组术后静息数字分级评分(NRS)低于P组[NRS:(4.0±1.2)分比(4.3±1.2)分,P〈0.05;平均NRS评分:(2.0±0.8)分比(1.8±0.8)分,P〈0.05]。D组患者术后杜冷丁使用比率明显低于P组[10.8%(20/186)比20.8%(38/183),P=0.0051。结论 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