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护理管理措施,观察2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35%,干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来完善其实施,使患者脱离医院感染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骨科病房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 566例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 884例为观察组,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情况、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8%,明显低于未开展规范化护理管理的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率5.63%;消毒灭菌物品检测合格率为97.42%,护理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为96.30%,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为97.93%,均显著高于未实施护理管理(2012年)的各项指标(P0.05);患者满意率为96.77%,明显高于2012年未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时的84.62%(P0.05)。结论: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预防或者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加强护理再医院预防感染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治疗的患者,共计128例,将这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4例,干预组64例。对干预组则相应加强护理管理,即采取本文所述的加强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护理方式。使用、观察、比较和计算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6.25%;干预组为1.56%。通过计算数据并对比可以发现,两组在医院感染比例上存在较大差距。结论加强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实施水平,帮助患者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高医院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特图在老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呼吸内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性管理;选择2014年1~12月呼吸内科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甘特图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阶段护理质量、护士压力评分及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压力总评分、工作量、护理专业、时间分配、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护理投诉、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特图能有效提高老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有利于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降低医院性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查春红 《当代护士》2013,(12):180-181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干预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3月呼吸内科病房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将前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10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防止误吸与窒息、加强引流装置的护理及防止患者自杀等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干预前后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隐患干预对于预防呼吸内科患者意外伤害及痰液阻塞致窒息等安全隐患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摩.  相似文献   

7.
钟静  温世萍 《当代护士》2018,(2):110-113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病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对其应用综合性规范化护理干预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684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70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与其他普通病房相同的预防控制措施,干预组给予综合性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0.82%,漏报率为21.62%,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为主,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患有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使用≥2种、有抗菌药物使用、未使用保护性约束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P0.05);干预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7%,漏报率为6.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病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类型、手卫生情况、抗菌药物应用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精神科病患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特点采取综合性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9月入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4个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患者共330名,其中2个病房169位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2个病房161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应用自制医院感染调查表来统计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院感阳性率为14.2%,而对照组院感阳性率为31.7%,两组院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控制住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200例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治疗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儿科医院感染监测,描述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途径及相关因素;预防和控制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各项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医生病例记录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病房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历年的感染率、构成比和好发年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呼吸内科病房的6019例出院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数为250例,平均感染率为4.15%,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居首位(64%),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6.8%)。好发年龄为3岁以内的患儿。结论加强对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等患者的有关护理工作和合理治疗措施,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但未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接受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评分及对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侵入性操作感染、呼吸道感染、针刺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入住的新生儿3 118例,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1 535例为对照组,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1 58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的措施,包括环境改造、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要求、空气及仪器消毒、加强患儿呼吸管理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措施,比较实施集束化措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集束化措施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指标好转,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集束化措施能系统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和分析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至12月3150侧妇产科出院患者(妇科1910例;产科1240例)进行院内感染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培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57例,感染率为2.98%。妇科病房中高龄患者、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10例。感染率为0.81%。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是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宫腔等。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可以降低妇产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感染部位的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医院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合并疾病、肺功能情况、住院时间、病房条件、季节、侵袭性操作、预防抗生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81%.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手术切口、血液等.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肺功能差、侵袭性操作、重症病房、春夏季为易感染因素.而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呼吸病监护病房重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健全落实制度、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完善病房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妇科院内感染发生状况,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12月3820例妇科出院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114例,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高龄患者、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此外,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科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病情况和易感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976例确诊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4例,发生率为8.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为消化道;易感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d、是否行侵袭性操作、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结论通过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洗手依从性、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导管维护、重视基础护理、增强患者抵抗力、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曹晖  任红 《全科护理》2016,(27):2848-2850
[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模式护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6例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病人给予无缝隙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坠床、跌倒、压疮、擅自外出、意外拔管以及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无缝隙模式护理的试验组护理人员一级护理、基础护理、重症护理、病区护理、医院感染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病人对护理管理、病区环境、健康教育、人文氛围、服务主动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预后反应的发生,同时可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外科ICU 100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及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情况。 结果 观察组腹腔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外科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精神科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防控措施并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我院精神科病区经过3a有针对性地防控干预,医院感染率从3a前的2.48%下降到1.49%,干预效果显著。结论精神科病区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较多,医院应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针对易感因素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长期气管切开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控制气管切开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11例长期气管切开老年患者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平均住院时间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痰培养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结论 气管切开是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定时细菌监测,根据临床观察及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与用药,同时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技术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营养。病情稳定要及时脱机,进行呼吸道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