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的体质、症状、体征的不同,病理机制也复杂多变。为了在不同时期都能有效地进行治疗,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对其疼痛及关节活动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00例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男62例,女138例,年龄12~75岁,病程2个月~30年,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痹症的诊断标准犤1犦。所有患者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少数患者出现反复,转入中医治疗。1.2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及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妊娠合并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妊娠类疾病之一,肾盂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腰酸,因患者大多恐惧西药对胎儿的影响,故寻求中医的治疗,而小柴胡汤为解热的良方,现择恩师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发热1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药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本门诊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1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口服药物治疗方式,15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中医药浴外治方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48h、72h体温监测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2.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口服药物治疗方式相比,中医药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要注重中医药浴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型综合型医院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型综合型医院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50例FUO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病因分布规律,预后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150例患者,确诊率89.3%(134/150)。按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50.7%,76/150),肿瘤性疾病(14%,21/150),免疫性疾病(15.3%,23/150),其他(9.3%,14/150),诊断不明性疾病(10.7%,16/150)。从年龄上分析,急诊不明原因发热(FU0)以老年病人多见,60以上占44%(66/150)。发热热程在一个月内的病人占54%(81/150),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一个月内发热患者的80.2%(120/150)。白细胞减少的病例40例,以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多见。【结论】感染是急诊FUO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急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有自身的病因分布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证施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12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按照中医体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辨证施护,对照组54例,施行常规传染病护理,观察时间为30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肝功能评价患者病情变化。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以阳虚质、瘀血质最多,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施行中医体质辨证施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对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真菌肺炎的临床易感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01/2009-01确诊为真菌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真菌肺炎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患者有长时间使用光谱抗生素史,部分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体征。患者给予酮康唑或氟康唑治疗,痊愈27例(64.3%),好转8例(19%),死亡7例。结论:儿童真菌性肺炎不易早期诊断,凡是有光谱抗生素、激素使用史,以及体质虚弱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作出诊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规范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陈皮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Hp清除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4.24±1.12分,3.48±0.94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4.28±1.10分,2.20±0.67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分别为61.33%(46/75),89.33%(67/75);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拟陈皮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可显著缓解消化道症状体征,提高Hp感染清除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常规使用中药清热解毒、滋阴泻火之剂不能奏效时,便显得束手无策.而激素的使用虽能解一时之困,但可能使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更加不可预测.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0余年,治疗因外科手术或外感病误治而导致的发热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50例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的分析总结,找出其各种不同的发热原因,同时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并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护理对策,如按时给药,控制感染,同时作好并发症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肿瘤患者的发热.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以来,采用柳州市海诚医疗器械厂研制生产的电子控温薰蒸治疗床治疗风湿类疾病150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风湿类疾病患者150例,其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23~69岁;发病时间1周~25年。颈椎病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腰肌损伤22例,强直性脊性炎22例。风湿寒性关节痛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上述病例均按其诊断标准确诊犤1犦。方法:(1)应用电子控温薰蒸治疗床进行汽疗。电子控温薰蒸治疗床是按中医薰蒸疗法原理而设计研制出来的一种中医治疗设备,床面按人表面投影开孔,床体内分别按颈背、腰臀、下肢3部分配置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选择中医和西医就诊理由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在神经科门诊 和中医科门诊分别选取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各100例,对其就诊理由进行调查,然后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结果 200例 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中,100例选择西医治疗的理由以西医治疗效果确切及起效迅速为主;100例选择中医治疗的主要理由 是中药价廉、副作用少及中医大夫看病认真。在选择中医和西医就诊途径时均以自己选择为主。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可以提 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结论 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对中医和西医治疗的认识存在差异,影响其就诊理由的主要因素是治 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科学就诊,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照组15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模式,分别评估2组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依从性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提升中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感染性发热在发热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寻找能迅速改善症状 ,缓解发热的有效药物 ,同时避免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 ,试用具有清热解毒 ,抗菌抗病病毒双重作用的中药制剂双黄连粉针剂 ,用于不同感染性发热疾病 90例与采用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 82例进行对比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观察项目1) 观察组 :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 9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 ,其中男性 5 0列 ,女性 4 0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年龄30岁 ;对照组 :采用抗菌素治疗 82例 ,感染性发热患者 ,男性 4 2例 ,女性 4 0例 ,年龄 18~ 5 6岁 ,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采集CAR-T细胞及细胞回输的护理。方法CAR-T细胞采集前建立中心静脉导管(CVC),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采集顺利完成。采集期间密切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细胞回输前进行化疗预处理,做好化疗宣教;回输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等。细胞回输后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自体CAR-T细胞联合化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的治疗,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出现反复发热、低血压、胸闷,1例发热、1例腹泻。结论治疗期间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护理,对于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芩清热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结核性胸膜炎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每组8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化疗,中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芩清热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清热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加快症状消退,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和NT-Pro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用于病情评估和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明确中医分型,具体测定入院时、出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随机抽取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04例患者NT-ProBNP均升高,以阳虚水泛、痰蒙神窍和肺肾气虚组最为明显,与中医证型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NT-ProBNP不同水平升高,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对病情评估和疾病治疗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山通络饮对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头风病、眩晕病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门诊随机抽样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以头痛、眩晕为主要体征的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服用天山通络饮)80例和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40例,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脂水平有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天山通络饮,对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对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亚败血症(简称变亚败)。是一种与感染及变态反应有关,以间歇性发热、皮疹、关节痛和肌肉酸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易造成误诊。护士在护理操作中接触病人密切,为医生提供病情的动态变化,配合诊断,可起着重要作用。1991年我科曾收治二例变亚败患者,仅就其临床监护要点报告如下。一、体温监护在生命体征的检测中,体温的监测是重点项目。在我科收治的二例变亚败患者中,一例发热二个半月,一例发热二周,开始都以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31-432
将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完带汤加味联合艾灸、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临床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