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黑斑息肉综合征伴降结肠套叠,较为少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出生后6个月曾行肠套叠手术,7岁和13岁时曾行肠粘连松解手术。2006年12月11日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多发息肉。2006年12月28日结肠镜检查示:黑斑息肉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黑斑息肉病又称Pentz-Jegher综合征,有研究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高外显性,男女均可携带因子。一家族中有多人患此病并不少见,30%~50%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史Ⅲ。黑斑息肉病的临床特点:①口腔黏膜、口唇、双侧手掌及脚底部有色素沉着;②胃肠道多发息肉,息肉可发生于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3.
吴宗英  王一平 《华西医学》2005,20(4):801-802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ughers syndrome, PJS)是以黏膜、皮肤色素沉着伴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内有关报道亦较少,因此很容易被漏诊.本文就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发病及诊治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病)的诊断、监测与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女性,13岁时因多发息肉致肠穿孔行肠穿孔修补术,术后病理报告为Peutz-Jeghers综合征。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患者。此次因急性肠套叠及肠穿孔就诊,伴典型的皮肤、黏膜黑斑,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病理检查证实为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错构瘤样息肉)。结论消化道错构瘤样息肉与皮肤色素沉着是黑斑息肉病的特征性表现。本病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息肉或出现消化道急重症时,应及时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Peutz-Jeghers又称黑斑息肉病,是皮肤粘膜黑斑并消化道息肉的疾病,是一种少见病。由于内窥镜的应用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我们对2003~2006年我所进修医院收治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梦涛  王晨龙  张小桥  范西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72-1872,F0003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黏膜、肢体色素沉着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院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斑息肉综合征2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黑斑息肉综合征"为主题词,对1995-2009年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共24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1例,女119例,年龄3~78(平均24)岁。2结果2.1黑斑情况黑斑分布以头部和手足为主,头部分布最为  相似文献   

8.
P-J综合征即黑色素斑-肠息肉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该病最早由Peutz于1921年首先描述[1],随后Jeghers在1949年对本病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2]。P-J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特殊类型胃肠道息肉病,伴黏膜、皮肤色素沉着,一般呈墨绿色,表现在下唇及指、趾端,息肉主要分布在小肠、胃,结肠次之[3]。息肉分布的广泛性与遗传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黑斑的发生部位常较一致[4]。我科2012年3月收治1例P-J综合征患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已康复出院,现将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斑息肉病又称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黏膜皮肤色素沉着与胃肠道多发性息肉.2009年2月我院收治1例黑斑息肉病病人,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黑斑-胃肠息肉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12例,14例有3枚以上息肉,3例3个以下息肉中2例并有典型黑斑,1例有PJS家族史;15例为结肠息肉,其中2例伴有小肠息肉,2例伴有胃息肉,2例单纯为胃十二指肠息肉。经胃肠镜下摘除14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术后复发;1例复查发现癌变。结论:PJS在诊断上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家族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胃肠镜全消化道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临床治疗上以胃肠镜下摘除为主,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1.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或棕黄色斑,又称黑玩息肉病。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行部分切除术。本院于2006年12月收治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黑斑息肉综合征2例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李格丽病例报告例1:女,7.5岁,反复腹痛伴黑便6月余入院。患儿1岁起口周、唇有黑斑,随年龄而增多变大。其母及1个姑姑口周皆有黑斑。检查:发育营养稍差,面色苍黄,颜面、口唇、颊粘膜、手指、脚趾及足根有散在...  相似文献   

13.
罕见的类孟买OHm^AB血型鉴定与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5岁。口周、指(趾)等处黑斑14年,反复上腹闷痛、腹胀伴呕吐4个月,于1988年8月在当地医院做横结肠息肉切除术,未输血。2002年12月30日又以上腹部闷痛、腹胀、呕吐住入本院。T37℃,P68次/min,R20次/min,BP98/60mmHg,Hb68g/L,口唇及其周围多个大小不等黑斑。经胃镜检查示:胃及十二脂肠多发息肉,入院诊断为黑斑一息肉综合征。2003年元月1日申请输血,  相似文献   

14.
总结15例黑斑息肉综合征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注意休息、加强饮食和安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合理用药,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宣教。  相似文献   

15.
方萍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35-1335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与皮肤黏膜黑斑沉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94年3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PJS患者34例,通过家系调查发现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syndrome)系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以胃肠道错构瘤息肉和皮肤及粘膜的色素沉着为特点。临床症状除黑斑外,消化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套叠、出血和肠梗阻。近年报道黑斑息肉病患者是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因此对黑斑息肉病进行临床研究十分  相似文献   

17.
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Peutz-Jep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为胃肠道的错构瘤样息肉以及皮肤、黏膜的黑色素沉着[1].PJS在男性及女性中均可发病,无种族差异[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空军总医院1994年1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295例PJS患者的一般情况、黑斑出现年龄及部位、黑斑至腹部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初次诊治年龄、检查治疗情况、消化道息肉分布、负荷及最大直径、息肉恶变情况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使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95例PJS患者来自26个省市区,7个民族。99.0%的患者具有口唇颊黏膜黑斑,且96.6%在10岁前均已表现,出现黑斑至腹部症状中位间隔时间10(Q=12)年,初次诊治中位年龄15(Q=12)岁,且黑斑出现年龄、间隔时间、初治年龄在性别、有无家族史、血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S错构瘤息肉最多见于十二指肠和小肠(96.3%,95% CI:94.5%~98.7%),息肉恶变者14例,消化道内外恶性肿瘤共19例,消化道及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结论PJS口唇颊黏膜黑斑和消化道错构瘤息肉的临床特征突出,消化道错构瘤息肉全胃肠道分布,可恶变。  相似文献   

19.
P-J综合征──附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西山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030200)常玉英,张东友,安子元P-J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又称黑斑息肉瘤,是指原发性累及结肠、小肠、胃的多发性息肉,合并以皮肤和口腔粘膜色素斑之疾患,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及治疗对策。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对2008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2例以腹痛伴腹部包块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或反复腹痛伴便血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3例均伴有皮肤黏膜黑斑,2例有家族史。3例均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见消化道多发性息肉,1例因肠套叠行小肠部分切除,3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3例病理为错构瘤性息肉。结论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部分患者可有腹部包块及肠梗阻表现,内镜下息肉摘(切)除和部分肠袢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重视定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息肉恶变及胃肠道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