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16.67%、16%(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38%、2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参与血管形成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中PTEN和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TEN)和蛋白激酶B(PKB/Akt)的蛋白表达情况,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TEN、Akt、磷酸化Akt (P Ak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PTEN蛋白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P<0.01),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表达(P<0.01);Akt、P Akt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其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TEN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但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t、P Ak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异位和在位内膜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Akt、PTEN与P Akt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弓内膜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44;r=-0.546)。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减少;Akt、P Akt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低表达不能有效的抑制Akt的激活,从而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MMP-3、MMP-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30例(A组)及其在位内膜16例(B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内膜40例(c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20例(正常对照D组)的表达强度。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MMP-3、MMP-9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MMP-3、MMP-9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MMP-3、MMP-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与在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MP-3、MMP-9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腺肌病(UAM)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5例UAM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8例非UAM患者正常内膜中ER、PR和MMP-2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行对照研究。结果 (1)UAM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较对照正常内膜低(P〈0.05);(2)UAM异位内膜中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3)MMP-2蛋白在UAM异位内膜中表达有周期性变化,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在位内膜及对照内膜中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变化。结论 ER表达并非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致病因素;MMP-2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可能使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并且在增生期表达活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cad、MMP-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16例对照组子宫内膜E-cad、MMP-2的表达.结果:E-cad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cad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P〈0.01).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P〈0.01).结论:E-cad、MMP-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MP-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01~2006-01间治疗的30例子宫腺肌病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子宫腺肌病在位组及异位组子宫内膜CD105、MMP-2的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仪检测CD105标记的MVD。结果以CD105标记的MVD异位组为24.19±5.30,在位组为17.89±4.53,异位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显著高于在位组子宫内膜(P〈0.05),在位组子宫内膜分泌期MVD18.09±3.60、增生期17.69±5.57,无显著差异(P〉0.05);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组内膜的阳性表达率76.67%(23/30),在位组阳性表达率为46.67%(14/30),异位组内膜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组子宫内膜(P〈0.05),在位组子宫内膜分泌期MM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增生期(P〈0.05)。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MMP-2阳性率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89,P〈0.01)。结论CD105和MMP-2的过度表达与子宫腺肌病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在子宫腺肌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子宫腺肌病具有侵袭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环氧化酶-2(COX-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异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结果 NF-κB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P<0.05);COX-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P<0.05).NF-κB、COX-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6,P<0.05).结论 NF-κB、COX-2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1(Flk-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4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及Flk-1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及各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及Flk-1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Flk-1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TGF-β1、MCP-1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结果(1)VEGF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间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P-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异位内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VEGF和TGF-β1、MCP-1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TGF-β1、MCP-1可能在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在异位、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KS40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3在2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和其中15例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MMP-9和TIMP-3在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状态,TIMP-3表达减少,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在位内膜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MMP-9和TIMP-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异位内膜组织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7(mauix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MMP-7在E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MMP-7及VEGF在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MMP-7表达与在位内膜无差异,但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及MMP-7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痛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原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40例)正常子宫内膜MMP-7的表达.结果 MMP-7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D44v6及VEGF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及35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CD44v6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AM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CD44V6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②AM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AM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CD44V6和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CD44V6与VEGF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40,P=0.01).结论 CD44V6表达上调及VEGF血管生成活性的存在,两者协同作用可能促使了A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内膜组织中GRIM-19、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检测内膜组织凋亡,CD34抗体直接检测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构建GRIM-19 siRNA和重组质粒,转染Ishikawa细胞后检测下游信号分子p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VEGF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降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减少,微血管密度、pSTAT3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转染Ishikawa细胞,下调GRIM-19表达可显著激活pSTAT3和VEGF.结论 GRIM-19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Hou R  Zhang WY  Liu LY  Lu J  Zh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612-615
目的 研究孤啡肽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年龄41~52岁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标本共55例,分为病例组(子宫腺肌病组)34例和对照组(子宫肌瘤组)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例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组织中孤啡肽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孤啡肽表达与患者痛经关系的临床意义.结果 孤啡肽在病例组病灶及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计分分别为7.2±1.6及7.1±1.7,对照组在肌层及内膜组织中表达的计分分别为2.6±1.2及2.7±2.0,P<0.05;孤啡肽在病例组痛经组病灶及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计分为7.5±1.5,7.4±1.5,在无痛经组病灶及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计分分别为5.1±1.2,5.0±1.2,P<0.05;孤啡肽的表达在病例组重度痛经组肌层及在位内膜组织表达最高计分分别为8.5±1.2,8.4±1.3,无痛经组计分分别为5.1±1.2,5.0±1.2,轻度痛经组计分分别为6.9±1.4,6.8±1.4,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痛经、轻度痛经及无痛经组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孤啡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引起痛经的因素之一;患者的痛经程度与在位内膜的孤啡肽表达呈正相关,与病灶组织的孤啡肽表达也呈正相关;动态检测在位内膜中孤啡肽的表达,以监测子宫腺肌病的发展变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in adenomyosis tissue and underst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verity of dysmenorrhea. Methods The myometri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55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ectomy at our hospital during December 2007 and June 2008. Their mean age was 41 -52 years old. There were 34 adenomyosis patients in case group and 21 othe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employed to detect nociceptin in eutopic endometrium and ectopic endometrial tissues in case group and normal endometrium and myometrial tissues in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utopic endometrial tissue ( 7. 1 ± 1.7 ) of case group than those in endometrial(2.7±2.0 ) and myometrial tissues of control group ( P < 0.05 ); The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was higher in the eutopic endometrial tissue (7.4±1.5) of dysmenorrhea group than that of non-dysmenorrhea group ( 5.0 ± 1.2 ) in case group ( P < 0.05 ); The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in eutopic endometrium and myometrium was the highest in severe dysmenorrhea group ( 8.4 ±1.3 ). And the non-dysmenorrhea and mild dysmenorrheal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0 ± 1.2 ) vs (6.8 ± 1.4)]. And it decreased gradually in moderate dysmenorrhea, mild dysmenorrhea and nondysmenorrhea groups. Conclusion A high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in adenomyosis may be one of the casual factors of dysmenorrhea. The severity of dysmenorrhea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in eutopic endometrial tissue in case group ( r = 0.515, P = 0.034)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tissue. And the endometrial expression of nociceptin may be monitored dynamically to track the development of adenomy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药物(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OPN、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36例实验用大鼠随机性地均分为四组,各9例.分别给予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三种雌激素类药物干预,另外使用酵母片进行干预,1个月后将大鼠杀死.将其在位与异位内膜取出,运用RT—PCR法对OPN与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三组雌激素药物干预组干预后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均要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前后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要强于在位内膜;三组雌激素干预组干预后在位与异位内膜OPN表达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雌激素干预组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的表达较干预前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且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类药物能够降低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中OPN与MMP-9的表达能力,且对异位内膜中的OPN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的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性作用不亚于对异位内膜;雌激素类药物可能通过对局部病灶OPN及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进行抑制来减小细胞的侵袭及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生存素在子宫腺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存素 (survivin ,SVV)在子宫腺肌瘤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 ,研究以SVV为核心的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机制、患者孕产次与子宫腺肌瘤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腺肌瘤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中SVV ,endoglin蛋白表达 ,探讨其与研究对象孕产次间的关系。 结果 :子宫腺肌瘤异位内膜组SVV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 (P <0 .0 1) ,SVV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均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 ,且增殖期宫内膜、分泌期宫内膜SVV蛋白表达与endoglin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SVV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瘤的发病过程 ,以其为核心的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机制与子宫腺肌瘤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机制是否与其纠正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失衡有关。方法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上升;米非司酮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