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服务开展及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情况,掌握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状况对其服务开展的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根据《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抽取了432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未开展的原因以及人员配置.结果 省级、市级、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分别超过原核定编制数的66.3%、45.1%和28.2%.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超过25%,其中43.6%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13.4%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未开展的比例为45.7%,其中35.2%的原因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造成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中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高于省、市两级机构,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受限分别占38.4%和29.2%.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未开展项目的比例为11% ~ 13%;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名医生日均门诊量分别为28.5人次、18.9人次和13.6人次,每医生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分别为3.2、2.9、1.7床日.结论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存在明显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数量和能力不足的情况,工作负担高于综合性医院,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的开展和服务的提供,建议增加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配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目前人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的人力与资金投入及其公共卫生职能履行现状进行分析,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基于<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对2005年度全国28个省的1 965个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与运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平均每所妇幼保健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群体保健工作总支出的61.3%.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以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为重点,承担大量的院外群体保健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院外群体保健工作不仅工作数量逐年提高,工作质量也在不断改善.结论 政府应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应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群体保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将辖区群体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列入对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评价中,以保证妇幼群体保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聂妍  王存库  罗荣  黄爱群  张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085-2087
目的:通过对2008年全国2 767所妇幼保健机构的群体保健工作以及医疗保健技术服务的调查,掌握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履行情况。方法:基于现代化的网络传输系统开发《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信息网络实时直报。结果:大部分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多项群体保健服务管理工作,医疗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开展较顺利;辖区群体保健服务有待提高。结论:政府应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重视妇幼保健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妇幼卫生管理机制,促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应立足于妇幼保健这一基本职能,依托"科技兴所"这一根本策略,放大保健优势,开展特色服务,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近期目标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度.远期目标应致力于建设具有综合保健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新型妇幼保健机构.不断探索促进发展的新举措,全面创新内部运行机制,积极实施人才储备战略,大力培育保健特色专科,切实推进服务模式的转变,着力抓好自身规范管理,努力营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事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为今后妇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抽取11个省级、30个地/市级、76个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采用信函调查方法,调查辖区人口经济状况、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保健服务量.结果 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均较低;专职妇幼保健人员中,中专学历的比例比较大,市级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高级职称者的比例都小于11%;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相比,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职保健人力配备不足,而绝大多数妇幼保健机构2000年保健服务实际投入人力远远超出拥有的妇幼保健人力.结论 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存在保健人员专业素质低、专职保健人力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妇幼保健工作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力测算方法,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保健人力进行测算,为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设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确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服务项目、社会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需要、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保健服务所占市场份额,以及每项服务每人次所需工时,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人力进行测算。结果确定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保健服务项目17大项,详细描述每项服务内容,分别对每项保健服务所需人力进行测算,根据提供服务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测算不同级别机构所需保健人力。结论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人力测算,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合理设置及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6个方面阐述了随州市人民政府近几年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具体做法。即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对妇幼保健实行倾斜政策;健全机构,不断加强市、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建设;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为妇幼保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行保健保偿制,建立妇幼保健激励机制;开展多功能服务,不断增强保健机构的内部活力;逐级签定综合任务承包责任书,实行妇幼保健工作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机构设置(有无住院服务)、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差异,从而为开展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对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指标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结果按卫生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中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配备40人的标准,在无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为97.6%~98.6%。在有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东、中、西部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2.7%、89.4%和90.1%。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保健人员数,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2004-2008年间无明显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及人才分布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尤其西部地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服务能力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现状,为明确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定位提供建议. [方法]采用调查表对武汉市13家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定量调查,运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武汉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医疗仪器设备更新慢;技术服务内容单一,缺乏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保健服务项目. [结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服务功能被弱化,政府应明确其职责,鼓励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探索建立区域性专科特色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杜其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199-2200
妇幼保健机构是履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专业医疗保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依法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不断规范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卫生厅下发的<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规范>和<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规范考核办法>,对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体制、保健科室设置、保健队伍建设、保健工作保障机制、保健工作任务的实施与管理、保健工作制度建设、保健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以及科研与教学等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确定服务项目是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重要性打分和一轮集中讨论,围绕着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大保健的理念下,梳理了三级妇幼保健服务项目,重新对省、地、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2.
从妇幼健康服务功能、辖区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功能、承接基层转诊功能3个维度调研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德清县三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功能实现的状况。调研发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无论是否参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县域医共体,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联系以及坚持临床与保健相结合是其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的协调发展,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保健与临床的结合,同时构建医共体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不同区域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综合评价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情况的调查,了解安徽省区域间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现状和差异,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国统一的"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表"和《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调查101家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根据建立的保健机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单位综合得分。按照安徽省行政区划,将其分为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地区,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各区域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评价得分中,皖中地区得分最高(64.46分),皖北地区得分最低(59.89分),三个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评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南、皖中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指标得分较皖北地区高。结论安徽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不平衡,应基于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09—2013年四平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数据整理、审核、汇总和分析,掌握全市妇幼卫生工作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四平市所辖7个县(市)区上报的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孕产妇、儿童死亡报告卡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四平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总体连续5年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13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0.1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9.83%。孕产妇保健服务各项指标均有上升,2013年系统管理率89.60%、住院分娩率100%。结论四平市近5年来儿童保健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死亡率前3年逐年下降,2013年出现波动,上升幅度很大。提示妇幼卫生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重点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特别是高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探索应对的策略。方法从人才、科研、服务等方面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空间检索儿童保健或妇幼保健学科建设的文献,建立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按标准筛选、系统评估,寻找制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因素。根据部门规章及国家儿童保健技术规范构建县区级儿童保健学科建设基本框架。结果人员配备不足(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平均保健人员数为14人)、高层次人才匮乏(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高级职称比例为5.7%)、常用设备配置不到位(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智力测查工具拥有比例44.4%,耳声发射仪拥有比例36.8%)、科研实力薄弱(2008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平均科研经费1.2万元,平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数2.6篇)、保健服务低层次等是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学科建设基本框架包括二级专业组设置、服务项目、人才队伍、硬件配备、科研课题、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内容。结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明确儿童保健学科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围绕学科建设基本框架,形成学科带头人为主导、课题项目为突破口、培育优势亚专业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我国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人员及设备投入水平、服务开展状况和管理情况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比较我国儿童保健发展变化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13年5-7月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有全国代表性的13个省中随机抽取1/3的地市,对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的51所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中,每万名儿童有1.64名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保人员。机构平均开展9项儿童保健服务,生长发育服务的开展比例最高(98.0%),其次是营养咨询指导(94.1%)、耳及听力保健(92.2%)和心理行为发育测验(90.2%)。儿童康复服务的开展比例最低(62.7%)。平均设置儿童保健门诊6个。70%以上的机构设置了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测验、眼保健、听力保健门诊,高危儿随访门诊、口腔保健、儿童康复和早期发展指导门诊设置率均低于60%。2012年平均为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培训班4次,举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班3次。结论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差异逐步缩小,但儿童保健服务设备与人员投入仍不足,科室设置和相关服务的开展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佛山市某区1岁以下流动儿童母亲579名为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儿童系统管理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性。结果 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儿童体检率89.1%,儿童系统管理率49.2%;流动儿童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产前检查率96.0%,孕早期检查率87.5%,≥5次产前检查率61.5%,住院分娩率99.7%,产后访视率37.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后访视、孕产期系统管理分别与儿童系统管理呈正相关(OR=2.017,95%CI=1.339~3.038;OR=1.941,95%CI=1.208~3.119)。结论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全程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母亲产后访视和孕产期系统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促进因素,提示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改善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互联网+”技术在区县级辖区妇幼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妇幼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对1432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互联网+”技术在辖区妇幼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辖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中,比例最高的两项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分别为33.3%和31.8%,其次是高危孕产妇管理(27.7%)与高危新生儿管理(19.8%),4项功能均存在地区差异,东、中、西部比例依次降低(P<0.05)。我国区县级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比例为16.6%,东部地区区县级妇幼卫生平台建设比例为43.9%,高于中、西部地区(P<0.05)。12.0%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合作的比例最高为11.5%,远高于区域内其它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合作情况存在地区差异,东、中、西部比例依次降低(P=0.01)。中部地区区县级机构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与孕产妇急救中心合作的比例为2.5%,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P=0.02)。[结论]“互联网+”技术在区县级辖区妇幼卫生管理中的运用刚刚起步,区县级妇幼卫生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妇幼保健机构的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国家每年都要持续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开展妇幼保健领域相关业务。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为妇幼保健机构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单位运行减少风险并保障公益性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由于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其建设工作还有待于探索。采取科学的信息沟通思路,综合运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紧紧围绕重要的风险控制点,找准漏洞进行风险控制,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工作要求,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入手,加强业务流程关键环节的监督与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当前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基本情况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方法在武汉市随机抽取4个城区,将所属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了解其妇幼保健部门设置、服务内容、方式及人员情况。结果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为经费补偿机制不明确,保健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能力薄弱,保健服务项目发展不均衡。计划免疫、产后访视、育儿指导项目开展得最充分,而妇幼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妇女病普查、婚后卫生指导、更年期保健等项目开展率低。结论政府需进一步明确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经费补偿方式,完善服务项目,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取得社会的配合,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