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内镜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伴重度胆管狭窄的胆管镜特征,胰腺括约肌切开术后胰腺炎的患病风险:一项572例患回顾,常规内镜检查中使用异丙酚镇静后患意识活动的恢复状况: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胃肠道出血急诊行内镜操作时使用异丙酚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项前瞻性研究,应用食管镜从高危人群中筛查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一项在62所法国内镜检查中心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编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36例,分别给予异丙酚镇静、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镇静以及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镇静,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各种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A、B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A组的呼吸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检查过程中HP、MAP及SpO2较检查前均明显下降,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镇静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呼吸抑制情况较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研究目的:近期研究已证明了内镜操作中使用异丙酚镇静的安全性,但因为其不良反应,许多内镜医师对高危患者的使用感到为难。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证明胃肠道出血患者急诊行内镜操作时使用异丙酚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患者与方法:18个月中,120例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接受异丙酚镇静,由一名执业护士完成。将这些患者归类,15例属IV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84例属ASA III级,21例属A SA II级。无胃肠道出血但在年龄、性别、ASA分级分别与各组相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异丙酚镇静。结果:98.3%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97.5%的患者对…  相似文献   

4.
王景英  李云 《吉林医学》2011,(34):7268-7269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三组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每组20例,年龄19~40岁(第1组)、41~59岁(第2组)和60~79岁(第3组),检查前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均在正常和允许接受检查的范围内,肝功能均为正常。用药至患者无意识,睫毛反射消失后检查开始,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追加异丙酚至手术结束。结果: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镇静作用可以使患者能更加耐受检查过程,但也增加了患者心肺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结论:给各年龄组患者提供足够的镇静作用的同时,必须选择最佳的异丙酚的目标血药浓度。血氧饱和度处于边缘状态的老年患者用镇静药时,应给予吸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胃镜检查患者421例给予异丙酚和芬太尼镇静,350例给予常规操作,比较2组胃镜检查中患者的反应,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对本次胃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镇静组患者咳嗽,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静组检查中有血压下降,但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检查前水平,镇静组100%患者对本次检查满意,而对照组35.2%(P<0.01)。结论胃镜检查时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镇静效果显著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在鼾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鼾症患者接受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时的不同给药方法,使该技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更安全、有效。 方法:将ASA I-II 级拟接受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的患者1 117例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方法,观察各组异丙酚用量,术中反应,术前、术中、术后SPO2变化,严重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由操作者评估每组的镇静质量。 结果:A组术中一过性SPO2下降率(50.4%)明显高于B组(3.1%)及C组(18.5%)。异丙酚用量A组、B组、C组分别为(108.5±18.02),(57.50±7.50),(79.8±10.02) m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1.2%)明显高于B组(0%)及C(0%)组。镇静质量A组、C组满意率均为100%,B组满意率为74%,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鼾症患者实施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时,采取异丙酚分步静脉给药法或异丙酚一次性缓慢静脉给药法均能有效减少鼾症患者接受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时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且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均不失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下的效果、安全性,并与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的镇静效果作出对比。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患者249名,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A组)及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组(B组),以检查期间MAP、HR、SpO2、苏醒时间及检查后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及费用对比。结果:A、B两组检查中MAP、HR、SpO2均有下降,但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B组患者中分别有71.8%及81.6%患者表示有意接受再次检查;A组患者较B组苏醒时间长,组间比较有差异;A组检查费用明显低于B组。结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处,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中安全易操作,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由于镜检时对胃及咽喉部的强烈刺激,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呛咳、躁动等不适表现,部分患者因恐惧、焦虑、呼吸紧张而产生窒息感,为此,胃镜检查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睡眠胃镜是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镇静,让患者进入深睡眠状态后再进行胃镜检查的一种方法,它使患者无感觉、无痛苦,检查完毕即意识恢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邓洁 《中外医疗》2012,31(24):93-94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镇静下,行消化内镜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变化,探讨异丙酚靶控镇静在消化内镜治疗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60例需行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采用异丙酚靶控镇静,持续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置入内镜后1min至术后10min的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舒张压(SBP/DBP)。记录内镜术持续时间,术后至Ramsay≤Ⅱ级时间及手术30min后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术中表现和主观回忆。结果异丙酚靶控诱导剂量时,患者HR、SBP/DBP、RR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内镜后1min及术后10min时心率、SBP/DBP与诱导剂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SPO2〉95%。苏醒时间短,术中躁动1例(1.6%),恶心9例(15%),呕吐0例(0%),呛咳5例(8.3%),痛苦回忆2例(3.3%)。结论异丙酚靶控镇静在内镜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状态,减少躁动、恶心、呕吐等相关副反应,术后苏醒快,痛苦记忆存留少,是较好的介入性操作的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10.
清醒镇静胃肠内镜检查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内镜检查是诊治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胃肠内镜检查有一定侵袭性 ,检查时少数患者往往有咽部不适、屏气、咳嗽、恶心、呕吐等明显不适感 ,甚至躁动 ,难以合作。清醒镇静胃肠内镜检查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操作的耐受性 ,同时便于内镜医师进行操作 ,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1 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概念 清醒镇静内镜检查(conscioussedationendoscopy)是指应用一种或数种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 ,以利于内镜检查和治疗的顺利完成。目前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 ,国内外大多数消化内镜专家倡用在内镜检查和治…  相似文献   

11.
文华海 《重庆医学》2007,36(6):540-541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安全性.方法 对3 042例行胃镜检查者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进行镇静,了解其安全性.结果 镇静组约98.98%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约1.02%有轻微躁动、咳嗽、呃逆等.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中有一过性的BP、HR、SaO2下降,检查结束后即刻恢复.结论 胃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是安全和舒适的.严密观察是操作镇静胃镜检查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检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治疗144例,常规胃肠镜检查100例。分别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术中配况、胃肠反应、血压变化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静脉麻醉组无痛率100%,其中安静入睡138例(95.8%),轻微肢体活动6例(4.2%),清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检查中生命体征平稳,常规内镜检查组病例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不良反应多;手术术中配合情况静脉麻醉组100%,常规内镜检查组94%(P0.01);血压下降,静脉麻醉组患者平均基础血压(10~30mmHg),常规内镜检查组无血压变化;术后意识恢复时间,静脉麻醉组(8.47±1.64)min,常规内镜检查组处于清醒或睡态,无意识障碍。结论丙泊酚麻醉对胃肠镜检查治疗患者具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内镜术前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是否会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并分析导致氧饱和度下降的因素。方法 200例(男103例,女97例)因各种原因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患者既往及术中实测值。记录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和心率。初始氧饱和度〈90%的患者被除外。患者被分为两组。第一组100例接受常规无镇静内镜检查,第二组100例接受镇静内镜检查(镇静剂:丙泊酚1~2 mg/(h.kg-1)。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从口咽部麻醉镇静前开始持续至内镜检查结束后1 min。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记录最低的氧饱和度和最大的心率值。记录整个检查过程中氧饱和度〈90%的持续时间,并判断此时内镜检查进行的阶段。结果两组间的体重指数、吸烟、血红蛋白和最大基础脉率、内镜检查持续时长、最低基氧饱和度、缺氧时间及缺氧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饱和度下降情况与性别、内镜检查时长、基础脉搏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无关,而与吸烟有显著关系。结论丙泊酚作为上消化道系统内镜检查的镇静用药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对没有严重合并症的个体不会产生额外风险。但吸烟习惯应该作为考虑氧饱和度下降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微量泵静注异丙酚清醒镇静镇痛术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无痛肛肠手术、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年龄15-79岁患者67例,预先静注芬太尼0.05mg以增强镇痛效能.小剂量异丙酚镇静催眠,大剂量或快速注射产生全麻作用.结果:静注异丙酚66-99mg的负荷量,以提供镇静所需的基础药物水平,然后调至减量持续输注,使异丙酚镇静效能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恒定水平,注药速率和剂量可控性好.结论:微量泵静注芬太尼、异丙酚清醒镇静镇痛术,用于内窥镜检查及短小手术,病人安全无痛,且患者安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镇静麻醉术在小儿内镜诊疗过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对207例行异丙酚镇静麻醉术的小儿内镜诊疗过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患儿平均意识消失时间为(47±3.2)s,平均苏醒时间为(4.5±0.6)min;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0%的发生率为1.5%;血压下降低于12kPa/8 kPa的发生率为0.48%;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儿异丙酚镇静麻醉术在小儿内镜诊疗中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而且使得医师操作顺利,提高了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丙酚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 12 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随机平分成四组 ,C组不用药作对照 ,P1、P2、P3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1mg/kg后接微量泵分别输注异丙酚 4mg/kg·h、6mg/kg·h、8mg/kg·h。过结肠脾曲肝曲前分别追加异丙酚 0 .6mg/kg。观察记录术中镇静分级、症状、记忆、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 ,用药组对肠镜检查安静无痛苦 ,P2组 :镇静、镇痛程度 ,记忆缺失程度及对呼吸循环影响明显优于其他组 ,呼吸循环抑制无临床意义。结论 :异丙酚 1mg/kg诱导 ,6mg/kg·h静脉维持是肠镜检查麻醉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7.
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医疗单位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 ,要使患者既能耐受不愉快的治疗和 /或检查 ,又能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 ,对医嘱和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清醒镇静内镜检查应运而生。清醒镇静内镜检查在国外已普遍开展 ,在欧美国家 ,大部分患者在内镜检查时接受清醒镇静( 1~ 4 ) 。我国儿科内镜检查已应用适当的麻醉。但我国在成人诊断性内镜检查操作中并不常规使用镇静剂 ,其原因主要是对清醒镇静内镜检查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研究进展及观点看法综述如下。1 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定义清醒镇静内镜检查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深度镇静用于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年龄3~7岁,ASAⅠ~Ⅱ级,拟行胃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50例,静脉给予异丙酚追加输注量2mg/kg,使之进入镇静、睡眠状态,继之以异丙酚80μg/(kg&#183;min)和瑞芬太尼0.1μg/(kg&#183;min),泵注维持。在置入胃/肠镜时给予第2个异丙酚追加输液量1mg/kg,并在操作开始5min后将异丙酚用量从80μg/(kg&#183;min)减少到50μg/(kg&#183;min)。如果在检查或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呼吸次数低于10次/min,则相应地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少到0.05ug/(kg&#183;min),记录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检查结束后,由操作者评估术中镇静的质量。监护室护理人员记录患儿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其清醒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49例患儿顺利完成了试验,所有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时间均短于1h。与基础值相比,麻醉后患儿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次数均有所下降,其下降的程度与年龄无关。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所有患儿均在停止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后10min内苏醒,恢复时间均小于30min,无一例患儿出现恶心或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0.1μg/(kg&#183;min)与异丙酚50~80μg/(kg&#183;min)深度镇静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胃肠镜检查或治疗。术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可以为操作者提供更佳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异丙酚静脉麻醉在60岁以上老年人无痛胃镜中镇静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们采用异丙酚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无痛内镜诊疗共1050例,其中根据适应症,进行临床筛选,确定了5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行无痛胃镜检查,并观察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该组老年人无痛内镜检查成功率达100%,患者满意率100%,50%患者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下降,不需处理或进行相应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检查。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进行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无痛苦、乐意接受,该检查也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在韦达试验中异丙酚作为异戊巴比妥替代药物的有效性。方法:从123例准备进行神经外科治疗而行韦达试验作为术前评估的患者中,选择67例右利手的患者进行分析。12例进行异丙酚测试,55例进行异戊巴比妥测试。韦达试验的试验条件是在注射药物后,对于肌力达到徒手肌力试验(MMT)3级(T3/5)和5级(T5/5)的恢复时间,首次言语反应(Tverb)和手势反应(Tnon-verb)的出现时间,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在韦达试验期间,对脑电图(EEG)背景活性进行能频分析,并对3例病例多形性慢活动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注射异丙酚后证实全部12例患者均有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