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2.
江山市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的高发区 ,196 6年首次报告发病以来 ,1973年、 1991年和1999年出现了 3次较大流行。为全面了解我市 10年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现将 1990~ 1999年钩体病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 ,疾病资料来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90~ 1999年传染病月报表和年报表。2 血清抗体检测 采集临床报告钩体病例的发病前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以MAT法测定双份血清标本 ,血抗体 4倍增长或恢复期血清抗休滴度达 1∶4 0 0以上为阳性。3 宿主动物监…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1996至2002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长期以来分布在广州市各区域。夏秋季 ( 6~ 10月 )为高峰并有局部小的暴发性流行 ,严重危害我市人民健康。现将1996~ 2 0 0 2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广州市 1996~ 2 0 0 2年钩体病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加以整理并统计分析。1.2 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由有关医疗单位抽取患者及健康人群静脉血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进行显微镜钩体凝溶试验。单份血清抗体滴度呈 1∶40 0以上或恢复期有 4倍以上增长判为阳性。2 结果与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1978~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掌握我省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我们对1978~2003年河南省钩体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室掌握的河南省1978~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的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监测资料。1.2检测方法血清抗体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法,病人诊断标准为,单份血清以1∶400为阳性,双份血清以抗体4倍升高为阳性。健康人群血清以1∶100为阳性,动物血清以1∶20为阳性,病原分离:取病人血液及鼠、…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1991~2000年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钧端螺旋体病于1937年在我市发现并证实了首次病例[1]以来,该病在广州地区时有爆发和流行,是我市常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为掌握广州地区近十年来钩体病的状况,现将广州地区1991~2000年对可疑钩体病人的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标本主要来源于本市备医院、区县级防疫站上送的可疑病人血清,及本站对可疑疫点人群抽取的血清样本,共计4165份。1.2 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我站1991~2000年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加以统计分析判断。1.3 方法根据国际GB15995-1995的方法,对上送的可疑病人血清作显微镜凝集试验,以测量钩端螺旋体的抗体水平,单份血清滴度大于等于1:4000或前后双份血清有4倍增长者判定为阳性。2 结果2.1 1991-2000年钩体抗体阳性情况1991~2000年,我站共对4165份可疑病人的血清作鉴定,其中阳性者为374宗,占8.98%。由表1可见,1991~1995年本地区钩体病的抗体阳性率比10年的均值偏高,其中以1994年的18.01%为最高;1996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乡县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开展人间疫情监测以及对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对疫情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宁乡县共报告钩体病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7/10万,死亡病例1例。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8、9月,共12例,10月发生1例。13例病例分布在9个乡镇,主要分布在沩水流域沿岸。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男女性别比是12: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2.3%。5年共采集鼠肾、猪肾、蛙肾923份,未检出钩体菌株;采集健康人群血清511份,检出9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采集钩体病例恢复期血清13份,检出4个血清群4个血清型。结论宁乡县钩体病近年发病大幅度下降,说明之前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但仍然存在钩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仍需继续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自1952年在临海首发以来,疫区逐年扩大,曾发生几十次暴发疫情。1998年8月,浙西常山县又发生一起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疫情资料 根据疫情报告和人口资料。1.2 血标本 无菌采集病人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待检。1.3 检验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1.4 试剂 钩体标准菌株15群15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2 结果2.1 疫区概况 常山县地处浙西丘陵区,人口约31.5万,面积1099.1km2,辖24个乡镇1527个村,境内以丘陵为主,有常山江和球…  相似文献   

8.
宁乡县2005-2009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宁乡县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开展人间疫情监测以及对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对疫情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宁乡县共报告钩体病19例,年发病率为0.08~0.45/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以7月报告最多(11例),11月至次年6月无病例。19例病例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主要分布在沩水流域沿岸。发病年龄主要是青壮年(20~59岁),男女性别比是8.5:1,农民占总病例的89.47%。5年中共采集鼠、蛙、猪肾样869份,从蛙肾中检出2株菌株;采集健康人群血519份,检出10个血清群11个血清型。采病人恢复期血样19份,检出4个血清群4个血清型。结论宁乡县钩体病近年发病大幅度下降,农村男性青壮年是发病主体。宁乡县存在钩体病暴发流行风险,仍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特点,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0-2009年福建省两次钩体病暴发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闽南某地钩体病暴发疫情是由外来人群因漂流接触疫水发病引起的,发病率44.11%。病人血清阳性率为100%,且早晚期抗体均4倍以上增长。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63%。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霞浦某地钩体病暴发疫情是由易感人群清理荒芜稻田引发的,发病率61.70%,黄毛鼠是传染源,携带秋季群。病人血清阳性率为89.66%,抗体滴度高达1:25 600,26例患者早晚期抗体滴度显4倍以上增长,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携带菌型一致。结论漂流和旅游等非耕作性钩体病感染和废弃田再用时引起的钩体感染是福建省21世纪初钩体病局部暴发流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 2 0世纪末浙江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进一步落实钩体病防制措施 ,我们于 1997~ 1999年间开展了钩体病人群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宿主动物间疫情调查。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全省监测点调查资料、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全省各医院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 3~ 5ml,用MAT法检测抗体 ;同时无菌采血 1~ 2滴分离培养病原体。 (3)鼠类来源 :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 ,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 ,用背式法解剖取双…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与金兰镇毗邻的双峰县钩体病暴发流行。 1991年该病传入金兰镇 ,又引起暴发 ,发病率为 65 6 42 / 10万。为了解和掌握本镇 1991年以来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对全镇 1991~ 1998年的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全镇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资料及镇公安派出所户籍室提供的人口资料。 ( 2 )血清学试验 :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钩体病莱姆病研究室来此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各 42份检测抗体。( 3 )宿主动物病原体检测 :县卫生防疫站用粉迹法在疫区和非疫区室内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制定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监测点采集的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进行15群15型钩体抗体检测.结果 2011年各监测点共采集1111份健康人血清,经检测含10个血清群钩体抗体,钩体的抗体阳性率为21.06%.澳洲群占39.60%、黄疸出血群为37.92%、秋季群7.72%、七日热群7.38%.峨嵋、雅安2个监测点的抗体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全省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水平较往年低,存在发生局部钩体病流行的条件,应积极做好钩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局部地区 2 0 0 2~ 2 0 0 3年多次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的流行。为对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采集了临床标本 ,采用HEp 2、RD、Vero等细胞分离病毒 ,并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进行特异性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结果显示 :5 1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埃可病毒 30型 (ECHO3 0 ) 5株 ,柯萨奇病毒B组 5型 (Coxsack ievirusB5,Cox B5) 1株 ;6 8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CHO3 0 34株 ,Cox B51株。RT PCR的结果与上述病毒分离结果相一致。此外 ,对采集的 1 5例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了特异性中和抗体 ,其中 1 3例患者抗体呈≥ 4倍增长。证实引起浙江省局部地区 2 0 0 2~ 2 0 0 3年无菌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为ECHO3 0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在一次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美国居民中有朝鲜出血热汉坦病毒抗体存在。1976~1982年间,作者从1,035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采集了双份(急性期和恢复期)和单份(恢复期)血清及664名健康献血员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其抗汉坦病毒抗体。同时,对荧光抗体阳性血清,采用蚀斑减少试验检测汉坦病毒中和抗体。结果:1,035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有7例检出抗汉坦病毒荧光抗体,滴度为32至64。664名献血员中6例抗汉坦病毒荧光抗体阳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省各地医院因临床疑似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及其相关疾病而送我站要求确诊的病例较多.为探讨临床钩体病的特点,寻求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现将1985~1996年的检测资料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历年的临床疑似钩体病血清标本由各有关医院上送或由本站钧体病室采集.抗体检测采用活抗原显微镜凝集试验,国内15群15型钧体标准菌株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由本室定期传代培养,操作方法按常规进行,抗体滴度≥1:100(?)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黄金英  孙小康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6-1848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对清远市1988~2004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市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5·31%;钩体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86%,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7·84%,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结论:清远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和鼠带菌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从人群中分离出赛罗群钩体以及从水禽类(鸭)血清检出拜伦群和致热群钩体抗体在广东省属首次报告。需继续对钩体流行菌株和流行特征进行监测调查,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被认为是目前鼠疫血清学诊断中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之一。我们采集当年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患者血清,用RIP方法检测鼠疫F_1抗体。结果检出滴度较高的阳性血清多份。为探索该钩体病人是否感染过鼠疫而同时存在两种抗体,或钩体抗体与RIP阳性抗体存在交叉反应,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钩体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麻疹爆发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深圳市 2 0 0 2年 3月一起麻疹爆发疫情资料 ,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尿样本各 6份 ,进行血清学检验 ,并通过 RT- 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及种系分析。结果 :麻疹爆发流行累计发病 14例 ,6份病例血清的麻疹 Ig M抗体阳性率 10 0 % ,患者血清中 Ig G抗体为阴性或滴度很低。通过测序得出麻疹病毒 H基因片断 ,长度为 5 71bp,各毒株同源性在 96 .2 %~ 10 0 %之间。种系分析得出此次爆发的流行株属 H基因组、 H1基因型 ,型内变异为 0 %~ 3.6 % ,与 H2基因变异在 2 .7%~ 4 .3% ;血清抗体实验表明患者血清 Ig G滴度阴性或滴度很低。结论 :麻疹基因变异不会引起新的流行 ,人群抗体水平低下是此次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20.
外斐氏OXk试验在恙虫病暴发调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河南省发生的不明原因发热、头痛、皮疹病人的病因。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血清学、套式PCR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血清型及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恢复期病人血清外斐氏OXk阳性率100%。11例病人的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升高;恙虫病立克次体IFA检测lgM和lgG抗体,20份均为阳性,最高达1∶2560;恙虫病血清学分型G illiam 4例,Karp 6例,Kato 8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标本中特异性R tDNA片段,3份阳性;结论外斐氏OXk试验简便、易行,适用于暴发疫情的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第1周阳性率较低,对高度怀疑恙虫病患者在第1周内OXk阴性,在第(2、3)周再作OXk试验,可以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