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有IgG、IgA、IgM、IgD、IgE5类。临床上常用胶乳凝集试验测出的主要是IgM类RF[1]。对类风湿性疾病提供非特异性诊断。由于胶乳法因受测定条件影响,结果假阳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RF因子的检测准确性,笔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血浆(肝素抗凝)、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与ELISA法测定结果比较,旨在了解胶乳法的测定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标本随机抽取本院60例门诊病人的静脉血。同时分离血浆(肝素抗凝)和血清待测。1.2检测方法①胶乳凝集试验(试剂…  相似文献   

2.
散射比浊法和胶乳法测定ASO、RF和CRP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ASO),类风湿因子试验(RF)和C-反应蛋白试验(CRP)是全国各医院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疾病的常规试验,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多采用胶乳法做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由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低,严重影响了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院于2002年引进了一台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RRAY 360型特定蛋白仪,用于ASO、RF和CRP的定量测定,并同时用胶乳法测定ASO、RF和CRP,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验中消除RF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HCMV)的敏感性。方法:用含聚合IgG的血清稀释液将血清标本稀释,检测30份类风湿因子(RF)阳性标本以及300份待检HCMV标本。结果:用含聚合IgG20μg/ml的血清稀释液稀释血清标本,去除血清中可能存在的RF,可预防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结果。结论:在血清稀释液中加入聚合lgG20μg/ml,既保证试验敏感性又有效提高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捕获法检测IgM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检测抗HSV-1IgG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IgG(抗HSV-1 IgG)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增殖纯化HSV-1抗原并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自制胶体金并用于标记羊抗人IgG,自制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血清中抗HSV-1 IgG。结果:当血清样本中抗HSV-1 IgG为阳性时,滴加的金标羊抗人IgG可使检测装置膜上出现红色斑点。以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血清样本41份,两法差异无显著性(X^2=0.01,P〉0.05)。结论:建立了检测抗HSV-1 IgG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方法,该法较其他方法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的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RF):RF有IgG、IgA、IgM和IgE等型,其中IgG、IgM型常见于RA中,目前采用乳胶法。但RF作为ARA分类标准中唯一的血清学指标,仅有72.3%的敏感性和44.5%的特异性,且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等,还可出现于5%的正常人。更重要的是,RF阴性亦不能排除RA。  相似文献   

6.
常会忠  王红  田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98-109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 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因子(RF)是临床上常用来诊断RA的血清学指标,但RF诊断RA方面特异性有限。2000年Sehellekensur首次合成环瓜氨酸肽(CCP),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该抗体在诊断RA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是一项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民关)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涉及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类风湿因子(RF)是该病的特点。故本文着重对100例RF阳性并被临床诊断为类民关病患者血清的lgG、IgA、IgM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对象选择在本院风湿门诊经临床和胶乳法检测RF阳性而确诊为类风关病的患者100例,年龄在16~58岁(男28例女72例)。另设健康成人对照组100例。1.2试剂IgG、IgA、IgM单向扩散板由南京大学生化系提供。1.3方法抽职静脉血2ml…  相似文献   

8.
RF滴度与型别分析的临床意义探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王杰秦志芳殷文金(南京210008)笔者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了145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及滴度,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RF的IgM、IgA、IgG三种型别,并对其临...  相似文献   

9.
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类风湿因子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定量测定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的方法。方法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ASO、RF,并对其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试剂稳定性加以评价。结果二种浓度ASO、RF批内CV分别为1.96%,1.06%和2.08%,1.19%;批间CV分别为3.83%,2.89%和3.18%,2.04%;线性范围分别为65U/L~520U/L,25U/L~200U/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101.5%;试剂在仪器2℃~8℃的条件下放置至少可用20d。结论本次实验较好的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在一起,定量测定血清中ASO、RF的含量,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因子(RF)与免疫复合物(IC)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IgG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IC后,就可获得对RF的极强反应性,这点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关节液中检测到变性IgGRF与IC结合而形成大分子复合物的事实得以证明,RF主要是IgM类抗体(IgM—RF)。一部分为IgG类抗体(IgG—RF),它们相互结合后即可形成具有强烈活性的中等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