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卫元晓  方力群 《北京医学》2021,43(12):1205-1207
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目前观察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手段有3T/7T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颅内高分辨黑血血管壁成像等,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近年与CSVD白质高信号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CSVD白质高信号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皮质表面铁沉积、脑微出血和微梗死。CSVD在老年患者中常见, 常会导致痴呆和卒中, 然而多数CSVD起病隐匿, 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 需关注其他表现如情感障碍、认知障碍、非典型神经系统症状、步态障碍和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等。本文结合1例老年CSVD病例简要介绍CSVD伴发的常见精神障碍, 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解剖学和病理学概念,描述一组由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综合征[1]。临床表现主要为卒中(深部梗死、出血)、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临床诊断大多基于脑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其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腔隙性梗死( LI)、腔隙、脑白质病变( WML)、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出血( CMB)及脑萎缩[2]。据统计大约1/4的缺血性卒中是由CSVD导致[3]。GORELICK等[4]一项脑血管病与认知的研究显示 CS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者[2]就提出应把CSVD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靶点。虽然导致 CSVD 病因有多种,包括遗传性和自身免疫性,但临床病例多为散发,与高龄、高血压及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也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因此其防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基本相似。而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血脑屏障破坏、内皮功能异常等可能成为CSVD治疗新靶点。本文就CSVD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害,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伴脊髓表面增多迂曲血管影。该病临床上相对少见,并且可有不典型表现,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脊髓炎性反应性疾病或椎间盘退行性变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文章对6例不典型SDAVF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大,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近年来,机器学习为更快速、准确地预测和诊断CSVD提供了可能。现从机器学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CSVD的神经影像学表征、机器学习在CSVD影像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CSVD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馨苑  刘琰  谭曦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701-2706
抑郁症患病率、复发率、误诊率和自杀率均较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深重负担。近年来神经科学及脑影像学的发展为抑郁症的辨识、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也为抑郁症的物理治疗学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抑郁症的影像学研究主要分为脑成像技术、核脑影像成像技术两大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抑郁症脑成像技术和核脑影像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劣势、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对抑郁症进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64-168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确诊率逐年提高。其影像学表现为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脑室周围间隙扩大等。CSVD是导致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的重要病因,早期发现并处理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以"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为论点,可见CSVD已成为如今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韩佳琦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510-3517
成年人脑白质病变是在成年期起病的脑白质的病理性改变,其鉴别诊断仍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主要从病因角度对成年人脑白质病变进行了细化分类,并概述了常见成年人脑白质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手段等,强调了细化脑白质病变的分类对临床精准诊疗的重要性,认为颅脑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手段,且结合脑脊液、病理检查、脑代谢检测和二代测序技术等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吕娜  刘畅 《吉林医学》2008,29(5):421-42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与抑郁症有关的因素,对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就抑郁症的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及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诊断及治疗逐渐受到重视。CSVD影像表现为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微出血。CVSD因起病隐匿、缓慢进展、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因其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增加社会负担。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脑小血管病,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CSVD)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认为,CSVD泛指颅内小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1])。这里的小血管包括脑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构成了脑组织供血的基本单位,对脑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但通常所说的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病,其血管直径范围通常为40~200μ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核磁总负荷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线索。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370例,收集血清Hcy水平在内的临床资料。采集头颅磁共振(MRI)数据,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腔隙性脑梗死(lacune infarcts,LI)、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评估CSVD总负荷,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CSVD总负荷与Hcy的相关性。结果(1)与低水平Hcy患者相比,高Hcy患者CSVD核磁总负荷更重(P<0.01)。(2)进一步根据CSVD核磁总负荷评分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负荷组(n=106)和中高负荷组(n=64),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Hcy水平(OR=1.026;95%CI:1.003~1.049;P=0.026)是CSVD核磁总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CSVD核磁总负荷增加的强预测因子(OR=3.202,95%CI:1.947~5.268;P<0.001)。结论血清Hcy是CSVD核磁总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SVD疾病预测及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P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诊断为P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7.2岁。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骨痛、关节痛等临床表现,血磷减低,平均值为0.5mmol/L(正常值为0.81~1.78mmol/L)。病变部位:1例位于上肢,1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头颈部。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平均CT值为47Hu,病变较小时边界清楚,病变较大时可合并骨质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及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图像不均匀高信号,内部可见低信号区,增强扫描病变中度到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部强化欠均匀。结论:PMT发病率低,其临床及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小血管病(CSVD)是导致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大多数患者散发起病,对遗传性CSVD的研究为CSVD分子细胞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但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CSVD的发病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遗传性CSVD的研究揭示了小血管病理生理学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综合征)是一种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的慢性炎性疾病,以脑桥为主要发病部位,部分患者同时累及其他部位,且合并病变部位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因其罕见,故国内外大多以个案报道为主。CLIPPERS综合征主要依靠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特有的"椒盐样"强化这一影像学表现,及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与影像或临床表现和其类似的疾病相鉴别,给予相关激素的支持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表现。CLIPPERS综合征发现较晚,临床尚未有确定的治愈标准,所以其治疗及预后情况和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系统的断层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及其分支、属支解剖比较复杂,存在一定变异。临床上,门静脉异常多继发于肝脏病变而形成门静脉高压、癌栓及血栓等。断层影像(US、CT、MRI)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异常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影像学信息。本文结合断层解剖基础,综述了近几年门静脉系统断层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展,以及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解剖、病理基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和胰胆管狭窄,临床上经激素治疗可痊愈.此病易误诊为胰腺肿瘤,常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影像表现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1].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经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7例AIP患者的MR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3种临床较常见的脑变性性疾病的病理、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其疾病类型与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10例脑变性性疾病,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变性性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结论】CT、MRI及磁共振影像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化传递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的应用均可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但必须与临床及病理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脑小血管病(CSVD)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的CSVD被识别和发现。然而,由于对CSV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只是在近年来得到长足的进步,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还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也很少,使得我国对CSVD的处理水平低下,特别是对大量无症状的患者开展了过度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地解释,使得患者接受了大量无效的治疗,明显增加了疾病负担。因此,我国特别需要对CSVD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为科学的指导,刚刚发表的《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即是我国为此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推荐理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脑小血管病(CSVD)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的CSVD被识别和发现。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CSV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亦不多,使得日常医疗实践中对CSV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高,不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比比皆是,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疾病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