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大小及半乳糖凝集素(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2例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均检测HDL颗粒大小、血清Gal-3、NT-proBNP水平,根据术后6个月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结果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个指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合并糖尿症病例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I(apoA-I)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HDL颗粒大小、Gal-3、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年龄、合并糖尿病、LVEF、cTnI、CK-MB水平的传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校正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Gal-3、NT-proBNP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67,8.365,P<0.05),HDL颗粒大小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10,P<0.05);HDL颗粒大小、Gal-3、NT-proBNP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截断值为0.89、14.77 ng/ml、589.6 pg/ml,敏感性分别为67.86%、78.00%及78.57%,特异性为64.42%、82.69%及75.96%;三者联合检测可获得更高检测效能。结论低水平的HDL颗粒大小及高水平Gal-3、NT-proBNP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可用于患者术后预后评价,且联合诊断评估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心外膜脂肪组织(EAT)联合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对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7 d内是否新发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20例)和非房颤组(55例),入院后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LAAEF,分析入院时EATV、LAAEF与并发房颤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影响因素,ROC分析入院时EATV、LAAEF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房颤组相比,房颤组LAD、LVEDD较高,LVEF较低(P<0.05);入院时房颤组EATV高于非房颤组,LAAEF指标低于非房颤组(P<0.05);入院时EATV与LAD、LVEDD、并发房颤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AAEF与LAD、LVEDD、并发房颤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LAD、LVEDD、EATV、LVEF、LAAEF均是冠心病患者住院7 d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25羟维生素D3[25(OH)D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EAD)血管介入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LEAD患者(T2DM+LEAD组),和同期收治未合并LEAD的T2DM患者(T2DM组),及未合并T2DM的LEAD患者(LEAD组),每组各60例。比较各组血清Gal-3、25(OH)D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结果 T2DM+LEAD组入院时他汀药、降脂药、抗凝药使用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Gal-3、NLR高于T2DM、LEAD组(P<0.05),FPG、HbA1c、25(OH)D3低于T2DM、LEAD组(P<0.05)。T2DM患者血清Gal-3、25(OH)D3、NLR处于高水平时,LEAD患病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4.667、0.209、3.500倍。T2DM患者LEAD血管介入治疗后无效亚组血清Gal-3、NLR高于有效亚组(P<0.05),25(OH)D3及Gal-3、25(OH)D3、NLR手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趋化素(chemerin)、半乳糖凝集素-3(Gal-3)、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绵阳四○四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05例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Chemerin、Gal-3及visfatin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预警因素,以方差膨胀因子和容忍度评价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以精准-召回(PR)曲线评价联合预测方案的召回率和精准率。结果 复发组OSAS患者占比(27.59%)高于未复发组(3.95%),行神经节丛消融患者占比(37.93%)低于未复发组(61.84%)(P<0.05);复发组Chemerin、Gal-3、visfatin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70.54±36.83)ng/ml比(122.69±31.50)ng/ml、(6.13±2.00)μg/L比(3.99±1.25...  相似文献   

5.
包秋红  张勇  贾海玉 《心脏杂志》2023,35(2):173-176+19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MSCT)检测心外膜脂肪(EAT)联合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预测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房颤组(n=47)和无房颤组(n=1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EAT体积、LAAE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冠心病并发房颤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UC)分析EAT体积、LAAEF及联合预测房颤的价值。结果 房颤组患者的高血压、Gensini评分、冠心病类型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房颤组患者的EAT体积高于无房颤组,LAAEF低于无房颤组(均P<0.01);将高血压、Gensini评分、冠心病类型控制后,EAT体积、LAAEF仍是发生房颤的相关影响因素(P<0.01);EAT体积预测房颤的AUC为0.726,LAAEF预测房颤的AUC为0.777,EAT体积联合LAAEF预测房颤的AUC为0.867;持续性房颤患者EAT体积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4(NFATc4)、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与房颤的关系及其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窦性心律)3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受试者左房内径值(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值。并于次日清晨抽取受试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约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FATc4、IL-6水平,记录受试者血常规、生化常规中的尿酸值(SUA)、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探究NFATc4、IL-6、SUA、NLR与房颤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FATc4、IL-6、SUA、NLR水平对房颤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清NFATc4、IL-6、SUA、NLR值及LA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2).房颤患者外周血中NFATc4、IL-6、SUA、NLR表达水平与LAD存在正相关性(r=0.481、0.637、0.331、0.336,P<0.05)。(3).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FATc4、IL-6、SUA、NLR是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4).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血清NFATc4、IL-6、SUA、NLR值对房颤发病的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797、0.894、0.701、0.708)。结论:NFATc4、IL-6、SUA、NLR表达水平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是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对房颤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自主神经功能及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根据随访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n=33)与未复发组(n=62)。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自主神经功能包括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血清CXCL12水平;Pearson法分析DC、AC、CXCL12水平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结果 术前两组DC值[(7.38±0.61)ms vs.(7.53±0.73)ms]、AC绝对值[(7.58±2.13)ms vs.(7.85±1.27)ms]、CXCL12水平[(1038.18±91.26)pg/ml vs.(1043.41±92.35)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DC值高于未复发组[(7.12±0.58)ms vs.(4.53±0.67)ms,P<0.05]、AC绝对值高于未复发组[(5.86±1.72)ms vs.(4.11±1.08)ms,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溶性ST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慢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79例(HF组),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60例、Ⅲ级67例、Ⅳ级52例。另入选同期入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功能Ⅰ级患者49例(非HF组)为对照。比较两组及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清sST2和Gal-3水平,分析血清sST2和Gal-3水平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结果:与非HF组比较,HF组血清sST2[(103.07±45.87)ng/ml比(152.33±48.84)ng/ml]和Gal-3[(84.56±40.54)ng/ml比(119.58±46.86)n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Ⅲ级和Ⅳ级组Gal-3水平[(103.74±36.75)ng/ml比(123.56±51.48)ng/ml、(132.72±49.64)ng/ml]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sST2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36)。经ROC分析,sST2及Gal-3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H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01)和0.722(P=0.001)。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Gal-3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显著升高,sST2和Gal-3具备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冠心病(CH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05-2019-10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7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HD组(130例)与对照组(非CHD组,40例);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将130例CHD患者分为CHD低危组(45例)、CHD中危组(50例)及CHD高危组(35例)。比较4组研究对象PLR、NLR、RDW水平及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PLR、NLR、RDW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PLR、NLR、RDW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对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CHD患者PLR、NLR及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Gensini积分、PLR、NLR及RDW水平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CHD患者PLR、NLR及RDW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39、0.431、0.573,P0.05);PLR、NLR、RDW单独及联合诊断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782、0.776、0.767及0.875。结论:机体内PLR、NLR、RDW水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与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72例,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观察28 d生存率。常规检测血常规,计算NL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近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72例HBV-ACLF患者28 d生存53例,死亡19例(26.4%);死亡患者NLR为(7.2±2.2),血清IL-6水平为(13.6±3.5)pg/m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3.7±1.0)和(8.7±1.5)pg/ml,P<0.05】,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肝性脑病、MELD评分、NLR和血清IL-6水平均为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NLR>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3)、分泌型卷曲蛋白5(SFRP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2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5)和心肌梗死组(n=17);根据临床随访,记录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再狭窄以及支架血栓等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8)和预后良好组(n=65)。另选择同期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Gal-3、SFRP5、H-FABP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SFRP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SFRP5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Gal-3、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SFRP5水平显著高于心肌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25例;多支血管病变58例,单支病变7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名为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E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冠心病各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1);STEMI组、NSTE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95.6±14.7) pg/ml、(89.6±11.2) pg/ml比(67.2±8.5) pg/ml比(35.7±5.8) pg/m门,且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STEMI组和NSTE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病组中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81.3±12.6) pg/ml比(64.5±10.3) pg/ml],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检测对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白介素(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PCI组(70例),保守治疗组(20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0d内IL-8和CR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d PCI组IL-8[(63.22±13.10) pg/ml比(31.58±9.10) pg/ml]、CRP [(14.59±6.13) mg/L比(9.61±2.35) mg/L]水平显著下降,且IL-8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50.18±19.31) pg/ml], P<0.01;20d后,PCI组IL-8[(15.13±5.22) pg/ml]、CRP [(3.01±0.76) mg/L]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0.01),且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27.22±14.69) pg/ml ,(5.46±2.77) mg/L], P均<0.01,甚至PCI组的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15.58±4.10) pg/m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I术后白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168例老年人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进一步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97例,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71例。另选取与房颤组对象同一时间住院的且同房颤组对象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168例老年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房颤组与对照组患者的RDW、NLR值,并分析其与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RDW、NL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亚组比较显示,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RDW、NLR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NLR是老年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6、2.855,95%CI:1.060~3.908、1.040~7.833,P=0.033、0.042)。结论 RDW、NLR水平升高与老年人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RDW、NLR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 sST2)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Gal-3)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4例,根据随访1年后的不良事件结局(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先行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再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采用ROC曲线评价GDF-15、sST2和Gal-3的检测价值。 结果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者28例(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46例(无事件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事件组患者血清GDF-15、Gal-3、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事件组(t=4.880、3.325,z=-4.213;P<0.05)。GDF-15、sST2、Gal-3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0.647、0.706、0.471,0.668、0.603、0.446;P<0.05),GDF-15、sST2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322、0.289,P<0.05或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62、-0.48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9-1.054,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DF-15、sST2和Gal-3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51(95%CI=0.763-0.937)。 结论血清GDF-15、sST2和Gal-3水平可以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erin)、半乳糖凝集素3 (gal-3)水平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8例首次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根据低电压区(LVAS)占左心房总面积范围,将患者分为LVAS<10%组73例和LVAS≥10%组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hemerin、gal-3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饮酒、甘油三酯(TG)、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有关(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LAD降低、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血清Gal-3水平升高是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chemerin水平截断值为147.26 ng/mL时,预测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25%、69.33%;血清Gal-3水平截断值为56.39pg/mL时,AUC为0.71,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46%、68.2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77,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37%、69.28%。结论: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患者血清chemerin、Gal-3水平与左心房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对预测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纤维化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以及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另选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4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各疾病组均给予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两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UⅡ和BNP含量。结果:ACS两组与SAP组、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均明显降低[AMI组(3.02±0.75)pg/ml∶UAP组(4.13±1.14)pg/ml∶SAP组(5.58±1.04)pg/ml∶健康对照组(6.75±1.55)pg/ml,P〈0.01];ACS两组血浆BN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MI组(54.72±12.17)pg/ml∶UAP组(48.01±10.12)pg/ml∶健康对照组(14.41±4.88)pg/ml,P〈0.01],并且也显著高于SAP组[(20.73±8.70)pg/ml,P分别〈0.01,〈0.05];治疗后ACS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MI组(35.63±11.03)pg/ml∶(54.72±14.17)pg/ml,UAP组(38.72±10.09)pg/ml∶(50.01±13.12)pg/ml,P〈0.05~〈0.01];AMI组血浆UⅡ含量显著增加[(4.24±0.77)pg/ml∶(3.02±0.75)pg/ml,P〈0.05]。血浆UⅡ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0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尾加压素II含量明显降低,血浆脑钠肽含量显著增高,而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冠心病危险分层以及药物治疗效果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应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0例接受单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替米沙坦+螺内酯),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返院复查24h动态心电图(Hoher)、经胸超声心动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结果:17例(18.9%)患者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其中对照组12例(26.7%),研究组5例(11.19/6),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研究组术后3个月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即(75.9±71.1)pg/ml对(106.9±74.3)pg/ml,P=0.046;研究组术后3个月NT—proBNP与术前的变化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即(-11.13±126.48)pg/ml对(-59.8±102.30)pg/ml,P=0.037。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的早期复发,特别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 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 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 ADM和 hsCRP 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 ADM [(28.7±1.6)pg/ml比(36.7±2.5)pg/ml]和 hsCRP [(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 ADM [(36.7±2.5)pg/ml比(47.1±5.3)pg/ml]和 hsCRP [(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 ADM和 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院死亡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等。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NLR、PLR、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运用ROC曲线评估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NLR、PLR、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123例)及死亡组(18例)的均值分别为7.82±9.01、205.46±165.19、16.95±3.68及34.62±20.10、547.71±481.67、29.90±6.6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NLR截断值为0.849(敏感度72.22%,特异度为82.11%),PLR截断值为323.68(敏感度61.11%,特异度为87.8%),APACHEⅡ评分截断值为25.7(敏感度55.56%,特异度为90.24%),NLR、PLR、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的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AUC值最大,为0.892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更佳。结论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且NLR、PLR是AECOPD患者简便、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