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颞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对48例颞叶癫癎患儿进行EEG检查。结果 界限性异常4例(8.3%),弥散性异常10例(20.8%),局限性异常34例(70.9%)。结论 EEG检查与临床相结合有助于诊断儿童颞叶癫癎。  相似文献   

2.
儿童顽固性癫痫颞叶切除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顽固性部分性癫痫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本院1988~1998年对儿童顽固性部分性癫痫20例作颞叶切除。20例均作24h脑电图/视频电图和包括CT/MRI的全面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颞叶异常,在发作后选择性作SPECT。所有病例都作病侧颞叶整块切除。内侧颞叶结构的切除在患儿表现有深部电极记录证实异常或MRI异常才切除内侧颞叶致病灶与软脑膜下海马,保留覆盖在第Ⅲ颅神经、脑干及天幕裂孔上的软脑膜。所有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研究。结果本组发现有明显的病理异常,如:①双重病理,内侧颞叶硬化与其他病变;②在神经元异位中发现有毛细血管穿透;③有高比率的神经元移行紊乱。结论结合临床、放射学、脑电生理与病理研究,发现某些儿童的病变并不只是源于经典的肿瘤和畸形,且少有过渡形式的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极早期和早期神经电生理特征,以及其与临床诊断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GBS患儿的神经电生理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分为极早期检查GBS组(起病至神经电生理检查时间≤7 d,18例)和早期检查GBS组(7 d<起病至神经电生理检查时间≤14 d,25例),同期选取与GBS患儿检查时间相匹配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为相应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异常率。根据神经电生理H反射结果,将GBS患儿分为H反射异常组(34例)和H反射正常组(9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 极早期检查GBS组和早期检查GBS组中H反射异常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F波异常率、运动神经末端传导异常率和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异常组起病至确诊时间短于H反射正常组(P<0.05)。 结论 H反射缺失为GBS患儿早期病程中有价值的神经电生理异常指标,可协助GBS诊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979-983]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5岁.因双下肢无力1周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好.心、肺、腹检查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V-级,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引出,无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 ,2 a,左上肢运动障碍 1wk,右上肢活动受限伴发热 1d。发病以来无咳嗽、腹泻、呕吐、抽搐及外伤史。曾在县医院作头颅 CT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查体 :T37.8℃ ,神清语利。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无异常。颈强 ,左右被动活动受限 ,局部无红肿。心肺正常。腹软 ,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 ,上肢运动障碍 ,肌力约为 I级 ,双下肢活动自如。双膝腱反射存在 ,无病理反射。经抗炎及地塞米松等治疗 1wk无效。经颈部磁共振检查发现颈 2~4椎管内蛛网膜囊性改变。确诊为颈椎蛛网膜囊肿 ,经手术囊肿切除后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6.
颞叶癫痫动态脑电图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CT、MRI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作用。方法:颞叶痫样发放者35例,采用AEEG分析其脑电图变化。结果:AEEG常规描记痫样发放3例,AEEG间歇期13例,临床发作期19例。28例头颅CT、MRI检查,异常22例(78.6%)。结论:AEEG结合CT、MRI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定位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例见本刊2011年第7期彩页)应做检查包括:头颅CT、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补充维生素K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患儿检查结果如下:头颅CT回报示右颞叶可见团块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9岁3个月,因"右足异常、下肢不等长9年,加重2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其右足外观异常,呈马蹄内翻状,来本院门诊,行Ponseti方法石膏矫形两次。但患儿未及时复诊,症状改善不明显。后患儿逐渐出现右足外观明显异常,右小腿发育细小,右下肢短缩。5年前,患儿至当地医院门诊复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占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患儿常规进行围生期高危因素、V0jta反射、脑干诱发电位、智能、头颅CT或删检查。结果28例婴儿具有高危因素的16例(57%)、Vojta姿势反射异常28例(100%)、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2/6,33.3%)、头颅Cr或删异常13例(46.4%)、智商低下3例(3/6,50%)。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ZK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围生期的高危因素等项检查可提高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3岁。以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余入院。检查:视力左:右=0.015:0.300,视野检查示左眼盲。眼底检查示左侧视乳头苍白。瞳孔左:右=3.0mm: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无明显异常,左眼角膜反射稍迟钝。头CT轴位及冠扫:左蝶骨小翼区类圆形混杂密度影,最大径3.0cm,边缘光滑密度较高,并宽基底与蝶窦壁相连,其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左蝶窦受压变小,左眶上裂闭塞,左视神经管受压。颅底三维CT重建示左蝶骨小翼区占位,明显强化,肿瘤压迫左侧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头MRI平扫及强化:左蝶骨小翼区类圆形混杂信号肿物,左侧视神经孔、眶尖及蝶窦左侧壁受压,邻近脑回受压,增强示病变不均匀强化,边界较清。印象:左蝶骨小翼良性骨肿瘤考虑软骨源性可能性大,不除外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的肠道外表现。方法 对155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肠炎的同时,出现呼吸系统表现,88例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26例肺部闻及罗音,肺炎6例,支气管炎34例。神经系统表现抽搐6例,前囟隆起1例。5例伴皮疹。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89例。心肌酶谱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3例,羟丁酸脱氢酶增高13例,肌酸激酶增高104例。X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粗34例,双肺斑片影6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8例,T波改变7例,右室高电压3例,左室高电压,室早伴室性融合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脑电图1/7例异常,头颅CT检查1例示左颞叶低密度灶,1例示左侧豆状核点状钙化,脑沟略增宽等。结论 RV可发生肠道外感染,以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居多,病毒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了解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并与头部CT进行比较。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9例,肠病毒脑炎23例,腮腺脑炎8例,其余均为散发病例。全部病例均做脑电图检查,其中同时做头部CT检查27例。结果脑电图异常71例,异常率为91.0%,头部CT异常6例,异常率为22.2%,病程初期,均表现为广泛慢波活动背景上出现局灶性慢波或尖波脑电图,其中轻度异常2l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35例,界限性脑电图8例,意识不清36例,34例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异常。2例中度异常,其中枕区大量8波15例,额区大量8波9例,右侧半球尖波频发10例,中度EEG异常表现为a活动频率活动减慢。HSV脑炎7例,EEG表现为弥漫高波幅慢波,颞区更明显,部分有周期性高波幅尖波。临床症状重、频繁抽搐3例,EEG表现为棘尖慢波频发。低幅慢波1例,死亡。脑电图轻度异常2l例,中度异常14例,界限性脑电图8例,共43例均治愈。脑CT改变:脑室饱满l例,右颞叶海马低密度影2例,左枕叶局部炎症改变3例。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参考指标,较影像学检查更敏感,EEG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反复多次EEG检查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报告同胞兄弟患烟雾病3例。先证者男,4岁,第3胎。因肢体瘫痪伴言语障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2年,住院3次,每次治疗后言语恢复,肢体活动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改善程度逐渐降低。病程无发热抽搐。体检:神清,失语,右上下肢肌力I级,右腹壁、提睾、膝反射消失。每次住院查脑脊液、血流变学试验、眼底均无异常。头颅CT检查4次,左额顶叶广泛低密度,边缘模糊,灰白质分界不清,CT值15-28Hu,无占位效应。每次复查,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程度加重,致左额顶叶脑萎缩,脑室轻度扩大,广泛软化灶。TCD检查,右侧MCA、ICA、ACA管腔重度狭窄,左侧则完全梗阻,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增  相似文献   

14.
患儿 ,女 ,10岁 ,因发热伴头痛、呕吐 4d ,兴奋多语、烦躁不安 1d入院。查体 :T 36 3℃ ,P 95次 /min ,R 2 6 /min ,BP 12 0 /75mmHg ,体重 38kg。烦躁不安 ,谵妄 ,答不切主题 ,神志恍惚 ,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咽部充血 ,扁桃体I度肿大 ,无渗出物 ,颈部无抵抗 ,心肺未见异常 ,腹部软 ,右中腹可扪及 8cm× 5cm大小包块 ,活动度好 ,表面光滑 ,无触痛。肌张力正常 ,肌力V级 ,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均可引出 ,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跟、膝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岁。无诱因突发性双下肢完全性软瘫、大小便失禁4天就诊。不伴发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检查:神志清,能正确回答问题,无项强。双下肢肌张力降低,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0级。因患儿不配合,无法测出感觉异常平面。膝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腹壁...  相似文献   

16.
Sturge-Weber 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例1,女,4岁,因反复抽搐3年于2006年6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8月大时出现抽搐,表现为头向一侧偏斜,双眼斜视固定,四肢强直性抽动,每次持续数分钟,予以止惊后缓解。一年发作数次,发作时面痣处发黑。病程中无发热。患儿智力发育可。体格检查:右额部见一8cm×10cm大小紫红色面痣,头皮中隐约可见。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病理征阴性。眼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头颅MRI示右大脑各叶脑体积略缩小,脑回不同程度弯曲,脑沟增多加深,局部脑表面及脑沟内皮下稍长T2信号灶,T2Flair呈高信号,以颞、枕叶为明显;增强示右大脑表面脑沟内异常明显钙化条状影,脑…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9岁,因“发热头痛4d,反复抽搐ld,昏迷0.5d”入院.患儿4d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具体体温未测,伴头痛,以前额痛为主.当天早晨患儿出现四肢乏力,精神差,有发热,后出现频繁抽搐,在当地医院治疗患儿仍抽搐不止,每间隔10~20 min出现抽搐1次,当天共抽搐30余次,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查:T 38.4℃,昏迷状,Glasgow评分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克布氏征(-),双侧巴氏征(-),四肢肌张力增高明显.辅助检查:(1)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2007.5.14);(2)头颅MRI:双侧侧脑室扩张,右侧颞叶片状异常信号影(2007.6.14);(3)脑脊液:脑脊液生化、常规、培养均无明显异常;(4)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化,左前颞区尖波节律性发放;清醒期背景活动慢化.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惊厥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因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活,伴口角向左侧歪斜2~3天入院.查体:发育营养一般,神智清,精神欠佳.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腹软,肝脾未触及.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膝腱反射减弱.血常规、脑脊液、脑电图无异常.脑血流图示两侧波幅不对称.脑血管造影见左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3岁。因进行性右侧肢体运动障碍6月入院。入院诊断:椎管内颈膨大髓内肿瘤。体检:双侧痛、温觉正常。右侧肢体肌容积减少。肌张力右上肢降低,右下肢稍增高,左侧肢体正常。肌力右上肢Ⅰ级,右下肢Ⅳ级,左侧肢体Ⅴ级。右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消失,右侧膝、跟腱反射活跃,左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提睾反射正常。双侧霍夫曼氏征阴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大小便正常。MRI:颈段椎管内占位病变,由延作者单位:710038 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髓延…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致病因素及诊断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脑性瘫痪的因素及诊断问题。回顾性分析了50例脑瘫患儿围产期病史,详细的临床评估、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并征询家长对康复治疗意见,结果显示脑瘫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围产期窒息为主要致病因素。脑瘫以痉挛性类型为主,尤以四肢瘫为多且重;脑瘫合并语言发育障碍44%,智力迟缓32%,听力异常18%,视力异常16%,癫痫16%;CT或MRI检查68%异常;接受运动、针灸、作业及语言治疗的依从性分别为86%、68%、46%、100%。提示建立多科联合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和随访甚为重要;全面熟悉小儿发育知识,神经反射及Vojta姿式反射,增强康复观念,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此外,还应加强全面康复的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