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立新  陈大志  贺强  郎韧  樊华  李鹏  金中奎 《肝脏》2006,11(2):114-11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1].肝星状细胞(HSC)表面存在AngⅡ1型受体(AT1R).本文通过使用AT1R拮抗剂洛沙坦观察其对HSC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在心、肾、肺等脏器纤维化实验研究中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刺激这些脏器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证实AngⅡ参与组织纤维化的形成。现已证实AngⅡ调节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和细胞生长都是通过AngⅡⅠ型受体(AT1R)发挥作用。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是否也表达AT1R和AT2R,为此我们观察了AngⅡ对大鼠HSC表达AngⅡ受体(ATR)及前胶原基因的调控情况,旨在探讨AngⅡ对HSC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患者发病以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学基础,若能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有效地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预后.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亦降低[1].本研究采用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50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以期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核心作用,其凋亡是肝纤维化逆转的主要机制之一.深入研究HSC凋亡的调控机理及HSC凋亡在肝纤维化逆转中的作用,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cceptor,AT1R)在不同程度纤维化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AT1R检测,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T1R mRNA的表达。结果 Ⅰ型胶原面积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加。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市在肝小叶周边及肌窦区星形细胞(HSC)的胞质内。12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呈阳性表达,18例纤维化肝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纤维化肝脏组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肌脏组(P<0.001),并随Ⅰ型胶原面积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纤维化肝脏组AT1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P<0.01)。结论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T1R及AT1R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AT1R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研究发现,α干扰素(IFN-α)有特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而不依赖于其抗病毒作用,但其抗纤维化机制尚不清楚。目前IFN-α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未见报道。以体外培养的鼠HSC为研究对象,观察IFN-α对活化状态的HSC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展动态变化网络的核心,抑制活化HSC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1].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莪术(curcumae)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较广,具有抗肿瘤、抗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研究了莪术油注射液对体外培养HSC增殖、凋亡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探讨莪术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朱锐  沈霖  杨玲  但丹  刘建国 《山东医药》2008,48(44):18-20
目的 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 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 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 作用12、24 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与凋亡以及清肝活血方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清肝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病理、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以及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清肝活血方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P<0.05);清肝活血方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γ-GT水平(P<0.05);各药物组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减少肝组织α-SMA的表达(P<0.05),抑制HSC增殖并提高HSC的凋亡率。结论:清肝活血方能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C的增殖并促进活化HSC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实,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活化后表达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STR)[1].而低剂量生长抑素(SST)既能抑制HSC增殖,又能促进其凋亡[2].奥曲肽等SST类似物还具有减少胶原合成的生物学效应[3].因而SST可通过HSC细胞膜上的SSTR介导,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负调节作用.为此,本研究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剂量SST对肝功能、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水平及纤维化程度的干预作用,以期阐明SST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与肝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系,丹参煎液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RAS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以丹参煎液及氯沙坦灌服,共6周,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和AngⅡ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丹参煎液可促使大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减轻;使肝组织中血浆AngⅡ水平降低(P0.01);AT1R mRNA、-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0.01),肝功能改善(P0.05,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0.01)。[结论]丹参煎液具有一定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抑制肝组织AT1R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达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NOX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了各种促肝纤维化因子在HSC内的信号转导,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2].熊果酸(ursolic acid)是从中药植物(如丹参、女贞子等)中提取的单体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3],但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甚少.申月明等[4]在体外研究发现熊果酸能抑制HSC增殖,诱导其凋亡;体内实验证实熊果酸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5],但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尚不清楚.Steinkamp-fenske等[6] 报道熊果酸能下调人内皮细胞NOX4的表达并抑制ROS的产生.本实验旨在观察熊果酸对HSC中NOX的影响,以探索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抗肝纤维化治疗某些新的认识:(1)肝星状细胞(HSC) 的活化过程,细胞因子、多肽、细胞外基质(ECM)等均能致HSC的活化。有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蛋白与HBxAg也有直接激活HSC的作用。Canbay等指出肝细胞的凋亡能诱导HSC的活化,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一个小分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近年已开始临床试用;还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止肝细胞凋亡而达抗肝纤维化治疗目的。凋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中,以肝星状细胞(HSC)为靶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国艳等[3]研究发现,莪术油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HSC有明显促凋亡作用,但其凋亡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进一步检测和证实了莪术油注射液对HSC的促凋亡作用;并同时检测促凋亡基因Fas、抑凋亡基因bcl-2与凋亡蛋白酶caspase-3,试图揭示莪术油注射液促进HSC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作用与肝星状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 g体重分别给予20、10、5 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Masson染色,参照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了解活化HSC的数量变化, TUNEL与肌源性特异性标志物结合蛋白(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姜黄素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多,姜黄素使活化HSC数量减少, }[SC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可能为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 g体质量灌胃,设立正常组、溶剂组、模型组和丹参组,1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SMA,TUNEL与Desmin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能明显改善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活化HSC明显增多,而极少发生凋亡,姜黄素可以明显减少活化HSC数量并增加其凋亡率(P0.05);上述作用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初步研究了姜黄素对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姜黄素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凋亡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实验数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在这一逆转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凋亡是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就HSC凋亡与肝纤维化、HSC凋亡的调节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 1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凋亡与肝纤维化 1.1 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 活化的HSC形态与静息态不同,主要体现在:维生素A脂滴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FN-α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MTT)测定活细胞数及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AnnexinV和PI双染方法将早期凋亡与中晚期凋亡和死细胞区分开,从而测定HSC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MTT实验观察到IFN-α作用于大鼠活化的HSC后,作用组活细胞数目减少,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的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2,5.44,均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示HSC的早期凋亡率随干扰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107及1×108 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t=4.31,5.07,均P<0.05).结论诱导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可能是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α-干扰素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FN-α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MTT)测定活细胞数及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AnnexinV和PI双染方法将早期凋亡与中晚期凋亡和死细胞区分开,从而测定HSC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MTT实验观察到IFN-α作用于大鼠活化的HSC后,作用组活细胞数目减少,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的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2,5.44,均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示HSC的早期凋亡率随干扰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t=4.31,5.07,均P<0.05).结论:诱导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可能是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