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24 例 ICP 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 109 例,其中轻度 80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29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曰对照组 115 例,其中轻度 85 例(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30 例(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母儿围产结局。 结果 (1) 瘙痒评分院 两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1)。 (2) 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院观察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均比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轻度ICP 患者血清 TBA、AST、ALP 及 TBIL,重度患者血清 TBA、ALP 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 TAB、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P<0.01)。 (3)母儿围产结局院分娩方式院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娩孕周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 新生儿体质量观察组重于对照组(P<0.05, P<0.01)。 围产儿不良结局(早产、III度羊水污染、5 分钟 Apgar≤7 分、新生儿入住 NICU)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 ICP 能明显缓解皮肤瘙痒,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84例轻度IC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0mL口服,3次/d,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瘙痒评分、TBA、CG、TBIL、DBIL、ALT、AST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TBA、C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BIL、DBIL、ALT、AST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轻度ICP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肝胆湿热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较均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疗效痊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肝胆湿热型ICP,能降低患者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 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病历编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 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方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 组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及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后,2 组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2 组TBA、TC、IL-1β、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BA、TC、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 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胆囊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清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清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评价疗效,检测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胆酸(G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及TBA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清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GC、TBA及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黄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片4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黄排石汤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囊收缩功能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黄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IC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茵陈祛瘀汤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结果:1疗程后治疗组血清TBA、ALT、AST下降明显(P<0.05),瘙痒减轻明显,对照组下降缓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患者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瘙痒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以及瘙痒症状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羊水污染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改善ICP患者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叶青  宋亚丽  翟桂荣  杨慧丽 《新中医》2022,54(2):110-11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5d,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瘙痒症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ICP孕妇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利肝胆,消热利湿方,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前TBA、ALT、AST及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黄疸症状明显改善,TBA、ALT、AST及TBil水平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中药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孙丽珍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43-43,4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肝利胆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护肝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明显改善,TBA、ALT、ALP指标回复正常。结论疏肝利胆中药治疗ICP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ICP患者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茵陈蒿汤和熊去氧胆酸两药合用与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改善围生儿预后的疗效。方法:将60例IC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茵陈蒿汤与熊去氧胆酸合用治疗,B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瘙痒症状,血清生化指标(甘胆酸、胆红素、转氨酶),分娩后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血清甘胆酸、胆红素、转氨酶A组较B组疗效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围生儿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茵陈蒿汤与熊去氧胆酸合用比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疗效更显著,而价廉、安全,患者易接受,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缓解妊娠期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总胆汁酸(TBA)、血甘胆酸(CG),从而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和产后出血。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服用银连茵陈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54例;观察银连茵陈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的疗效。结果:ICP患者服用银连茵陈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后,其瘙痒级别降低,各项实验室指标也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银莲茵陈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这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改善ICP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血ALT、TBA、CG明显下降从而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治疗未达痊愈及复发患者,重复使用此方剂,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对母婴无副作用,是我院治疗ICP首选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张军民  夏龙飞 《新中医》2015,47(1):76-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熊去氧胆酸片,并内服利胆排石汤及中药外敷胆囊点。2组疗程均为3月。症状评分每月评价1次,采用B超检查结石及胆囊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胆石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2组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第2、3月,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胆排石汤内服和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可减轻胆囊的炎症,促进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高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ICP 高龄孕妇 53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 例)和观察组 (27 例)。对照组使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 肝功能水平。 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治疗总有效率(96.29 %)高于对照组(73.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孕妇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的 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高龄孕妇 ICP 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总胆汁酸水平并快速有效缓解 患者的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母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瘙痒评分、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6项生化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基础上加用利胆汤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及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陶承静  赵灏 《新中医》2016,48(5):172-174
目的:观察清淤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转氨酶及胆汁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ICP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淤利胆汤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新生儿结局,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转氨酶(ALT)及胆汁酸(TB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皮肤瘙痒、黄疸、心烦、面色萎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疗后2组TBA、AL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清淤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ICP,能够降低患者TBA、ALT水平,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利胆方对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氧化应激、胃肠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以岭医院治疗的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1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利胆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胆囊功能及氧化应激、胃肠激素和趋化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舌红苔黄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胆囊壁厚度、空腹胆囊容积和餐后残余容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胆囊收缩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丙二醛、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预防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因CBDS行ERCP取石术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ERCP取石术后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术后第1d起予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并于术后第1d内服大柴胡汤加味。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结石复发情况、肝胆湿热证主症评分及胆汁成分。结果:观察组的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胆湿热证主症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胆汁总胆汁酸(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于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CBDS肝胆湿热证ERCP取石术后患者采取大柴胡汤加味内服,可进一步减少结石复发,促进中医证候与胆汁成分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将10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熊去氧胆酸组50例,观察组熊去氧胆酸结合中药组50例,疗程均为2周。跟踪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缓解及胆汁酸、肝转氨酶水平及围产儿结局。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胆汁酸(TBA)及转氨酶(ALT、AST)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窒息、早产率低。结论: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中药比单纯用UDC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ICP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