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脓肿不同介入性超声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肝脓肿介入性超声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探讨肝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全身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同时,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后无水酒精冲洗治疗组(26例)、穿刺抽脓后抗生素冲洗治疗组(30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12例)。观察并记录了其平均治愈时间、单病灶治疗次数、术后并发症及发烧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结果68例病人中,除一例合并肺脓疡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转入外科手术,并且术后死于并发症外,其余均治愈,无并发症出现,酒精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及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最短,置管引流组最长。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酒精冲洗肝脓肿安全、经济、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硕  史昌乾  朱宁川  廖威  戴继宏 《武警医学》2007,18(10):743-74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穿刺组)和同期36例手术切开引流(手术组)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穿刺组治愈率(97.1 %)与手术组治愈率(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组在住院天数、术后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手术组(P<0.01),术后并发症在穿刺组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 结论与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术相比,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康复快和经济等优点,可以作为细菌性肝脓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112例纳入研究中,随机分组为外科手术组与内镜剥离术组,各56例,外科手术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内镜剥离术组则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剥离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等同于外科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外科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临床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较外科手术更佳,可体现为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为此类患者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实验组穿刺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穿刺点及引流管放置区进行精准定位。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无出血、周围脏器损伤、肝破裂以及胆漏等并发症。实验组患者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评估病灶液化坏死区域,在精准引导、定位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中有着绝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对肝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对确诊肝脓肿患者,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同时,CT评估病灶液化情况,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引流,分析治疗后的病死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21例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死亡,病死率为1.6%,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为高龄、基础疾病,脓肿直径及实性成分;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出现肝周脓肿、腹壁脓肿,并发症率为1.6%,对并发症积极处理后达到临床治愈,影响并发症率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操作欠妥;119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8.3%,平均住院时间为(15.1±6.0)d.影响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为:脓肿个数X6(r=0.232,P=0.021),脓肿大小X7(r=0.26,P=0.005),白细胞计数X8(r=0.238,P=0.009).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与住院时间相关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方程为:Y=-3.438+3.055X6+0.527X7+0.297X8,F=5.819,R2=0.416.性别、年龄、糖尿病、致病原菌种类、脓肿位置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具有病死率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介入下穿刺抽脓及置管引流,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比较两组在术式成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手术后患者白细胞数、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 (P <0.05);(3)观察组并发症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明显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35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实验组30例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MIPPO技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分析经皮肝穿刺硬化术与外科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9±9)岁。根据患者所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穿刺硬化组(29例)及外科切除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治疗费用、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穿刺硬化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中位数(30 min、0 ml、0 ml、3天、12092元)均明显小于外科切除组(180 min、300 ml、400 ml、10天、53046元,P 0.01);穿刺硬化组术后1~3天ALT、白蛋白、总胆红素、PT、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优于外科切除组(P 0.05)。穿刺硬化组治疗有效率为96.7%,与外科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硬化组2例术后发生低热,1例3次术后均出现轻度腹痛,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外科切除组术后2例发生大量胸腔积液,1例发生肝周大量积液,予以外引流及对症处理后恢复,1例发生肝脓肿,予以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恢复。结论经皮肝穿刺硬化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治疗方式,较外科切除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肝脓肿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针刺抽吸术与置管引流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优劣。方法 :将 30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组 ,针刺抽吸组 15例 ,置管引流组 15例 ,针刺抽吸组最多行两次抽吸 ,第二次抽吸失败后改为量管引流 ,此类患者不包括在置管引流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 ,每 3天行超声检查。结果 :针刺抽吸组有效率6 6 6 7% ,置管引流组有效率 10 0 % ,有效治愈患者中 ,两种方法临床进展 (局部症状及体征缓解、体温下降、白细胞数正常 )所需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天数相似 (P >0 0 5 ) ,尽管针刺抽吸组脓腔直径由原来减小 5 0 %所需时间明显多于置管引流组 (13天 /6天 ) (P 0 0 5 ) ,但两组患者脓腔完全或近乎完全消失所需平均时间相似 (P >0 0 5 ) ,两组患者都未见主要并发症。结论 :从脓腔缩小 5 0 %所需时间及有效率来说 ,置管引流较针刺抽吸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中,观察组较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对比中,观察组较少(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3例,肝转移癌 102例;其中有外科手术史患者98例;共并发肝脓肿5例,3例并发于原发性肝癌,2例并发于肝转移癌.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冲洗.结果 所有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08年3月1 156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3 378次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等,分析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例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2%(3 378次操作)。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发病时间为术后7~20 d,平均(12±6)d.肝癌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比例,胆道损伤,胆道阻塞,营养状况差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癌TACE术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女性患者、胆道损伤、胆道梗阻、营养状况差等是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外科手术与经肝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外科手术对比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6篇文献纳入研究,总病例数521例,其中32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95例接受TAE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科手术组复发率低于TAE组(OR=0.02,95%CI:0~0.08,P<0.05);外科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TAE组(OR=1.25,95%CI:0.88~1.62,P<0.05);外科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TAE组(OR=1.94,95%CI:1.50~2.39,P<0.05);外科手术组恢复正常工作时间长于TAE组(OR=1.18,95%CI:0.44~1.91,P=0.002);外科手术组平均住院费用(OR=0.25,95%CI:-1.04~1.53,P=0.7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3.42,95%CI:0.96~12.25,P=0.06)与TAE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外科手术和TAE均是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式。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较长,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并发症与治疗费用无显著差别。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并采用不同冲洗液冲洗脓腔治疗肝脓肿116例,进行资料分析,患者平均(59.98±16.73)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既往有糖尿病49例,无糖尿病67例;脓肿单发者48例,多发者68例;住院期间有并发症者104例,无并发症的12例。对穿刺液经行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者20例,肺炎克雷白杆菌52例,其他致病菌8例,培养阴性36例。按冲洗液不同分为两组:A组,置管后先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明确后改用含敏感抗生素液体冲洗脓腔,共68例;B组,置管后全程使用甲硝唑冲洗,共48例。 结果116例肝脓肿患者治疗有效率10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住院时间无相关关系;糖尿病、脓肿数目及不同冲洗方法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疗效确切,糖尿病是影响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多发肝脓肿的住院时间较单发的明显延长;采用敏感抗生素溶液冲洗肝脓肿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肝部分切除术组(n=17)与血管瘤剥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196.4±93.3)min,肝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200(100,475)ml,术中输液量(2333.0±847.8)ml;7例患者术中输血,输血量为400(350,775)ml,无术后输血;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均为Clavien-DindoⅠ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2,3)d,术后进食时间为2(2,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4.0,6.3)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巨大血管瘤、血管瘤位置是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与CT两种方法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肝脓肿患者120例,行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结果 A组69个脓肿,B组67个脓肿,A组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穿刺1次成功率和穿刺2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行穿刺3次的患者,B组穿刺3次成功率为4.48%(3个脓肿);A组的整体治愈率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60例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者共5例,发生率为8.33%,其中发生药物渗漏者1例,引流不通畅者2例,腹腔中伴有出血者2例;B组60例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者共6例,发生率为10.0%,其中发生药物渗漏者2例,引流不通畅者3例,腹腔中伴有出血者1例,A、B两组穿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3,P0.05)。结论 CT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整体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超声相对而言费用更低、且更加方便,穿刺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道发育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小儿消化道畸形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伤口感染和1例腹腔脓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创软通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外科手术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组采用简易脑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技术。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异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微创治疗组。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定向微创软通道手术,较对照组,可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扩大手术实施的人群范围,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形管引流术(OC+OCH+TD)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术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9/56),低于常规组的26.8%(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EST+LC"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硬化性栓塞(PLE-IASE)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肝功能损害、治疗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参数,确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为SCHL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同期147例SCHL患者分为栓塞和手术两组.其中栓塞组89例行PLE-IASE.手术组5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7 d行肝功能(ALT、AST、TBIL、IBIL、TP及ALB)检查.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经费的差异.观察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栓塞组和手术组术前肝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结果比较,栓塞组ALT、AST、TBIL升高和TP、ALB降低水平比手术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00、0.014、0.004、0.000及0.000).栓塞组住院期间有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手术组住院期间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轻微并发症10例,严重并发症2例.两组均未发生与处理因素有关的远期并发症.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手术组为2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栓塞组住院时间平均为(8.0±3.5)d,手术组为(19.0±5.0)d,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栓塞组住院经费平均为(13 612.7±5 860.5)元,手术组为(26 335.6±8 314.0)元,两组住院经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动脉内PLE-IASE治疗SCHL,肝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经费低,过程更加安全,成本-效益比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