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杜燕 《西南军医》2009,11(4):791-792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开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置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因“窦房结病变”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的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我院于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安置起搏器用于治疗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共32例,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率慢是病吗?编辑同志:我在前不久的一次体检中,发现心率每分钟只有45次,但无任何不适。请问,单纯的心率慢是病吗?84774部队吴星士吴星士同志:心脏是由特殊的肌肉——不随意肌构成。心肌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心房壁...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药 如丙咪嗪、氯丙咪嗪、多虑平等。此类药物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有毒性作用,老年人服用后可引起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尤其是丙咪嗪,还可损害心肌,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血管平滑肌舒张药 如双肼酞嗪、长压啶、地巴唑等。老人服用此类药物,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特别是原患有心绞痛与心肌缺血的老人,可加重心绞痛与心肌缺血。催眠药 如水合氯醛、安眠酮等。该类药若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损害心脏,影响和破坏循环系统,出现心脏抑制和血压下降。安眠酮还可诱发心动过速、心悸、心衰等。止喘药 如氨茶碱、麻黄素、百喘朋等。老年人服用这类药…  相似文献   

4.
已明确,窦房结存在着特殊的动脉血液供给。许多尸检研究证实窦房结动脉(SNA)是心房冠状动脉的最大分支,60%起始于右冠状动脉,40%起始于左旋支。Nerantzis 等对300例人体心脏尸检研究发现,起始于左旋支的窦房结动脉21%为窦房结后动脉(被称为“S”型窦房结动脉)。本文通过血管造影研究验证窦房结区域的血液供给。作者复习了连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09例患者的医院记录。冠心病205例,心脏瓣膜病104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纤维胃镜(下称胃镜)检查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我们对10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包括27例冠心病)和13例中青年(对照)在胃镜检查时作了心电观察,结果表明,114例胃镜检查时心电均有变化。104例为窦性心率加快呈心脏兴奋性增高,但各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10例心率减慢。冠心病组检前窦缓8例其中6例术中心率更慢,而老年无冠心病组、中青年组检前窦缓共19例术中心率均加快,前者与后两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前者多为窦房结病变者,提示刺激上消化道易致病态窦房结兴奋性下降。故胃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对心脏自律性和传导性产生影响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报导已屡见不鲜。通常认为卧位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对房室结传导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深吸气运动或坐位、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消除了迷走神经兴奋的优势,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因此使房室传导阻滞(AVB)得以改善。本文3例AVB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平素无心脏症状,并在运动、坐位或站立位后AVB有所改善,易单纯考虑系卧位性AVB,植物神经张力不均衡所致。但通过仔细分析及心电图动态观察,结合电生理检查证实,其中2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说明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方法 713例老年患者均先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采用美国PI 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作24 h DCG监测并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经计算机处理回放分析、经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编辑和总结。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老年人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检出率为93.4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3.39%。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3.98%。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5.2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232例有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为32.54%,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远多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捕捉一过性、间歇性的恶性的心电变化,老年人行DCG检查,可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窦房结病变。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 男,13岁。心脏扩大12年,心跳慢7年5个月,病程中多次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LV 6.28 cm),左心房内径增大(LA 3.92 cm),左心室收缩功能 (LVEF)50%,室间隔(IVS 0.75 cm)。室壁运动分析:室间隔心肌与左心室心肌运动不同步,室间隔中下段心肌偏向右心室,动度减低;左心室下壁心肌动度减低。  相似文献   

9.
李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3):374-375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中医认为与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病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治疗上现代医学常以应急治疗为主,尚无长期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中医针对痰瘀阻络的病机,在温通心阳基础上,辅以化痰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颇为棘手,传统的强心药物如洋地黄类易致中毒,且如患者有传导阻滞、心率缓慢时使用非常危险;而儿茶酚胺类又易致心律失常增加氧耗,加重心肌缺氧等。磷酸二脂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其中...  相似文献   

11.
陈仕迅  陈彬 《西南军医》2008,10(3):66-67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高原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343例高原心脏病患者作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发生心律失常类型以及有无心力衰竭进行统计。结果在343例患者中有214例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5例,窦性心动过缓27例,窦性停搏11例,室上性早搏159例,房性心动过速67例,心房颤动14例,室性早搏133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束支传导阻滞8例;单一心律失常100例,发生心力衰竭14例;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113例,发生心力衰竭48例。结论成人高原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同一患者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较高,说明缺氧既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又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图检查尤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型高原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炎性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运动性心肌损伤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一次力竭运动组(4组,n=40)、反复力竭运动组(4组,n=40)、一次力竭安静对照组(n=10)和反复力竭安静对照组(n=10)。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4、12及24小时取材,进行免疫荧光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研究细胞炎性因子ICA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一次力竭运动后心脏窦房结ICAM-1 m RNA和蛋白表达在运动后12小时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浦肯野氏纤维在运动后24小时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力竭运动后心脏窦房结ICAM-1 m RNA和蛋白表达在运动后即刻和12小时出现两次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浦肯野氏纤维ICAM-1蛋白表达12小时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不同部位ICAM-1 m RNA和蛋白表达的时相规律各异,但心脏窦房结炎性因子增高幅度较大,是运动性心肌损伤与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研究心脏附近肺微波消融位置不引起心脏组织损伤或明显心律失常的最短距离。材料与方法该研究经机构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在CT透视引导下对12只猪模型进行微波消融。天线方向和位置被随机分配到相对平行(180°±20°)或垂直(90°±20°)于心脏表面和距离心脏0~10 mm的位置。在65 W时消融5 min或直到发生显著的心律失常(心搏停止、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为止。用活体染色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心脏组织。用  相似文献   

14.
杨萍 《航空航天医药》2002,13(3):178-179
人工心脏起搏器用于治疗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障碍的心脏病患者 ,以代替正常心脏的起搏点 ,使心房和心室按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我科 1996~ 2 0 0 0年成功地安装了 10例心脏起搏器 ,护理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0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例 ,Ⅲ°房室传导阻滞 4例 ,心肌梗塞后心率缓慢 1例 ,病程 6~ 30年 ,平均 16年 ,均表现有头昏、疲劳、心悸、心律失常及心动能不全等症状。心电图提示 :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 2例表现为反复出现P -P间期 >4s ,最长 1例达…  相似文献   

15.
<正>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协调活动是心肌细胞正常电活动的基础。心肌电重构即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能引起心肌细胞跨膜离子流紊乱及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的异常,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改变,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1]。因此,抑制心肌电重构是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微小RNAs(microRN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SCN5A)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反复力竭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4、12及24小时取材,进行心电图、免疫荧光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试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离子通道因子SCN5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窦房结SCN5A mRNA表达运动后各时相组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1),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4小时窦房结SCN5A mRNA表达显著低于房室结(P<0.01)和浦肯野氏纤维(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即刻窦房结SCN5A mRNA表达显著低于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P<0.01)。结论:力竭运动可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细胞膜离子通道亚型SCN5A在mRNA和蛋白水平异常低表达,其中窦房结改变最明显和持久,其结果可能引起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构成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与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心房功能的定量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T)是一项可定量分析心脏整体和局部心肌力学改变的新技术, 可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对心房心肌应变细微改变进行定量检测, 综合评估心房的存储、管道和收缩泵功能。本文对CMR-FT在心房心肌应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鼠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光镜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红  徐鹏霄 《武警医学》1995,6(2):63-66
为了给基础及临床传导系统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形态学资料,对30只SD大鼠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AN主要位于右心房界沟上半部后方的心房壁内,几乎占据心房壁厚度的全部,介于心内,外膜之间。窦房结动脉较恒定地穿过结区。AVN位于房间隔下部,二兴瓣前瓣与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缘之间的房室隔内。两种结组织均由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构成,此外,尚有少量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  相似文献   

19.
变异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伴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临床观察88例VA患者,均采用18导联心电图或CM5和CMavF导联系统进行24小时监测(Holter),记录VA患者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伴发心律失常的有无、类型及发作时相,并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有无以及病变部位。结果:88例VA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有4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4.5%。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有发生;在前壁心肌缺血发作时,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9例),室性期前收缩21例,心室颤动2例。下壁心肌缺血发作时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48例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9.24分钟,而在40例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4分钟;42例患者(87.5%)的心律失常发生在缺血闭塞期,6例患者(12.5%)的心律失常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结论:①VA可并发闭塞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但以前者为多;②右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下壁心肌缺血时,易造成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前壁心肌缺血时,则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③VA发作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具有相关性,且直接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出现早搏怎么办?编辑同志:前不久因心慌到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为偶发早搏。请问,我该怎么办?78653部队张何振张何振同志:正常心脏的起搏生物电发自窦房结,先传到心房,引起心房收缩,再经房室结传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缩。在剧烈活动时,心率可明显增快,休息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