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rSj22.6)免疫一批昆明小鼠,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其与22.6kDa重组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特异地识别重组抗原和成虫抗原中22.6kDa分子,而正常鼠血清则不能识别。实验中,血清经去除抗大肠杆菌抗体的处理后,其与大肠杆菌的非特异性反应条带被去除,特异性反应的条带则增强。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应用PCR技术或RT-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或成虫mRNA中扩增到Sj28GST、C-Sjparamyosin、H-Sj23、Sj14、Sj22.6和Sj.TPI6个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的基因,并把它们克隆入适合载体中,在大肠杆菌系统和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系统中进行表达.免疫学检测证明这6种基因重组抗原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我们进一步应用4种比较成熟的基因重组抗原Sj26GST、Sj28GST、C-Sj.paramyosin和H-Sj23进行3批绵羊试验和1批黄、水牛田间试验,评估这几种重组抗原在绵羊和黄、水牛中的免疫保护效果,rSj26GST和rSj28GST分别获得62.1%和50.4%-68.5%的显著保护;n-paramyosin获得42.9%-55.3%、r-C-paramyosin获得44.2%-47.1%的显著保护,r-H-Sj23为51.2%-66.1%的显著保护.各组免疫后的粪便虫卵数和组织虫卵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用r-C-Sjparamyosin、r-Sj28GST和r-H-Sj23免疫典、水牛在血吸虫重疫区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减虫率水牛高于黄牛,显示上述试验的3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分子抗原有希望成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抗原.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日本血吸虫(Sj)成虫原抗原免疫的兔血清从日本血清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筛选出Sj22.6基因克隆;用根据曼氏血吸虫23kDa膜抗原(Sm23(的编码基因设计的引物,以PCR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库扩增出Sj23基因;用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磷酸丙糖异构酶(SjTPI)基因设计的引物,以RT-PCR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扩增出SjTPI基因;并测得了上述3个基因的核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研究根据曼氏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Sm23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克隆技术,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文库中克隆出了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23膜蛋白的基因含有657bp,与曼氏血吸虫Sm23的核着酸有79.5%的同源性,而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Sj23的同源性为100%。该研究为发展Sj23多肽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人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表达,并用表达的重组抗原的融合蛋白免疫BABL/c小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Sj338/26GST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32.3%的减虫率及46.5%肝总减卵率;与Sj26GST免疫组相比,rSj338抗原可能使小鼠获得22.5%的减虫率及30.0%的肝总 减卵率。结论 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及rSj338)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可望成为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福氏完全佐剂(FCA)、福氏不完全佐剂(FIA)与氢氧化铝(Al(OH)3)的免疫增强作用,探讨不同免疫方案对日本血吸虫22.6 kDa蛋白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rSj22.6/26GST重组抗原的大量表达,用亲和层析法制备rSj22.6/26GST融合蛋白并以凝血酶酶切获得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将纯化rSj22.6抗原分别与FCA、 FIA和Al(OH)3混合后,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试验。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纯化的酶切产物是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抗原与不同佐剂的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提示:与PBS对照组相比.rSj22.6与FCA、FIA的协同作用均能诱导较高的成虫减虫率和总体减卵率(P均<0.01); rSj22.6与Al(OH)3的协同作用虽能诱导产生一定的总体减卵率(P<0.01),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成虫减虫率(P>0.05)。各佐剂干预组所诱导的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rSj22.6抗原诱导的保护作用在福氏佐剂的辅助下强于在Al(OH)3作用下的保护作用。结论福氏佐剂和Al(OH)3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rSj22.6免疫小鼠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力,但福氏佐剂的增效作用强于Al(OH)3。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抽提的24—26kDa抗原与源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重组Sj26抗原之间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比较研究。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结果均表明,24—26kDa和rSj26抗原免疫后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与其对应的抗原之间具有明显的抗原交叉反应,而与其它血吸虫抗原如可溶性虫卵抗原也有交叉反应。若以两种抗原加福氏佐剂分别免疫小鼠,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减虫率相似(26~32%),表明两种抗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rSj26抗原,或是根据已知Sj26 cDNA核苷酸序列制备DNA探针,从已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cDNA库筛选相关目的基因,加速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的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及膜蛋白rSj22.6有效抗原表位混合后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为将来复合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用特异性抗rSj338抗体和抗rSj22.6的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将获得的rSj338的有效抗原表位与rSj22.6有效抗表位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并与rSj338的有效抗原表位混合免疫组进行比较。结果 rSj338的4种表位和rSj22.6抗原的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获得了45.4%(P<0.01)的减虫率及59.1%(P<0.01)肝总减卵率,rSj338的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获得了34.2%(P<0.01)的减虫率及46.8%(P<0.01)肝总减卵率;rSj338 4种表位和rSj22.6的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获得的减虫率和肝总减卵率均高于rSj338的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抗原分子的有效抗原表位联合免疫的效果优于单个抗原分子的有效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天冬酰胺酰基内肽酶(Sj32),探索该重组抗原在动物血吸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潜能。方法用PCR法从Sj32前体编码基因中克隆编码成熟体的基因片段,以pET-28(a)为表达载体,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制备重组抗原(rSj32);应用ELISA方法检测待检血清,并比较rSj32、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以及重组诊断抗原rSj23对人工感染兔、小鼠及水牛血吸虫病的检测效果。结果成功表达了Sj32成熟体,表达产物rSj32的分子量为41 kDa,可用H is柱纯化,得率约为68.8 mg/L培养物。用rSj32检测人工感染兔、小鼠和水牛血清以及对照兔、小鼠和水牛血清,特异性分别为100.0%、96.7%和96.9%,敏感性分别为88.9%、85.0%和71.8%,该抗原对牛血清的敏感性略低于SEA和rSj23,其余检测结果三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rSj32在诊断动物血吸虫病方面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抗原(Sj22.6)编码基因用作核酸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PCR法对此编码基因改造后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MV-β并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进行大量扩增。将提纯的PCMV/Sj22.6基因重组质粒在体外转化C2C12真核细胞。结果免疫组化试验证明,该重组质粒能够在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中表达Sj22.6抗原。结论表明该重组质粒有用作真核疫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62kDa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并鉴定日本血吸虫62kDa重组抗原。方法:将Sj62/pGEX-1 λT/TG2克隆菌用IPTG诱导表达,经超声粉碎,离心后取上清过GS4B柱,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液洗脱后获得纯化的rSj62/26GST重组融合蛋白,用Thrombin酶切后获得纯化的rSj62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重组蛋白纯度较高,且可被血吸虫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用重组的方法获得了与天然虫源蛋白性质相似的重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重组信号蛋白1433(rSj1433)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分子的潜能,并探讨rSj1433、rSjGST两种重组蛋白作为疫苗的协同作用及结核杆菌低分子量耐热多肽(Mtb)激活的γδT细胞在抗血吸虫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SDSPAGE、电洗脱和透析的方法制备rSj1433和rSjGST抗原,将两种抗原(分别用福氏佐剂和Mtb为佐剂)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实验。在攻击感染6wk后,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 结果 各组的减虫率为rSj1433+福氏佐剂组32.20%,rSj1433+rSjGST+福氏佐剂组31.10%,rSj1433+Mtb佐剂组27.96%,rSj1433+rSjGST+Mtb佐剂组26.00%,rSjGST+Mtb佐剂组27.10%;各组的减卵率分别为(按以上组序)50.40%、53.30%、51.10%、58.60%和51.30%。 结论 rSj1433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潜能,有可能成为抗日本血吸虫疫苗,但未见rSj1433和rSjGST的协同作用;Mtb激活扩增的γδT细胞在抗血吸虫免疫中的效果与福氏佐剂产生的免疫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rSj97)免疫小鼠产生抗感染保护力的机制.方法用ELISA法对每次免疫前、攻击感染前的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及滴度进行检测.结果第1次免疫后即产生了特异性抗体,第2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进一步上升,攻击感染前达最高.攻击感染前的血清抗体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平均抗体滴度达151200.结论rSj97免疫小鼠可引起明显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jMAg、KLH及rSj32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用SjMAg、KLH及rSj32及SE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IgG4及正常人和肺吸虫、肝吸虫、囊虫病人血清中的非特异抗体。结果SjMAg、KLH及rSj3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SE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用SjMAg和KLH分别检测治疗后12个月血清中IgG和IgG4的阴转率均显著高于SEA(P<0.01)、检测治疗后24个月血清中IgG4的阴转率均达97.6%。结论SjMAg、KLH及rSj32具有与SEA相似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疗效考核价值;特异性IgG4可能系一种疗效敏感抗体,可望成为疗效考核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4 - 3- 3基因重组蛋白 (rSj14 - 3- 3)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rSj14 - 3- 3/SjGST)对宿主肝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末次免疫后 5d ,各组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鼠 ,6周后 ,剖杀 ,取肝组织计数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和肝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大小。结果 免疫组 (14 - 3- 3组和 14 - 3- 3/GST组 )和对照组肝表面虫卵结节数分别为 6 72±1 14、5 89± 1 0 3和 2 1 0 5± 1 2 6 ,前两者比后者分别减少了 6 8 0 8%和 72 0 2 % ;肝肉芽肿平均直径免疫组为 178 12±32 18μm和 14 8 13± 2 9 6 5 μm ,与对照组 2 75 0 0± 38 2 1μm相比分别减少了 35 2 3%和 4 6 13%。结论 重组抗原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对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Sj 26-Sj 32-HRP-IgG-Dot-ELISA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纯化的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建立HRP-IgG-Dot-ELIS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棘球蚴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作对照,观察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rSj 26-Sj 32和SjAW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5.35%和93.02%;二者均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结论纯化的rSj26-Sj32融合蛋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Sj26-Sj32融合蛋白对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作为包被抗原,采用Dot-ELISA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40例)血清IgG,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21例)、卫氏并殖吸虫病(13例)、泡型棘球蚴病(10例)、囊型棘球蚴病(9例)、乙型肝炎(20例)和肺结核患者(20例)及健康人(43例)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rSj26-Sj32融合蛋白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37/40)和94.9%(129/136);SjAWA的为95.0%(38/40)和91.9%(125/136),两种抗原检测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与囊型棘球蚴病、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rSj26-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效率分别为84.1%(37/44)、97.7%(129/132)和94.3%(166/176),SjAWA的为77.6%(38/49)、98.4%(1...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DNA免疫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重组信号蛋白 14 - 3- 3(rSj14 - 3- 3)DNA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rSj14 - 3- 3和rSjGSTDNA ,将两种DNA分别免疫BALB/c小鼠进行攻击感染实验。 结果 在尾蚴攻击感染 6w后 ,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 ,rSj14 - 3- 3DNA组为 34 2 0 % ,rSj14 - 3- 3+rSjGSTDNA组为32 4 0 % ;减卵率为 (按以上组序 ) 5 0 74 %和 5 5 2 3%。结论 重组Sj14 - 3- 3DNA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病潜能 ,有可能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 ,但未见Sj14 - 3- 3、SjGST两种重组DNA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