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Sprouty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进展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方法对92例根治性肾切除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8例非肿瘤肾组织中Sprouty2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中Sprouty2蛋白的表达较癌旁及非肿瘤肾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并且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高分期、高分级有相关性(P均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prouty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prouty2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一个独立参数以评估肾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Sprouty2的低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可能作为肾癌预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INC00475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ccRCC和癌旁正常肾组织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0例ccR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肾癌ACHN、caki-1、caki-2细胞中LINC00475表达。RNA干扰研究LINC00475的生物学功能,分别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研究LINC00475对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YCR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比较,LINC00475在ccRCC组织过表达(P<0.05);LINC00475在肾癌ACHN细胞中表达最高。沉默LINC00475表达后,抑制肾癌ACHN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下调PYCR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LINC00475过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沉默LINC00475可能调控PYCR1表达,从而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等恶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仁济医院肾癌数据库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与预后特征. 方法 分析2003年至2005年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肾癌数据库435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WHO 1997年肾实质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2002年ATCC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1982年Fuhrman病理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57例获随访的晚期患者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判断. 结果 435例患者中,遗传性VHL病肾癌10例(2.4%)、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372例(85.5%)、乳头状癌13例(3.0%)、嫌色细胞癌18例(4.1%)、集合管癌4例(0.9%)、嗜酸性细胞腺瘤4例(0.9 %)、未分类肾癌.14例(3.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35例(77.0%),保留肾单位手术74例(17.0%),姑息性肾切除等手术26例(6.0%).遗传性VHL病肾癌均为双肾癌伴多发囊肿,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病理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基因测序均存在VHL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6个月,患者无肿瘤局部进展或转移,但4例患者出现同侧或双侧肿瘤再发.嫌色细胞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Ⅰ级5例,Ⅱ级13例,平均随访19.8个月均存活,无肿瘤转移或复发.集合管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均为Ⅲ级,平均生存时间1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临床分期Ⅰ期260例(67.6%)、Ⅱ期64例(16.6%)、Ⅲ期32例(8.3%)、Ⅳ期29例(7.5%),其中T1a 147例(38.2%)、T1b 113例(29.4 %);病理分级Ⅰ级124例(32.2%)、Ⅱ级219例(56.9%)、Ⅲ级40例(10.4%)、Ⅳ级2例(0.5%).57例晚期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6.0±1.3)个月,1年生存率55.0%,2年生存率31.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肾癌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性VHL病肾癌存在基因突变,常为双侧、多中心、低Fuhrman分级透明细胞癌,易再发不易转移.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而集合管癌预后差.在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肾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6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及PCNA进行检测。肾细胞癌中BCL-3蛋白阴性34.8%(16/46),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随着肾癌分期、分级的上升而降低(P<0.05),BCL-2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预后无关。PCNA与肿瘤病理分级及预后明显相关,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定肾癌恶性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BCL-2有助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本组BCL-2与PCNA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NRIL在肾癌及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肾癌细胞(ACHN、786O和769P)、正常人胚肾细胞(293T)和47对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获取cDNA,之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细胞及组织中的ANRIL表达量,分析配对组织、细胞系之间的表达差异,探究ANRIL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NRIL在肾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肾细胞(P0.05)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P0.01),标本中共有34例(72.34%)肾癌组织ANRIL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ANRIL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肾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TNM分期和AJCC分级相关(P0.05)。结论:ANRIL在肾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明显下调,且和肾癌临床分级相关,提示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收集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8例成人Xp11.2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合最新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左侧11例,右侧7例;平均年龄(48.00±15.18)岁,主要症状为肉眼血尿和腰痛。其中10例接受开放性肾癌根治术,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病理均诊断为Xp11.2肾细胞癌。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83±18.24)个月,其中4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例肝转移正在接受治疗,其余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成人Xp11.2肾细胞癌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结果,肾癌根治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肾癌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2004年本我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石蜡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其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密切随访,平均随访39个月(3 ~78个月).其中完全甲基化19例,不完全甲基化13例,无甲基化10例.不同甲基化状态的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2),甲基化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07).结论 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其甲基化状态与肾癌的肿瘤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肾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最常见的组织亚型,早期往往缺乏临床表现,多数被诊断为肾细胞癌的患者已到了肾癌晚期。早期肾癌的患者通过根治性肾切除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晚期肾癌具有多药物耐药基因,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是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长期使用靶向药物后容易出现耐药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探索肾癌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和特异性治疗靶点。SPOP蛋白作为E3泛素连接酶CUL-3的接头分子,能与肿瘤细胞中的多种蛋白结合,促使靶蛋白发生泛素化和降解。以往的研究发现,SPOP蛋白在肾癌细胞胞质中呈过表达状态,特别是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可能通过对肾癌细胞中的肿瘤相关因子,如抑癌因子PTEN、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等进行泛素化和降解发挥促癌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SPOP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子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5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预后关系以及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t检验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448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样本以及67例癌旁组织样本中Linc01510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448例肿瘤患者Linc01510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癌亲代细胞系和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细胞系Linc01510的表达。结果:44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67例癌旁组织中Linc01510的表达量分别为-1.00±3.07和1.2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448例样本中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期的表达分别为-0.29±2.30、-1.26±4.04、-1.81±3.65和-1.69±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中G_1、G_2、G_3和G_4期的表达分别为-0.42±1.62、-0.59±2.57、-1.01±3.54和-2.1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inc01510表达越低,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Linc015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越低预后越差,且Linc01510可能与肾癌舒尼替尼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组织中人造血相关的PBX相互作用蛋白质(HPIP)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和手术标本,平均随访时间41.2个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I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肿瘤分期、分级、转移、生存率等临床病理资料与HPIP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肾细胞癌中,HPIP的表达水平与非肿瘤组织相比显著增加,并且与肿瘤的转移(P0.001)、存活率(86.2%vs.72.7%,P0.005)存在相关性;HPIP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PIP的表达水平对肾细胞癌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预测意义。结论:HPIP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HPIP的表达水平可用于肾癌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P)法检测 5 5例肾细胞癌中MMP 9和TIMP 1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 9、TIMP 1蛋白在肾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各为 63 .63 %和 10 .0 0 % (P <0 .0 5 ) ;60 .0 0 %和10 .0 0 % (P <0 .0 5 )。在肾癌中 ,MMP 9蛋白表达与肿瘤Robson分期、肾包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TIMP 1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 >0 .0 5 )。结论 MMP 9蛋白高表达参与了肾癌的发展 ,MMP 9和TIMP 1的平衡失调可能在肾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都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相关.目前关于肾细胞癌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对肿瘤进行分型及判断其预后.新的遗传学技术,比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tion)、组织微阵列分析(tis - sue microarrays)等加深了我们对于肾细胞癌染色体改变的了解.其每个亚型都有独特的染色体改变,因此可以依照其独特的改变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并且,不同的染色体改变会对肾癌预后造成影响.如将染色体改变与肿瘤临床参数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判断肾细胞癌的分型以及预后,进而针对不耐的发病表现建立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