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张性金属支架内引流在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1994年8月以来,用国产的镍钛记忆合金金属支架,先后对26例梗阻性黄疽病人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llta床资料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27~68岁,平均53.4岁。其中良性病变3例,2例为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极痕狭窄致胆道梗阻;l例为胆管泥沙样结石并胆道梗阻。恶性病变23例,包括高位胆管癌5例,肝癌伴梗阻性黄值4例,壶腹周围癌8例,胃癌肝门区转移4例,胆囊癌侵犯肝门2例。所有病人均不宜或已不能手术治疗。出现…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胆道引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斌  吴志勇 《消化外科》2006,5(6):471-474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癌,又称Klatskin瘤。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许多患者确诊时存在明显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包括:(1)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所致营养不良和内毒素血症;(2)胆汁淤积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和胆道感染。这些变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机能障碍、胃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相似文献   

3.
胆道外引流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微创外科时代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畅引流是胆道疾患治疗最重要的原则,在胆道外科的发展史中,随着胆道引流材料和方式的不断改进,使得胆道疾病治疗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本文现对胆道引流的历史和在现代外科及微创外科时代的变迁做一综述。1历史沿革1.1胆囊及胆总管引流时期胆道结石是历史悠久的常见疾病,胆道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胆道引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癌,又称Klatskin瘤。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许多患者确诊时存在明显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包括:(1)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所致营养不良和内毒素血症;(2)胆汁淤积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和胆道感染。这些变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机能障碍、胃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为研究移植术后胆汁中的成分,细胞学及免疫学指标提供可能。方法 在Kamada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改进,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端端吻合法,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采取袖套法吻合,胆总管内置引流管引至大鼠颈背部,外接引流袋。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75次,24h动物存活率这93.3%,1周动物存活为86.6%,结论 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术后胆汁成分,胆汁细胞学  相似文献   

6.
胆道是连接肝脏、胰腺和胃十二指肠的管道系统,构成机体的一个解剖区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单位。担负着胆汁的生成、转运、输送、存储和排流,其内环境的自稳态与参加消化的活动规律,是完成胆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所在。胆道内环境异常、紊乱或破坏,是产生胆道疾病的基础,胆肠内引流术(CJ)是在胆道梗阻或胆道破坏情况下,建立胆道与肠道的通道,旨在恢复胆汁排流的通路。胆道手术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修复胆道内环境.而不应该既造成胆道内环境紊乱又引发新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常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五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进一步探讨拔T管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治方法 ,以及预防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8年 6月至 12月拔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5例的诊治经验 ,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 由于早期诊断 ,及时引流或剖腹探查 ,5例均治愈。结论 预防发生是关键 :术中应注意T管的选择和正确置放 ,不用硅胶和聚氯乙烯塑料T管 ;拔T管的时间应“个体化” ,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 ,合并肝硬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 ,长期使用激素、阿斯匹林、糜蛋白酶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 ,操作应规范。一旦发生胆漏 ,应立即经窦口置入粗尿管引流 ,若引流不畅应及时剖腹探查 ,重置T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经腹肝内胆管引流加空肠造瘘姑息治疗肝门区晚期恶性胆道梗阻11例(胆管腺癌6例,胆囊腺癌4例,胃癌肝门转移1例),术后平均存活8.6个月。作者就经腹肝内胆管引流的途径和附加空肠造瘘的作用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9.
135例无手术指征的恶性胆道梗阻,其中81例经内镜道塑料内置管引流(ERBD)。54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EMBE)治疗,结果:引流2~3周ERBD组88.9%组96.1%病你胆红素降至正常,临床状况明显改善:ERBD组采用8F内置管者30%,9F内置管者2.5%,EMBE组3.9%病例并发早期胆管炎;ERBD需3个左右再梗阻前更换新管,EMBE5例(5.6%)平均5.8个月发生再梗阻,提示,  相似文献   

10.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急,易恶化,病死率高。我院1983~1995年收治59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9例均按1983年全国胆道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ACST诊断标准确诊,男21例,女38例,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6.4岁。均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伴黄疽、寒热病史,最长者48年。既往有胆道手术史9例。59例中伴神志改变21例,水电解质紊乱51例;体温>39℃51例,<36℃8例,脉搏>120次/分36例;收缩压<12kPa32例;WBC>20×109/L22例。59例心电图均不同程度出现异常改变。合并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致使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手术前行胆道引流能否改善梗阻性黄疽动物模型各脏器的病理、生理状况。方法通过对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分别采取术前胆道引流及非胆道引流观察。结果引流组解除梗阻后两周与模型组比较CREA、TBIL、DBIL改善,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电解质紊乱,TP、ALB继续下降,各脏器的病理变化与模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内体外引流并未明显改善各脏器功能及病理状况,反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增加逆行感染,对病人治疗及预后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梗阻性黄疸,其中9例恶性梗阻(胆管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5例0采用PTCD姑息性引流,3例高危良性梗阻采用PTCD进行术前胆道减压。结果 4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术,8例行外引流术。经1-3周引流,8例血清总胆红素降至近正常,3例下降不满意,1你无效。3例高危良性梗阻者于引流减压后安全地进行了手术,7例恶性梗阻者于PTCD后1周1  相似文献   

13.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5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不能切除的胆管癌的胆道引流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胆道引流治疗不能切除的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胆道引流手术治疗的不能切除的胆管癌80例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其中肝门部胆管癌49例,胆总管中上段癌9例,胆总管下段癌2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肠吻合的内引汉术,U或T管外引流,或两者联用。结果:15%的病例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为10%。  相似文献   

15.
胆囊是肝外胆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病理状态下修复胆道的最佳组织和胆肠之间的天然“桥梁”。因此,非病变胆囊应予以保留,备日后之用。近年我们利用胆囊进行胆管修复、整形、架桥及引流手术2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间置胆囊右肝前叶下段胆管空肠吻合术减黄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前经内镜下胆道穿刺引流(EBD)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的效果。方法:将2013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于我院就诊的112 例HCCA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术前行PTBD 引流65 例,EBD 引流47 例。比较两种引流的效果、并发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引流前血清胆红素峰值水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一般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 例PTBD 组有39 例(60%) 首次插管引流成功引流,47 例EBD 组有27 例(57.4%) 首次插管引流成功引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D 组引流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3.1%,25/47) 高于PTBD 组(24.6%,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4,P =0.019)。PTBD 组较EBD 组有更好的平均减黄疗效(t =3.264,P =0.001)。PTBD 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流管脱落,其次是胆管炎和引流管堵塞。而EBD 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管炎,其次是胰腺炎和出血。EBD 组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PTBD 组(P < 0.05)。两组间引流管脱落、堵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TBD 组总体复发率为58.4%(38/65);低于EBD 组70.2%(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52, 95% CI :0.267~0.766, P =0.003)。PTBD 组5 年总体生存率为30.7%,与EBD 组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5, 95% CI :0.617~1.540, P =0.914)。结论:HCCA 患者术前行EBD 与PTBD 胆道引流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但PTBD 引流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比EBD 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但PTBD 具有肿瘤沿窦道种植转移的缺点,在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时胆道引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的胆道引流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胆道梗阻是胰腺癌、壶腹癌和远端胆管癌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需行胆道引流以缓解症状。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恶性胆道梗阻病人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其他胆道引流方法包括旁路手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由于EUS-BD不破坏乳头结构且不需要通过狭窄的胆管放置支架,使其越来越多被用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故EUS-B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肝内胆管结石因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术后结石易残留及复发,部分患者需经历多次手术,成为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一旦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或癌变,可危及患者生命。胆管结石的治疗,仍遵循黄志强院士提出的"取尽结石,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方针为原则,其中通畅引流存在很多方式,且各具优缺点,很难用一种办法解决临床中复杂的引流问题。本文就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不同病变、不同部位胆道梗阻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2年11月104例胆道梗阻施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97例引流成功,成功率93.3%(97/104),胆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腹痛缓解、黄疽减退、体温下降),ENBD、ERBD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3.0%(66/71)和93.3%(28/30). 结论经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疗效确切等优点,注意引流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可进一步提高经内镜胆道引流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