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蜜炙款冬花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性状、款冬酮和醇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闷润时间、蜂蜜用量、炒炙温度及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蜜炙款冬花的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加蜂蜜40%,闷润4 h,100~110℃温度下炒炙6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款冬花的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盐砂仁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以食盐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盐炙砂仁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优选出的盐炙砂仁最佳炮制工艺为:食盐用量为2%;闷润时间为2 h;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15 min.结论:优选出的盐砂仁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盐砂仁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白芍炮制工艺,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提取白芍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为综合考察指标;对炮制方法酒炙、蜜麸制、酒润麸炒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HPLC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法对白芍总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的较佳酒炙方法为:闷润时间为60min,炮制酒量为15%(每100g药材加15ml酒),烘制温度100℃,烘制时间60min;蜜麸炙白芍较佳,蜜麸比例为麦麸:蜂蜜:水=10∶5∶1;酒润后麸炒白芍较佳,用酒量为12%。结论:优选出的炮制方法能有效保证白芍中指标性成分含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酒黄芩炮制工艺及饮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黎明  秦雪梅  张丽增 《中成药》2007,29(4):545-547
目的:筛选酒炙黄芩的炮制工艺条件并建立饮片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内在指标,以外观性状为辅助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酒炙黄芩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加酒浓度10,焖润时间6h,炒药机转速600r/min,炙炒温度200℃,炙炒时间8min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最佳工艺炮制品黄芩苷含量比生饮片有显著的提高且饮片色泽均匀,各批次质量稳定均一。酒炙黄芩炮制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盐炙沙苑子最佳工业化炮制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多水平比较试验对沙苑子盐炙生产工艺中用水量、闷润时间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XCYD-750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炒炙温度、炒炙时间、投料量进行考察,以总黄酮含量、浸出物为考察指标并对两者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确定最佳工业化炮制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用药材量20%的盐水闷润4h,炒炙温度160℃、炒炙时间30min、投料量20kg。结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生产的沙苑子盐炙品与传统手工炮制品一致且质量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方法:以腺苷和亚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以闷润时间、炒炙温度、炒炙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腺苷和亚油酸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8、0.52,最优炮制工艺闷润时间为10 h,炒炙时间为20 min,炒炙温度为120℃(锅底中心温度)。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优选韭菜子盐炙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姜栀子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姜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含量为指标,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姜栀子炮制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生姜用量对姜制子炮制工艺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取生栀子饮片加12.5%姜汁拌匀,闷润至干,置120℃烘箱烘制15 min,取出,放凉。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姜栀子炮制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菟丝子盐炙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菟丝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量,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法对菟丝子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出最佳盐炙工艺为:盐浓度3%,闷润2 h,在130℃下炒炙3min.结论 优选出的菟丝子盐炙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9)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盐制橘核炮制工艺的技术参数。方法以醇溶性浸出物和柠檬苦素、诺米林的量为评价指标,对炮制温度、闷润时间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优选工艺。结果选择的流动相为乙腈-水(62∶38)时,基线较稳定,峰形较好。炮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闷润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优选的盐制工艺为取净橘核,加入食盐水(水与盐的比例10∶1)拌匀,闷润30 min,在100℃下炒至微黄色(2 kg盐/100kg橘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黄连炮制最佳工艺,研究不同辅料炮制黄连对黄连生物碱的影响。方法:以4种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辅料闷润时间(A)、炮制温度(B)和炮制时间(C)进行考察,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条件。结果:影响酒黄连炮制的主次因素为:C>B>A,姜黄连:B>A>C,萸黄连:B>A>C。结论: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的最佳炮制条件分别为闷润90 min后130℃烘制4 h、闷润60 min后100℃烘制3 h、闷润90 min后160℃烘制2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北沙参炮制工艺。方法以润制时间、切段长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饮片性状及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生品制备工艺;以炼蜜与水比例、闷润时间、炒炙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饮片性状及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蜜炙品制备工艺。结果生品最佳制备工艺为润制24 h后切5 mm短段,60℃下干燥,其表面呈黄白色,质坚而脆,各成分含有量稳定,RSD<1%;蜜炙品最佳制备工艺为炼蜜与水按1∶1比例混合后加入生品,拌匀,闷润40 min后至锅内,150℃(锅底温度)下炒炙30 min,其表面呈深黄色,不粘手,具有蜜香气,各成分含有量稳定,RSD<1%。结论该方法可为北沙参炮制工艺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菝葜皂苷元和芒果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 (34),优选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为50 g药材加15 mL的3%盐水润透,在150~160℃下炒制9 min.结论:盐制知母的最佳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醋炙独一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炮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加醋量、闷润时间、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醋炙独一味的炮制工艺.结果:选择醋炙法对独一味进行炮制,其最佳工艺为加30%醋闷润5 min,调节温度至200℃,炮制15 min.结论:醋炙独一味与生品相比,总黄酮含量提高了21%,为有效利用独一味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菟丝子盐制工艺。方法:以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正交设计法研究菟丝子盐制工艺。结果:菟丝子盐制的炮制工艺是A2B3C1,即闷润1h后在160℃烘箱中烘制60min。结论: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优选  相似文献   

15.
赵华  李新莉  王秦勇 《陕西中医》2012,(9):1218-1220
目的:优选盐炙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实验,通过改变盐溶液用量、加盐量、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进行分析,对菟丝子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论:药材加2﹪的盐水润透,在100℃下炒4min,为盐炙菟丝子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6.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补骨脂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首次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优化补骨脂炮制工艺.方法:以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乙素(异补骨脂查耳酮)的总含量为指标.以闷润时间、炒炙时间、炒炙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炮制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炮制工艺为闷润10.3h,炒炙12 min,炒炙温度为170℃.结论:以抗OP(Osteoporosis)成分为炮制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优选得到最佳补骨脂的盐炙工艺,并且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桑螵蛸盐炙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桑螵蛸中1-(3,4二羟基苯)-2-乙酰氨基-乙酮、酪氨酸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桑螵蛸盐炙工艺条件。结果:盐炙桑螵蛸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g药材用30mL盐水(含2.5g盐),闷润1h,100℃(锅底温度)炒10min。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炒制时间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法筛选胡芦巴盐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胡芦巴盐炙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动次数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以醇溶性浸出物、胡芦巴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盐炙工艺的优选.结果:最佳盐炙工艺为胡芦巴100g,用食盐2g加水40ml溶解后,与胡芦巴拌匀,闷润2h,在200℃下炒炙10min,每分钟翻炒20次.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总黄酮、总多糖的质量分数以及水、醇浸出物为指标优化菟丝子盐炙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多糖的量,通过逐步非线性回归和等值线图优化炮制工艺。结果菟丝子最佳盐炙工艺为加盐量2%,闷润时间60 min,烘制温度170℃,烘制时间60 min。结论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高精度的预测,表明菟丝子盐炙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信息熵赋权法的正交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BD-RSM)优化黄丝郁金醋炙工艺,优化其醋制炮制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醋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米醋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黄丝郁金醋炙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BBD-RSM考察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该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确定的黄丝郁金最佳醋炙工艺为加入10%米醋,拌匀闷润10 min,炒制温度130℃,炒制10 min;BBD-RSM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时间12 min,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重复性良好,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结论此实验方法可行,模型、数据可靠,优化了黄丝郁金醋炙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