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80岁以上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年龄将272例PAF患者分为3组,59岁以下患者108例(I组),60-79岁患者116例(Ⅱ组),80岁以上患者48例(Ⅲ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PAF的发病诱因在I、Ⅱ组是劳累、情绪激动,在Ⅲ组是受凉感冒。在I组中25%的患者患有风心病;在Ⅱ、Ⅲ组患者患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分别为65.5%和83.4%,Ⅲ组患者发病时无症状较多,Ⅱ、Ⅲ组伴有心功能不全(59.5%、70.8%)和左房增大(40.5%、68.8%)均高于I组患者(30.6%和11.9%)(P<0.01,P<0.001),Ⅱ、Ⅲ组患者需药物复律者均显著多于I组(48%、67.8%及24.6%)(P<0.01,P<0.001)。随访6-72个月,Ⅲ组患者转变为慢性房颤、心脏性死亡率及脑栓塞发生率(37.5%、67%及22.9%)均明显高于I组和Ⅱ组(6.9%、3.7%、4.6%和19.4%、7.8%及10.3%)(P<0.05、P<0.01)。结论 随年龄的增加,PAF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典型,转变为慢性房颤、心脏性死亡率及脑栓塞发生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年龄将39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4组,50岁以下患者87例(Ⅰ组),50~59岁患者131例(Ⅱ组),60~69岁患者118例(Ⅲ组),70岁以上患者56例(Ⅳ组);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Ⅱ、Ⅲ、Ⅳ组患者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慢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患者(JP<0.05或P<0.01);起病时昏迷的患者在Ⅰ、Ⅱ、Ⅲ和Ⅳ组分别为33.3%、43.5%、55.9%和71.4%(P<0.05);合并肺炎、上消化道出血、肾衰患者Ⅳ组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脑出血住院期间死亡率在Ⅰ、Ⅱ、Ⅲ和Ⅳ组分别为10.3%、21.4%、33.1%和60.7%(P<0.05或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重,伴发病、并发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住院的90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21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43例。86例老年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占95.6%。有老年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变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功能Ⅰ~Ⅱ级患者61例,Ⅲ~Ⅳ级者29例。结论:本组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房颤的治疗主要有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阵发性房颤(PAF)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PAF患者14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PAF发作以疲劳及情绪激动为主要诱因,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大,自觉症状明显减少,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针对PAF的主要诱因、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可减少其发作及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申 《临床荟萃》2010,25(14):1221-122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MP感染患儿1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外并发症42例,发生率36.2%,根据发病年龄分为≤2岁组(Ⅰ组)7例,>2~6岁组(Ⅱ组)19例,>6~14岁组(Ⅲ组)16例,对3组患儿肺部啰音发生情况、热程及肺外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P除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Ⅲ组患儿啰音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18.8%vs 63.1%vs 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热程小于7天百分率高于Ⅱ组(68.8%vs 26.3%,P<0.05),3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儿年龄大,啰音发生率低,热程短,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的影响及中西医结合在诊治该病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生脉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心功能Ⅰ~Ⅱ级47例患者,足月妊娠40例,平均孕周(38±1.52)周,围产儿发生早产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4例、围产儿死亡0例、孕产妇死亡0例;心功能Ⅲ-Ⅳ级17例,足月妊娠6例,平均孕周(33±1.5),围产儿发生早产6例、IUGR4例、围产儿死亡1例、孕产妇死亡0例;心功能在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孕周明显缩短(P<0.01),早产、IUGR、围产儿死亡明显增多(P<0.01);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新生儿平均体质量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减少.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4例,心功能控制在Ⅰ~Ⅱ级32例、心功能在Ⅲ~Ⅳ级2例;对照组30例,心功能控制在Ⅰ~Ⅱ级25例、心功能在Ⅲ~Ⅳ级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好改善心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中,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孕周明显缩短,早产、IUGR、围产儿死亡明显增多,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好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韩城市人民医院内科经住院明确诊治的60岁以上房颤患者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29例(60.4%),持续性房颤12例(25.0%),阵发性房颤7例(14.6%);患冠心病32例(66.7%),高血压病23例(47.9%),糖尿病12例(25.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例(8.3%),风湿性心脏病2例(4.2%)。其中左房扩大28例(58.3%),心功能不全史9例(12.5%),病态窦房结综合症5例(10.4%);房颤病史最长22年,最短2年。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病因,经有效控制心室率、抗凝和治疗基础疾病,症状易于控制,且能有效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资料来源1958年我们在新会县手术治疗子宫脱垂59例(下简称58年组),1963年再治疗151例(下简称63年组),无1例因手术死亡。1978年7月进行了随访。子宫脱垂分度按1963年武汉妇产科学术会议上公认的标准,分为Ⅰ度、Ⅱ度轻(ⅡA)、Ⅱ度重(ⅡB)和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痛风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年龄将283例痛风患者分为3组20~44岁为Ⅰ组(n=64),45~59岁为Ⅱ组(n=91),60岁及以上为Ⅲ组(n=128).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比较3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3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发作时的治疗手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36个月发现3组病情未再复发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9,P<0.01),且比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转为慢性痛风比率和并发症发生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有比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痛风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在探索护理对策、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要抓住各自的重点,通过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少青中年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窦洁 《临床医学》2008,28(12):30-31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血压水平给予缬沙坦口服(40~160 mg,每日1次),长期用药.对照组未服.患者门诊随访12个月,定期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阵发性房颤再发率:治疗组4例(12.5%),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25%),经统计学比较(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组2例(4.5%),明显低于对照组4例(13%)经统计学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7例(21%),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42%),经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房颤的患者,不但能使心衰及冠心病恶化等缺血事件明显减少,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减少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