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李建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234-234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急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我科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8例,与同期住院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2例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老年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25.4%,而恶性肿瘤占6.3%.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中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病因与治疗结果。结果中年人及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均为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皿、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发病中年人组高于老年人组,胃癌发病低于老年人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P〈0.0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结论早期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针对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首选PPIs,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上首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4.
朱丽英  葛有东 《中原医刊》1999,26(11):37-38
1995~1998年6月应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本组58例按肝功能、出血程度分成2组,治疗组28人,对照组30人,所有病例均有呕血和/或黑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并经内镜和/或食管吞钡摄片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善得定治疗组肝硬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1例,肝硬变型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48±51)岁。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0例,其中肝…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5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对住院天数、病因、合并慢性疾病、入院时化验指标和死亡情况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少于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P〈0.001)。非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而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等。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42.41%)显著高于老年组(16.25%),而非老年组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小于老年组(P〈0.001,P〈0.05)。两组死亡病例中均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合并慢性疾病的病例居多。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渍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消化性溃疡多见于非老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钱立康 《中原医刊》2002,29(5):14-15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8例,出血后24小时至1周行胃镜检查及硬化剂治疗,2例(3.4%)未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球部糜烂13例(22.4%),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12.1%),10例(17.2%)出血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例(10.3%)出因为双重因素出血,42例(72.4%)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硬化出血主要病因,部分患者出血为胃十二指肠球部疾病所致,胃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8.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明洛赛克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剂量洛赛克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6例中显效16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5.7%。结论:洛赛克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作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及胰管和胆管出血.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及循环衰竭,究其原因有: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和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所致的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和胃底静咏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控制急性出血是降低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大量失血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而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大部分系由静脉曲张破裂所引起的。肝硬化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早期病死率为30%~50%,幸存者中再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0%。近来也有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李维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88-1189
<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的出血,约占内科住院患者2%~3%,最常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及食管黏膜撕裂综合征引起的出  相似文献   

13.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以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以急性胃粘膜靡烂和溃疡出血为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16/29)。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内镜检 查。结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6例。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1例经三腔管压近治疗,10例有效,65例(含三腔管压迫无效8例)经急诊内镜硬化治疗出血停止。表明急诊内镜检查是明确夺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诊断措施,急诊内镜硬化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侯公善  李秀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09-1110
目的探讨无消化不良症状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39例(40%),胃癌22例(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0例(20%)。结论消化道溃疡、胃癌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计量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王丽蓉,何競,张长秀,温天明,郭秀峰附属医院保健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重症之一。主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包括应激性溃疡)、肿瘤和肝硬化引起的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1]。诊断...  相似文献   

17.
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出血48h内行胃镜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新鲜出血、白色血栓或血痂),阳性率为86.5%,其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5例(67.3%),胃溃疡出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5例;另有7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总数的67.3%;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占总数的32.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重要的原因,治疗时更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和胃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的17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比较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17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病因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结果:青年组消化性溃疡32例(54.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20.3%);贲门撕裂症7例(11.9%);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5.1%);不明原因5例(8.5%)。中年组消化性溃疡18例(36.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32.7%);恶性肿瘤7例(14.3%);贲门撕裂症5例(10.2%);其他原因引起的2例(4.1%);不明原因1例(2.0%)。老年组消化性溃疡34例(51.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例(16.7%);恶性肿瘤8例(12.1%);贲门撕裂症5例(7.6%);其他原因引起的5例(7.6%);不明原因3例(4.5%)。结论:消化性溃疡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肿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中老年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将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20例与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1)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2)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伴发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病人。(3)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病人。结论:老年病人胃癌发病率增加、伴发疾病的比例及死亡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