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组织蛋白酶D(CAD)与S-100蛋白(S-10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水平,并与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1)在HD扩张段和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的肠壁肌间和黏膜下层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CAD呈阳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不表达。S-100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阴性表达,表现为深染的神经丛中有细胞状"空白区"。(2)在HD狭窄段组肠壁神经丛中缺乏CAD阳性表达。S-100染色神经丛中未观察到细胞状"空白区";S-100强阳性表达的神经纤维明显增生,扭曲呈波浪状。(3)汉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与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AD和S-100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HD具有重要意义;(2)不同民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3)CAD、S-100的检测简便、快速、经济,容易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100和NSE染色,比较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扩张段及狭窄段结肠壁中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雪旺细胞及周围细胞均有阳性表达,NSE呈弱阳性表达;而在神经节细胞中NSE呈阳性表达,S-100则呈阴性表达.扩张段及狭窄段中神经节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神经纤维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前者神经纤维直径明显较后者大(P<0.01).结论:S-100,NSE可协同互补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为临床HD的正确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 rschsrung’3 disease,HD)及类缘病(hi rschsprungs disease alIied disorder,HAD)的病理学形态及其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90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病变肠段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发育情况。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类缘病与正常结肠的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病理学形态及其免疫组化特征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需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发育情况诊断,区别这两个病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神经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HD患儿的病变肠段行NSE和nNOs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 扩张段结肠壁中NSE在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阳性表达,而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态分布良好;狭窄段中无NsE及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细小nNOs阳性神经纤维以黏膜层为多.结论 神经分布异常是HD发病的机制之一,NSE和nNOS的协同检测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NSE与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5例临床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alase,NSE),S100蛋白(soluble-procein 100,S100)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NSE只在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有表达,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雪旺细胞及周围细胞有表达,对神经节细胞则无表达。结论:NSE,S100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标记物,对临床HD的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钙视网膜蛋白(CR)用于诊断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H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在50例HD(HD扩张段组、HD痉挛段组)和10例对照组结肠壁的表达,并与常规HE染色进行对比分析。用Image-Pro-Plus图文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染色结果。结果 HD痉挛段组与对照组及HD扩张段组黏膜下层、肌层间CR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扩张段肠壁神经丛中可见神经节细胞,痉挛段神经节细胞缺失,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HE染色诊断结果一致;新生儿与年长儿HD痉挛段黏膜下层C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结论 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新生儿HD的诊断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94-297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在术中快速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收治的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中切除的肠管为观察标本,以同期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结肠造瘘术患儿的切除肠管标本作为实验对照,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肠管标本分为扩张段和痉挛段,进行常规冰冻连续切片,采用NADPH-d进行染色(NADPH-染色组),显微镜下观察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的染色情况,并与术中快速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HE染色组)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37例患儿中,NADPH-d染色诊断阳性36例(97.3%),阴性6例(2.7%);HE染色诊断阳性34例(91.9%),阴性3例(8.1%);2种染色方法均诊断阳性或阴性者分别为34例、1例,另2例NADPH-d染色诊断阳性者HE染色诊断为阴性;2种染色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NADPH-d染色组扩张段标本低倍镜下可见呈串珠状分布的神经丛样结构,高倍镜下可见细胞质着紫蓝色、细胞核空白无着色的细胞,HE复染显示串珠状分布的紫蓝色组织为肌间神经丛,黏膜下未见着紫蓝色的神经丛;高倍镜下可清楚分辨核大、深染、细胞质略呈蓝色的神经节细胞。NADPH-d染色组痉挛段标本镜下背景清晰,无任何着色,未见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HE染色组扩张段标本肌间神经丛内隐约可见神经节细胞,痉挛段肌间及黏膜下可见分布杂乱的神经丛,其间无神经节细胞。结论 NADPH-d染色法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快速、精确、易操作,NADPH-d法与术中快速HE染色法联用能提高诊断效率,准确判断病变段肠管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8.
S—100,SY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100与SY在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5例临床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100蛋白(soluble—protein,S—100),突触导素(Synaptophysm,SY)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SY只在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有表达,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表达,对神经节细胞则无表达。结论:S—100,SY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标记物,对临床HD的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 1(GLUT 1)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 (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9例HD及 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 ,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 ,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 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中RET、GDNF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HD肠道神经中的分布及其作用。方法21例HD患者全层肠标本,免疫组化使用抗RET、抗GDNF及磷酸化酪氨酸(p-Tyr)抗体,生物素-亲合素-碱性磷酸酶系统。对照组采用5例年龄匹配非HD患者的结肠标本。结果在对照组结肠与HD正常段肠管肌间丛、粘膜下丛神经节细胞胞浆可见抗RET、抗GDNF强阳性染色;移行段神经节细胞染色强度弱于正常段神经节细胞;痉挛段肌间丛、粘膜下丛无RET、GDNF阳性细胞;在HD正常段、移行段肠管粘膜腺体上皮细胞胞浆可见GDNF红染,多位于腺腔上中部,肌间丛内细胞间有抗GDNF阳性染色。结论RET与GDNF在HD正常段、移行段与痉挛段表达逐渐减少,与HD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相吻合,提示HD病变肠段既存在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缺陷,也可能存在神经营养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l-2和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不同发育程度肠壁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l-2、CR在4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10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和对照组肠壁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表达于发育较差的神经节细胞,在发育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不表达。CR表达于发育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在发育较差的神经节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结论Bcl-2和CR在肠神经节细胞的特异性表达,有助于判断神经节细胞的成熟程度。Bcl-2在发育异常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恢复上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Y及S—100蛋白对肠神经发育不良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SY,S-100蛋白对肠神经发育不良症(IND)的诊断价值。(2)方法 对45例慢性肠梗阻病儿结肠根治手术标本进行SY,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3)结果 16例IND病儿肠黏膜下神经丛过度增生并有巨神经节,其中14例有异位神经节,10例固有层和黏膜肌的染色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2)。(4)结论SY,S-100蛋白免疫组化可清晰显示肠壁神经丛发育,是诊断IND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病理基础,提高对神经元发育异常这类病的认识与病理诊断,帮助临床正确诊治先天性巨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25例HD及HAD患儿的HE切片、临床表现及术前诊断。结果:225例病例中,HD174例,HAD41例。男女性别比例统计, HD的患儿男女比为151:33;HAD的患儿男女比为31:10;患儿年龄统计,HD患儿0~30天的为19例,31天~1岁以内的为104例,1岁~3岁的为42例,4岁以上的为19例;HAD患儿中0~30天的2例,31天~1岁以内的为17例,1岁~3岁的为14例,4岁以上的为7例。术前诊断为HD的为213例,术前考虑HAD的为12例。结论:HD及HAD是一类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发育异常的疾病,以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出生后1岁以内,临床诊断为HD的病例中有约18.3%的病例为HAD,提示临床诊断为HD的病例中应考虑HAD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组)和15例非便秘性大鼠(正常对照组)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100蛋白和CAD的表达,以及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结果:STC组结肠肌间神经丛S-100、CAD主要表现为:黄褐色颗粒染色变深、浓集而且均匀性降低。CD117表达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变弱,大部分出现阴性表达。结论:STC组便秘3个月的大鼠,ICC网络减少或缺失,神经节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而且紊乱,导致神经纤维挛缩或者欠协调。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发育异常,居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HD是由于肠道末端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的,根据病变长度分为短段型、常见型和长段型,治疗HD常用术式有多种.为深入了解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对我院2000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H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S-100蛋白(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细胞角蛋白(CK)4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垂体前叶内散在有S-100和GFAP阳性的滤泡星状细胞(FSC),双重染色证明。FSC可以分为3种:S-100阳性的FSC、GFAP阳性的FSC,S-100和GFAP皆为阳性的FSC。CK和NSE染色FSC均为阴性。垂体前叶内的内分泌细胞(EC)绝大多数显示CK阳性,也有少量散在的EC显示NSE阳性。上述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了FSC来源于神经外胚层,从而否认其来源于Rathke囊上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马能强  陈琦  李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58-560,F0004
目的 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对18例HD扩张段结肠和痉挛段结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染色表达情况. 结罘CR在HD患儿扩张段肠壁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内表达,免疫反应强阳性,CR蛋白表达稳定.而HD患儿痉挛段CR蛋白表达明显减弱,近乎缺失. 结论CR可以作为HD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酯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AchE)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对比,并探讨在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不足时CR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163例直肠黏膜活检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AchE染色诊断HD准确性及敏感性。研究26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年龄<3个月的病例组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敏感度显著高于AchE染色。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准确诊断21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HD病例。结论 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优于AchE染色的直肠黏膜活检诊断HD的必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