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地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荆门地区2011年各报告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1 166份,分别统计报告单位、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项目并分析。结果:1 166例中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8.8%;ADR患者男女比例相当;静滴引起的ADR占86.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9.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ADR最多;消化系统的ADR最多,占33.2%;评价结果为可能的ADR最多,占44.5%;百万人口ADR的发生率为393例。结论:各报告单位要不断提高报告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报告,为新冠肺炎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2020年1月1日至3月6日期间上报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追踪获知共有32位患者使用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对收到的21例怀疑药品为磷酸氯喹的新冠肺炎ADR/AE进行了统计分析:其ADR/AE发生率为65.62%,男女比例1∶1.1;30~39岁及50~59岁年龄段发生的ADR/AE比例较高,分别为38.10%、23.81%;发生率较高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含心脏)、神经肌肉系统、眼睛损害;心律失常是磷酸氯喹可致命的ADR/AE类型;肝损周期较短,平均3.5天;联合有潜在肝损伤的中药汤剂时可能增加肝损伤风险;ADR/AE最短当天发生,最长用药后9天发生,多发生在用药后2~7天。结论临床在使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应避免联用禁忌的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密切观察ADR/AE,一旦发现应积极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报的124例中药的ADR报告,用Excel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出现ADR/AE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AE累及的系统-器官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的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因果关系评价中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中药的ADR监测,重视中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荆门地区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进一步做好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荆门地区2013年各报告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 926份,统计分析报告单位、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项目。结果:1 926例ADR报告中,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8.7%;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83.6%;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2.7%,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ADR最多;引起的皮肤及附件的ADR最多,占37.2%;市中心评价结果为很可能的ADR最多,占54.3%。结论:各报告单位要重视ADR监测工作,增强ADR上报的主动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殷萍萍  王坚  曹辉  张婷婷 《中国药房》2012,(38):3619-36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1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占30.64%;门/急诊上报的ADR占29.48%;注射剂是引发ADR的主要剂型,占总例数的78.61%;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30.6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2.7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应重点监测,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HT6K 对收集的3430份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利用计算机统计等功能,按患者性别和年龄段、报告关联性评价与转归、给药途径、药物剂型、不良反应反生率较高的品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合不良反应名称)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任何年龄段的人用药后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其年龄段以51岁~60岁居多;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以胃肠系统为主,占27.4%;新的和严重的ADR占报告总数的17.2%;ADR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报告,占76.7%;其次为经营企业,占19.6%.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院221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剑锋  张洁 《中国药房》2011,(43):4109-41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集的221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145例,占65.6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159例,占71.95%);祛瘀剂的ADR发生率最高(86例,占38.9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促进临床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26):3672-3674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58例中成药致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致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合理用药有关。ADR发生率以6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最高(占31.01%);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11%);药品种类主要为理血剂和祛瘀剂(占79.75%)。ADR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43.01%),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16.06%)和全身性损害(10.36%);严重的ADR为过敏性休克,经过对症处理后,ADR转归较好。结论:临床应根据中医辨证,注重患者个体差异,规范使用中成药,加强用药监护,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26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测中心制定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价、汇总、分级以及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报告中,≥7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为59例,占26.11%,其次是50~69岁58例,占25.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196例,占86.73%;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105例,占46.4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139例,占59.66%。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