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外置术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加肠外置术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其中单纯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5~7d愈合;吻合口阴道瘘1例,经外置的结肠切开造瘘等治疗12d愈合。23例无吻合口瘘的患者,术后14~16d还纳外置的肠管,2例经保守治愈单纯吻合口瘘的患者,术后21~28d还纳外置的肠管,1例阴道直肠瘘的患者,术后3个月还纳切开造瘘的外置横结肠。全组均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肠外置术在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其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翁立满 《河北医药》2011,33(3):393-39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取综合性措施保守治愈38例,行横结肠造口3例.全部病例均治愈.瘘口愈合时间9~58 d,平均(20.4±7.6)d.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大部分可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6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12例,其中行保守治疗10例均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1例,横结肠造瘘术1例,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肿瘤与肛缘距离为吻合口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减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253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形式、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 25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8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18例.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低蛋白血症、吻合口张力和血运、吻合技术等密切相关.直肠阴道瘘与医源性阴道壁损伤和吻合口周围感染相关.6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吻合121漏行结肠转流手术.18例吻合口狭窄均经扩肛后好转.结论 随着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增多,更应该重视其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03例行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12例经冲洗引流、营养支持、全身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方法治愈,1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治愈.结论 围手术期积极的准备预防至关重要.吻合口瘘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距肛门 7~ 10cm直肠癌变的病人 ,行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乙状结肠肛管吻合术 ,能保留肛门并能较好地保留其功能 ,病人容易接受。但吻合口瘘是本术式的一大并发症。我科 1995年 3月~2 0 0 1年 3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乙状结肠肛管吻合术 6 8例 ,发生吻合口瘘 7例 ,占 10 3%。经保守治疗均痊愈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8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7例 ,占10 3%。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3例 ,最小年龄 2 2岁 ,最大年龄 6 8岁 ,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 7~ 15d。1 2 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1 2 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112例,分为高位组与低位组。按照TME原则和双吻合器法实施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结果经度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之后,112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为上段(≥8cm),6例下段(〈8cm),7例吻合口瘘发生患者中有5例为超低位(≤5cm),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早期发现和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大多数的吻合口瘘能够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而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18例女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直肠阴道瘘多发生于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患者。瘘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肿瘤距肛门口的距离,以及手术技巧、手术难度、引流方法有关,而与是否进行预防性造口,以及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无关。预防上强调应重视术中直肠前壁的锐性分离、结肠直肠吻合以及术后盆腔的负压引流。治疗上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即肠内营养、阴道冲洗、早期配合肠外营养及全身或局部抗炎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结肠或末端回肠造口。结论大部分直肠阴道瘘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若长期不愈应考虑吻合口肿瘤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对56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6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1.78%),经骶前引流管充分引流和冲洗后2周愈合。结论熟知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手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为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共收治47例中低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占总患者数的8.51%,出现吻合口瘘的时间为4~10 d,平均为(6.72±1.69)d,其中2例吻合口瘘患者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1例吻合口瘘患者经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治愈,1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肛门瘘口缝合加保守治疗措施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对吻合口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降低吻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德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86-18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综合预防措施和个性预防措施。方法对66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同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和个性预防措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4例(6%),均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熟知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围术期采取综合性和个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手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区瘘的保守治疗比较,探讨瘘口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152例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及16例发生颈部吻合区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2例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共发生颈部吻合区瘘16例,其中保守治疗12例,瘘口修补术4例,均全部治愈。愈合时间因瘘口大小、胃壁坏死面积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异,对瘘口较大的患者,行瘘口修补术,愈合时间为8±3天,而保守治疗愈合时间为35±9天。结论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区瘘口较大的患者,与保守治疗相比,瘘口修补术是更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澈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3):182-184
目的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5年131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1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结果TME保肛术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则与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等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了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行愈合。结论通过术前调整个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和冲洗等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持治疗为主大多能痊愈。  相似文献   

14.
苏江 《安徽医药》2012,16(8):1094-109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低位直肠癌218例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瘘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9例(8.7%)。采用保守治疗17例,行手术治疗2例,均痊愈出院。对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P=0.019 6)、血浆白蛋白(P=0.003 1)、吻合口位置(P=0.024 1)具有统计学差异。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血浆白蛋白(OR=5.769,95%CI=1.751~23.712,P=0.003 5)是最重要危险因素,其次为糖尿病、吻合口位置(OR=2.535,95%CI=0.581~6.242,P=0.0345)。结论应重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满意的术前准备,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要点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根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套管引流联合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方法。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情况、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均为(7.2±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9.5±2.7)d、住院时间(15.5±4.8)d短于对照组的(15.4±4.3)、(21.3±5.7)d,住院费用(43547±3256)元少于对照组的(53439±479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不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能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宋斌 《医药世界》2010,(7):710-710,71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吻合口瘘发生后,采用骶前引流管冲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保守治疗8例,痊愈,手术治疗1例。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直肠癌Dixon术后并发吻合口瘘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愈合时间12~31d;1例因盆腔感染较重,给予横结肠造口,经造口远端肠腔灌洗,经43d治愈。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病因素较多,骶前引流通畅为其重要防治措施,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6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对1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无一例死亡,未发生骶前大出血。对于15例超低位以及吻合不满意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一期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其他直肠癌手术患者经临床观察并经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检查确诊术后吻合口瘘11例(6.88%)。6例行二次治疗性横结肠造瘘手术,吻合口瘘愈合时间8~19d,平均(11.69±3.48)d。另超低位吻合出现吻合口瘘4例,其中3例经肛缝合以及支持治疗治愈。1例行抗感染、冲洗引流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23d瘘口愈合。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多能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直肠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技术的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18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直肠癌中经腹会阴重建消化道吻合方法及观察术后吻合口漏、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18例患者手术成功,消化道重建均一次吻合成功,其中8例行近端结肠造瘘,3个月后二次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吻合口瘘1例,直肠阴道瘘1例,给予补救治疗,吻合口血运不佳3例,术后未见并发症出现;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4/118,3.39%),吻合口狭窄5例(5/118,4.24%),吻合口出血2例(2/118,1.69%),直肠阴道瘘1例(1/118,0.85%)。结论提高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技巧,可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院2001—2006年10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就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作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龄34~77岁,平均52岁。按Dukes分期,A期11例,B期57例,C期35例。实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les术)4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s术)5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吻合口瘘3例(2.9%),输尿管损伤1例(1.0%),吻合口狭窄2例(1.9%),骶前静脉出血2例(1.9%),膀胱功能障碍6例(5.9%),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1.9%)。本组3例吻合口瘘均发生在Dixon术后。在术后7、9、14d因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