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1]。目前,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日益增多,我们对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越来越重视。本文对我们于2009—2010年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颈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134例患者中,共植入144枚支架.全组技术成功率100%,行支架植入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67.3%,术后残余狭窄率≤30%.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下降者18例;脑出血2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28例;1例在拔出导管鞘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休克症状;皮下血肿2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tery stentl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5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后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l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我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40例,分析支架成形术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原因。结果在40例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颈动脉狭窄超过70%,28例中术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有23例;12例患者狭窄低于70%,术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3例,术前有颈动脉狭窄大于70%患者术后产生持续性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狭窄低于70%患者(P<0.05)。结论若患者术前有低血压病史,术中操作不当时间过长,尤其是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选取的支架直径大于颈动脉直径,术后则较普通患者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0.5%,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l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例。随访3个月~1年,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常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林浩  周琳  王磊 《中国医药》2013,8(2):168-170
目的探讨应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颈内动脉狭窄率在70%以上的患者均在放置了脑保护装置后施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同侧血管支配区的围术期及随访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结果1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置入,1例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痉挛,患者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对侧肢体偏瘫;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心率下降。在6—12个月随访期间无同侧血管再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应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症和并发症防治。方法:33例脑缺血一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大于70%)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利用Doppler、CEMRA和DSA对血管有无狭窄及狭窄的范围、程度进行评估。手术中部分患者提前置放血栓保护伞,利用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行预扩张,安放支架后用球囊导管进行支架内再扩张,支架成形术后,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术后联合中药治疗。结果:受治的33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支架定位准确,1例术中发生脑梗塞,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3~13个月(平均7.3个月),均未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塞。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使用血栓保护伞可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共有患者21例(下称支架组),未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加用盐酸多奈哌齐(5mg,1次/d)治疗,共有25例(下称安理申组)。在治疗前、治疗三月后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月后支架组和安理申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安理申组相比亦有明显提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支架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及自愿原则,分为支架成形术治疗组71例和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期间的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支架成形组有1例(1.41%)发生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轻微卒中,内科治疗组5例发生脑梗死,2例发生TIA(11.67%)(P<0.01);NIHSS、mRS评分提示支架成形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残疾程度改善优于内科治疗组(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行的,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舒适护理。方法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分组。观察组2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18例采用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斑块狭窄消失患者有17例,残余狭窄在10%~20%之间的患者有9例,在10%以下的患者为4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且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偏瘫,致残率为3.3%;随访1例患者再狭窄,无脑卒中复发现象,复发率为3.3%。结论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对6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其疗效,分析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13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明显降低,3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5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脑出血,2例分别在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仍值得我们警惕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1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实验组则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血流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流参数指标改善更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于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硬化型颈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3年5月对23例症状性动脉硬化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23例中22例放置内支架成功,1例因主动脉弓过于迂曲延长放置失败。平均狭窄率从86.9%(60%~99%)下降至8.5%(0%~36%)。22例内支架成形术成功者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等症状。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动脉硬化型颈动脉狭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和大量可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患者血浆(Hcy)水平,并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颈部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2例),颈动脉轻度狭窄组(23例),颈动脉中度狭窄组(18例)和颈动脉重度狭窄组(11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狭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重度狭窄组Hcy水平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组及颈动脉轻度狭窄组,颈动脉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结论:Hcy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了解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处理。方法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宣武医院及内蒙古北方医院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患者共142例,在术中与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与处理情况。结果 5例患者在术中或(和)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均得到恰当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内治疗致心律失常的几率很高,但只要处理得当,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作为一种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因其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已逐渐在临床普及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笔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26例,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HS)3例,低灌注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脑侧支循环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侧支循环情况分为脑侧支循环良好组(n=49)和脑侧支循环不良组(n=54).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围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狭窄血管特点和手术成功率、评价血管狭窄纠正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狭窄程度为极重度5例、重度36例、中度11例,狭窄部位颈内动脉40例、颈总动脉3例、分叉部5例、高于颈2水平的颅外段狭窄4例;共对52例患者放置56枚自膨胀式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6.2%(50/52);术中造影见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20%;围手术期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的有49例,症状改善率为94.2%;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占5.8%。结论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解剖条件和全身耐受手术情况等适应症选择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可有效对血管扩张成形、纠正颈动脉管腔狭窄、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