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膜在治疗皮肤溃疡及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生物衍生膜修复皮肤溃疡及缺损创面10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0例中1例单纯使用生物衍生膜治疗无效,经创面分泌物培养证实为真菌感染,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创面愈合;余9例创面在3d分泌物减少,1周后创面开始缩小愈合。患者均获3个月~1年随访,7例外伤及感染创面均愈合,无复发;3例截瘫褥疮创面愈合后有反复。结论生物衍生膜具有皮肤屏障保护、抗炎、减少渗出及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等作用,为临床修复皮肤溃疡缺损创面提供了新的人工组织替代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济敷外用于面部皮损磨削术后创面,观察其对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色素沉着等的变化。方法:采用区域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对不同类型的面部皮损34例进行皮肤磨削治疗,术后创面应用多济敷或凡士林纱布作为底层敷料包扎创面,术后换药一次,保留底层敷料。结果:2001年8月至2003年9月间,通过自身对照,34例面部磨削术后采用多济敷治疗组较凡士林纱布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经过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肤色素沉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多济敷有利于缩短面部磨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改善面部色素沉着,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3.
全颜面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用全颜面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方法 自1996年2月至2004年5月用全颜面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110例。结果 痊愈45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0d。结论 全颜面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值得在皮肤磨削整形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磨削术自1905年Kromayer首创并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近20年来,国内在临床治疗皮肤浅表性损伤中磨削术已有应用,但仍不普遍,主要原因是对皮肤磨削术的效果不甚了解,担心术后的色素变化,我院自1989年始行各类皮肤磨削术共计11360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磨术在烧伤创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磨术在美容外科中称皮肤磨削术 ,是对表皮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的一种手术。磨削后 ,残存的皮肤附属器 (毛囊、皮脂腺、汗腺 )会迅速形成新的表皮 ,伤口几乎不留或极少留有瘢痕而愈合。我科自1992年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烧伤创面和骨创面 ,称之为磨痂术和磨骨术 ,至 1999年 4月共 16例 ,收效甚好 ,且具有操作简单 ,方法实用 ,磨削深度易控制等优点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烧伤痂皮 8例 ,骨创面 8例。男性13例 ,女性 3例 ,年龄为 2 0~ 70岁。烧伤深度为Ⅱ度、混合度 ,烧伤面积为 2 %~ 2 0 % ,磨痂面积为 2 %~ 7% ,骨创面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无菌生物护创膜在肌腱外露创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例足背肌腱外露的病例(其中7例踝关节手术后皮肤坏死致肌腱外露,4例撕脱伤术后肌腱外露),11例病例清创后,均应用PRP联合无菌生物护创膜对肌腱外露创面进行肌腱外软组织修复,再予创面进行植皮修复,并予以负压封闭引流(VAC)。结果 11例足背肌腱外露创面病例均愈合较好,其中8例创面完全愈合,3例植皮后创缘有小面积创面不愈,经反复换药后愈合。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无菌生物护创膜在足背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7.
皮肤磨削术在临床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创面修复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由Rubin等在1989年分离鉴定[1],它特异性地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增殖和分化,因而探讨其在术后创面上皮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很有意义。我们抽提了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皮肤组织中的总RNA进行RNA印迹法(Northernblot),结果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为我科住院病人,供皮区为选磨削术野中较大面积的瘢痕区域,3个月内未患任何皮肤疾患;年龄21~34岁,均为男性;痤疮瘢痕9例,水痘瘢痕2例,外伤性瘢痕1例;病程5~1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 FGF)治疗表浅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对23例表浅性瘢痕患者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并给予附有rh-b FGF溶液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术后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23例中,疗效显著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9%;随访1~8个月,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色素沉着,经积极护理和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rh-b FGF修复表浅性瘢痕疗效可靠,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有效抑制新的瘢痕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残指皮瓣接替转移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曹学诚,蔡锦方自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皮瓣接替转移的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即把创面用邻近正常皮肤作带蒂转移覆盖,然后再将远处残指多余皮肤作皮瓣转移至继发创面上。临床应用5例,均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在皮肤外科磨削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皮肤外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300例磨削术患者术中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93例患者恢复良好,总有效率达97.7%,无一例患者感染.结论: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湿敷创面是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耐克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48例患者采用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31例患者二期联合使用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对手部外观与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15例患者单纯用皮耐克修复创面,31例皮肤缺损较大患者联合二期植皮修复创面,2例患者创面感染,再次清创后行皮瓣修复术。所有患者创面修复后外形良好,随访均未见明显局部瘢痕增生或挛缩。按照王宗立手部功能效果的评定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5.4%。结论皮耐克可单独用于手外伤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对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联合自体皮片移植进行修复,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副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切等特点,是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Ⅲ型胶原葡聚糖在局部磨削术创面应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科(200433)王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外科卫连坤在以往的磨削技术中,磨削后用氯霉素湿纱布包扎,结果有10%感染率,渗出多,换药次数超过三次以上,而且色素沉着明显,治愈时间要10一14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治疗瘢痕346例。结果创面愈合时间10~14 d。痊愈145例,显效176例,有效25例。结论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治疗瘢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瘢痕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互换修复手前臂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部带蒂皮瓣移位术,可用于早期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或为晚期修复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覆盖,是手外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但腹部供区常需植皮覆盖创面。我院1989年~1995年,利用前臂或手部切除的瘢痕组织瓣与腹部皮瓣互换覆盖供区创面,临床应用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1~36岁。机器伤3例,电击伤1例,热压伤1例,压砸伤1例。均因早期创面处理不当,遗留大小不等的皮肤瘢痕影响功能而再手术。本组皮肤瘢痕最大20cm×16cm,最小11cm×8cm。手背2例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行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患者32例(痤疮后凹陷性瘢痕20例,外伤后条索状线性瘢痕12例).随机分为两组:16例为高压氧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高压氧干预,每日1次,连续6d;另外16例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术后换药处理,换药程序与高压氧治疗组相同,观察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磨削术后创面换药天数及愈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16例磨削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较快,平均换药时间为(4.0±1.2)d,平均愈合时间为(11.0±2.8)d,无创面感染。对照组16例磨削创面愈合较慢,平均换药时间为(5.0±1.6)d,平均愈合时间为(16.0±3.1)d,无创面感染。两组患者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自然翘起,可轻易揭除。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愈合标准,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换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面部瘢痕皮肤磨削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磨削区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细胞自体体外再生技术(ReCell技术)联合机械磨削技术在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10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ReCell联合机械磨削技术,观察术后3个月面部皮肤的平整程度、光泽度,与手术前患者面部皮肤情况对比来判断此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皮肤光泽平整度较前明显好转,1例面部痤疮瘢痕无改善。结论:ReCell联合机械磨削技术与单纯的机械磨削相比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磨削后创面的上皮化,减少由于磨削不均匀而造成的皮肤色度不均匀,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面部痤疮瘢痕外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肤磨削术联合应用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探讨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在术前2~3周,切取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耳沟后0.5cm2皮肤,进行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制成表皮细胞膜片,色素脱失部位行皮肤磨削术达创面呈点状渗血,覆盖表皮细胞膜片,愈邦及无菌敷料包扎固定,直至外层敷料逐渐脱落,创面愈合。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后期色泽明显改善,接近周围正常皮肤,未出现瘢痕增生或挛缩。结论:皮肤磨削术联合应用表皮细胞膜片治疗部分稳定期白癜风创面愈合快,后期色泽等整体改善明显,瘢痕增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磨削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削术是应用各种快速旋转的工具如金属丝刷、钻石钻或锯齿轮等刨平或擦平皮肤 ,通过去除表皮和浅层真皮治疗各种皮肤疾病[1] 。 1 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4月 ,我科采用早期创面磨削术处理深 度烧伤创面 62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80例中 ,男 60例、女 2 0例 ,年龄 1 2~ 48岁 ,平均 ( 2 8.7± 1 0 .4)岁。烧伤面积平均 ( 30 .5± 2 5 .4) % ,深 度面积最小 5 % ,最大 64% ,平均 ( 2 0 .7±1 8.7) % ;有 度创面 8例 ,面积 1 %~ 5 %。观察组(磨削组 ) 62例 ,对照组 (削痂组 ) 1 8例。两组性别、年龄、烧伤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晶磨削术对皮肤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秀诺微晶瘢痕治疗机,将微晶颗粒高速急骤地喷打在瘢痕及其边缘皮肤表面上,造成其表皮蜂窝状损伤,此适度损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及其边缘凹凸不平外观得到改善。结果:本组96例浅表性皮肤瘢痕,进行2~5次的反复磨削治疗,瘢痕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外观平整,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微晶磨削术治疗皮肤浅表性瘢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湿润创面暴露疗法在雀斑磨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3年1月至1999年7月笔者对1144例面部雀斑患者进行了皮肤磨削术治疗,随机对其分组:574例术后创面的处理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的湿润烧伤膏(Moist burn ointment MBO)外涂使创面湿润行暴露疗法,570例进行对照观察采用包扎疗法,发现该疗法优于包扎疗法,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