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效果。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分另4对186例19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181只眼视力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最佳视力,但仍有15例未达到该术后最佳视力。结论:Nd:YAG激光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当今公认的原则,而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病率高达100%,虽然可采用YAG激光后囊膜击孔法治疗后发障,但由于儿童多动,术中不配合YAG激光很难奏效,1998年9月~2004年9月我院采用加强术前定位固视护理培训模式用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41例53只眼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应用Nd:YAG激光分别对84例88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78眼视力有提高,有10眼无提高.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以下简称后发障)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分别对7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5者66眼,占86.8%,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障操作简易、安全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及激光术后并发症的预后方法。方法;根据白内障术后(现代囊外摘除术、现代囊外摘除术加入人工晶体植入)后发性白内障的膜性混浊的厚薄,选择激光能量并分别采用十字切开或圆形切开法。结果:激光手术效果满意,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眼压升高,占57.1%,人工晶体损伤,占4.7%。结论: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掌握激光的操作要点及方法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型白内障疗效。方法:68例80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型白内障患者经过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其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激光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改善者仅有8例,视力<0.2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1.25%降至3.75%,视力>0.5的比例由治疗前的7.5%提高到68.75%。术后12眼眼压增高;5眼有人工晶状体损伤;2眼出现虹膜少量出血。结论:Nd:YAG激光囊膜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移植术后后发障可较大程度改善视力,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诊采用 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门诊对 74例 (98眼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探讨根据膜的厚薄选择激光能量 ,分别采用“十”字切开 (若后囊有张力者行张力线切开 )、横形、纵形切开及环形或瞳孔缘开罐式切开方法。结果 :一次性 Nd:YAG激光后发性白内障切除术成功 6 2例 (83只眼 )最佳矫正视力达 0 .3~ 1.0占 83.8% ;其余 12例 (15只眼 )经二次激光手术后 ,其中 8例 (10只眼 )视力亦有不同程度提高 ,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 0 .0 5 ,低于 0 .3,另外 4例 (5只眼 )因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机化膜较厚 ,发现有钙化 ,未能击穿 ,视力无改善 ,最终手术治疗。激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高眼压和人工晶体损伤。结论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效果满意 ,它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在门诊开展。对明显影响视功能的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可替代手术 ,立即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8.
云波  钱进  陈海龙 《中国医刊》2008,43(7):36-38
目的评价儿童人工晶状体眼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和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7例(249眼)3~12岁儿童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121眼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性人工晶状体(A组),128眼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B组),术后随访12~8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率以及激光术后视力情况。结果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92.6%,B组为32.9%;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率A组为92.6%,B组为26.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146眼经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脱盲率为100%,脱残率90.7%。结论对于3~12岁儿童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明显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率;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儿童人工晶状体眼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少忠  陈照良 《重庆医学》2002,31(3):244-245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重要基础 ,术中后囊的破裂明显地影响、增加人工晶体植入的难度 ,我院自 1 994年开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术以来施治各型白内障 42 9眼 ,其中后囊破裂 31眼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 72例 ,女 2 4 2例 ,其中双眼 1 5例 ,老年性白内障 372眼 ,其中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 2 50眼 ,合并高血压者 56眼 (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 )。合并糖尿病者 32眼 ,葡萄膜共 1 8眼 (病情控制稳定 ) ,合并高度近视 1 6眼 ,另外先天性白内障 2 8眼 ,外伤性白内障 2 1眼 ,后发障 8…  相似文献   

10.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今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术后后囊膜混浊是其主要的并发症。Goodman等认为术后5年内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的发生率为15%~50%,且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儿童可达100%。后囊混浊影响患者的视力,激光截囊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3~8月用YAG激光治疗后发障30例32眼,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发障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应用Nd:YAG激光仪,对102例(104眼)后发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24月,手术成功率99.04%,视力提高率97.12%,人工晶状体损伤率12.50%,虹膜炎发生率4.81%。结论:Nd:YAG激光治疗后发障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以不同处理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62例(62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1例):A组在表面麻醉后放置接触镜下行激光治疗;B组在不需表面麻醉不放置接触镜情况下直接行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62例62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视率为100%;A组、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激光治疗时间B组(4.62±1.54)min较A组(7.42±1.85)min短(P〈0.01);两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不表麻不放置角膜接触镜直接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操作简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后囊混浊的有效治疗。方法:对39例42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发后囊混浊,应用 Nd Y A G 激光进行混浊的后囊膜切开。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在05以上22只眼(5238% )。治疗前05以上视力3只眼(749% ),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 Nd Y A G 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后囊混浊是非手术治疗且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视功能训练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 ( 72眼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双腔注吸术 ,掌握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术中一期后囊膜撕开 ,术后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术后 2年 ,矫正视力≥ 0 .3者 5 5眼 ( 76.4% ) ,具有融合功能者 2 4例 ( 4 2 .9% ) ,具有立体视觉者 2 2例 ( 39.3% )。中央视轴区透明者 65眼( 90 .3% ) ,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 7眼 ( 9.7% )。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恰当 ,术后配合视功能训练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sification,PHACO)与现代囊外除(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action,ECCE)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糖尿病患白内障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1年糖尿病患白内障66例和76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6例42只眼,现代囊外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0例34只眼,对两术前血糖,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66例76只眼糖尿病患包括术前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均安全完成手术,经统计分析,PHACO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ECCE组;术后裸眼视务≥0.5PHACO组占76.2%,ECCE组占26.5%,PHACO组优于ECCE组;角膜散光PHACO组低于ECCE组。PHACO组术后并发症低于ECCE组。结论:PHACO组有较高的血糖耐受水平,把握好手术时机,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多数糖尿病患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3~36个月,40只眼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占77.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方法:研究167例(197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按眼轴长度分A组26-30 mm 124眼,B组≥30 mm 73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15,屈光度-8.00--2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折叠型IOL于囊袋内。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与术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A组124眼(94.4%),B组12只眼(1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1眼后囊破裂(0.5%),术后24 h一过性高眼压6眼,45眼(22.84%)后发性白内障,7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2眼视网膜脱离,25例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主要与眼底病变有关。术前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中保持后囊完整,降低后性白内发障等并发症;术后早期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眼前段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周边虹膜切开术、人工晶体前膜切开术、前段玻璃体条索切断术等386例421眼,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术后1周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晶状体后囊皱褶切开术,术后视力提高1-3行;周边虹膜切开术,一次虹膜击穿着56眼(91.80%),12眼(19.67%)眼压一过性升高;人工晶体前膜切开术,13眼术后视力皆提高2行以上;前段玻璃体条索切断术,14眼(87.5%)瞳孔恢复正圆形或近正圆形。结论 Nd:YAG激光操作简单,疗效好,是眼前段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医生在熟悉机器性能、熟练掌握激光技能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VI半导体眼科激光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置入术后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法国BVI半导体眼科激光治疗仪对46例50只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5只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3个月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稳定无变化36只眼,视力下降14只眼。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的术后眼部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21例24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ECCE+IOL术,手术前后对出血、感染预防用药。分析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处理及其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房水混浊、纤维性渗出等眼前节的炎性反应,经抗炎后治愈。1眼前房出血第4d完全吸收。3例术后视力低下是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结论:糖尿病患者ECCE+IOL,术前应用止血药和抗生素,术后及时抗炎治疗,可有效控制手术的眼部并发症。视力恢复的关键在于有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部是否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