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8篇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预后。【结果】 外伤和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治疗使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为94.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但较难达到完全正常。【结论】 手术治疗对儿童视网膜脱离有较高的成功率,但病程的拖延常导致视力恢复的效果较差。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眼外伤并正确处理眼外伤;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对于有眼外伤或近视的儿童应定期复查,双眼检测,及早手术可减少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并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一组以UBM诊断为基础的慢性低眼压患者,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检查、UBM3~6mo的动态监测,了解低眼压的恢复情况,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说明UBM在低眼压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慢性低眼压45眼(眼压≤8mmHg),平均眼压为5.59(2~8)mmHg,病史超过1mo。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前房角镜、间接检眼镜、UBM检查,治疗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于治疗后1wk;1,3和6mo进行随访检查。结果:经UBM检查有24眼(53%)为钝伤性低眼压,主要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6眼(36%)为各种内眼手术后所致的低眼压;1例(0.04%)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继发双眼葡萄膜炎。基线眼压与治疗后随访眼压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眼压和基线眼压之间无相关性,而和病史及发病年龄均呈强的负相关性。42眼(93%)UBM检查有形态学结构改变,睫状体异常占87%。药物组和手术组的基线眼压分别为5.91和4.95mmH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病史明显长于手术组,而手术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药物组,随访的末次眼压分别为10.42和11.25mmHg,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治疗两组眼压均有显著提高,手术组的患者病情明显重于药物组,治疗前眼压低,发病年龄小,但治疗后眼压效果相似。UBM无论在低眼压的诊断,还是治疗后监测中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视功能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儿童白内障治疗的正确方法。方法对65例(78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双腔注吸术,掌握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度数,术中1期后囊膜撕开,术后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外伤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3眼(89.2%),具有融合功能者25例(67.6%),具有立体视觉者18例(48.6%)。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2眼(86.5%),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9眼(24.3%) 先天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4眼(82.9%),具有融合功能者13例(31.7%),具有立体视觉者7例(17.1%)。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5眼(85.4%), 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2眼(4.9%)。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恰当,术后配合视功能洲练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运用于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7年度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传统的讲座方式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法(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对规范化培训满一年的学员进行总结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临床思维及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临床思维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实践技能操作及临床思维水平,提高眼科规培生科研素养及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对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确定FFA对该病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检查确诊的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9例9眼。分析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该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结果:共9例患者中,仅有两例患者在初诊中诊断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其余患者均通过FFA得到确诊。所有患者FFA和颈部血管CDI的诊断均一致,FFA和CDI的诊断符合率达到100%。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多样但FFA具有特征性,FFA的主要特征包括:(1)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平均为17.5±10.2s,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也延长,平均为15.5±9.2s;(2)大部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微动脉瘤、小血管渗漏;(3)静脉可呈串珠状;(4)视网膜新生血管主要位于周边部。结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容易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病混淆。但其特征性的FFA表现可使该病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6.
儿童眼外伤227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儿童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对227例(242眼)住院儿童眼外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环境、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并发症及视力改变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4.28:1,多发年龄段为5~6岁年龄组,受伤环境多见于公共场所,致伤物多为锐器和肢体击打,外伤性质以眼球穿通伤为多见,并发症主要为眼球破裂、眼内容脱出、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眼内炎等,致盲率为42.15%,眼球摘除共12眼(4.96%)。结论:眼外伤为儿童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儿童眼外伤的预防及眼外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5例7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OCT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样黄斑水肿(CME)28只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3只眼和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5只眼。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月时各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比较不同类型DME的基线OCT特征并分析其与康柏西普治疗反应及效果的关系。结果 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BCVA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3种类型DME 治疗后3月CRT均明显低于基线(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点(HF)数量、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在SRD组中最高(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HF与基线CRT、CRT改变量、治疗后CRT均相关(P<0.05)。基线外界膜(ELM)/EZ中断组较连续组基线视力更差、基线CRT更高,治疗后3月CRT改变量更大、BCVA更差(P<0.05)。结论 3种类型DME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功能学指标BCVA和形态学指标CRT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SRD类型对康柏西普治疗的形态学反应最好,DRT类型的形态学反应相对较差。更多的基线外层HF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形态学治疗反应。基线ELM/EZ中断则提示治疗后3月视力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并行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后低浓度丝裂霉素C点眼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12mo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加用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至少1a,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内填充物类型、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 130例(130眼)患者分无填充物、空气填充和硅油填充3组分析,其中无填充物组45例(34.6%)、空气填充组35例(26.9%)和硅油填充组50例(38.5%)。三组患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分别为:11.1%(5/45)、8.6%(3/35)和10.0%(5/50)。术后1a内,三组分别有97.8%、94.3%和92.0%患者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填充物在减少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避免视网膜脱离方面并没有优势。术中没有视网膜裂孔时应用眼内填充物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 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