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4,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断肢再植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术前检测指标。方法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动态观察生化指标在变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transami-nase,GP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葡萄糖(glucose,GLU)在肢体缺血缺氧后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结论通过术前测定断肢骨骼肌中GPT,ALP,GLU含量,从而判定骨骼肌的变性程度,为临床在术前判定断肢能否再植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断肢再植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术前检测指标。方法:采用电镜及生化检测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以电镜结果来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观察生化指标在变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找出其与电镜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在肢体缺血缺氧后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结论:术前测定断肢骨骼肌中GPT,ALP,葡萄糖含量,可以判定骨骼肌的变性程度,为临床术前判定断肢能否再植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断肢再植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术前检测指标。方法:采用电镜及生化检测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以电镜结果来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观察生化指标在变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找出其与电镜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在肢体缺血缺氧后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结论:术前测定断肢骨骼肌中GPT,ALP,葡萄糖含量,可以判定骨骼肌的变性程度,为临床术前判定断肢能否再植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肢体离断一定时间后能否再植?目前尚无确切判定标准。目的:根据骨骼肌线粒体变化确定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临床断指再植提供判定标准。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生教研室完成。市售大白兔30只,雌雄不拘,平均体质量2.3kg。干预:将兔离断后肢30侧分为4℃,6℃两组,分别置于4℃,6℃恒温冰箱中。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主要观察指标:电镜观察4℃和6℃时不同时间点兔骨骼肌线粒体变化。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h,6℃时超过28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肢体离断一定时间后能否再植?目前尚无确切判定标准.目的根据骨骼肌线粒体变化确定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临床断指再植提供判定标准.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生教研室完成.市售大白兔30只,雌雄不拘,平均体质量2.3 kg.干预将兔离断后肢30侧分为4℃,℃两组,分别置于4℃,℃恒温冰箱中.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主要观察指标电镜观察4℃和6℃时不同时间点兔骨骼肌线粒体变化.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 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 h,℃时超过28 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量的重要器官因为无法长期保存而失去临床应用价值,经深低温冻存的组织或器官,随着血流的恢复,同样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骨骼肌是最易受累的组织。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深低温冻存大鼠肢体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细胞膜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材料:实验于2006-04/11在山东省立医院低温实验室(省级)完成。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冷冻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2只。方法:对照组只暴露股动、静脉,不离断肢体;其余两组制作深低温保存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均截断右后肢,经深低温冻存前处理,然后移入液氮容器内保存1个月;实验时复温、常规洗脱液灌洗后行断肢再植,恢复肢体血供4h后取材(其中依达拉奉组洗脱液中含依达拉奉0.5mg/kg)。选取相同时点骨骼肌标本,制备骨骼肌细胞膜并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各组骨骼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反应细胞膜脂区流动性)、线粒体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呼吸控制率,并对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线粒体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呼吸控制率。②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呼吸控制率:依达拉奉组高于冷冻组(P均<0.05)。②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和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依达拉奉组低于冷冻组(P均<0.05)。③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依达拉奉组骨骼肌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冷冻组。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骨骼肌细胞膜及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依达拉奉直接抑制羟自由基、提高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的产生,使细胞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酶动力学法和RIA法检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的含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ch、TG、GLU、Ins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h、TG、GLU、Ins检测结果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ch、TG、GLU、Ins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生化检测结果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断肢(指)再植病人焦虑状态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断肢(指)再植病人情绪因素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方法 作者抽取1997年2月~1998年6月间断肢(指)再植病人48例,进行SAS评定后分为2组.并在术后24h进行血粘度测定。结果 断肢(指)再植术后高焦虑组与低焦虑组血粘度指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断肢(指)再植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断肢再植血运观察单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翻阅医疗及护理文书、查阅文献等方法制定断肢再植血运观察单。将2015年1-12月收住我院创伤骨科病区未应用断肢再植血运观察单的45例断指(趾)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收住我院创伤骨科病区应用断肢再植血运观察单的45例断指(趾)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断肢再植血运观察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断肢再植坏死率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断肢再植血运观察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断肢再植坏死率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断肢再植血运观察单制定在创伤骨科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断肢再植坏死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断肢再植知识认知、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患者、医生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减少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延长断肢的保存时间,提高断肢的再植成功率。目的:观察脉络宁对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成冷藏组、血液灌注组和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每组6只。将每只猪的左后肢离断室温保存3h后,冷藏组置于4℃冷藏,血液灌注组用血液灌注、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用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灌注6h后,采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离断肢体骨骼肌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RT-PCR检测离断肢体骨骼肌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液灌注组、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均较冷藏组肌纤维整齐、肌节完整、线粒体肿胀程度轻,且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情况优于血液灌注组;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3组的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同时血液灌注组和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的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冷藏组,且脉络宁联合血液灌注组表达水平低于血液灌注组。结果提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中,脉络宁可显著减轻断肢骨骼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断肢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18日进行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50例,每例取血4mL,分别置入2个试管,其中1个试管作为观察样品,振荡使其溶血,另1个试管作为对照样品,至肝素抗凝管中,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2类血标本。检测指标为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血钾(K+),比较2类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样品与对照样品的ALT、AST、ALP、LDH、GLU、K+、UA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TC、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标本溶血的影响,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标本溶血。  相似文献   

13.
手部离断再植术后温度测定与血运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肢、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重建和血运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再植指和断肢的成活。而对再植断肢或断指的温度测定与动态观察,则是反映再植断指或断肢血运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指标和有效观察方法。自1990年以来,应用TW-5型多功能电子体温监测仪对27例手部离断再植病例再植断指进行定时、连续温度测定,以作动态观察,并分析其测定结果和血运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部离断再植术后,对再植指进行定时,连续温度测定,有助于及时发现、避免和消除影响再植断指血运的各种内外因素,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现象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预防溶血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来本院上岗前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每例采血5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标本7项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ALT、AST、ALP、GLU、TC、TG、LDH。实验组人为使其溶血,对照组常规处理,两组标本均测量5次,取平均值进行计算比较。结果 ALT、AST、ALP、LDH、GLU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G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控制好血液标本,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溶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中医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评估其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仅麻醉及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建立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再灌注即刻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10mL/kg,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即刻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测定血液髓过氧化酶、乳酸脱氢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再灌注1周后,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氧化氮及丙二浓度、钙离子负载,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腓肠肌组织中bcl-2mRNA和bax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依达拉奉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钙超载,减少血浆一氧化氮的大量生成,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弱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断肢再植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背景:虽然对于单一组织的冷冻保存获得了空前的成果,并且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是对于复合组织的冷冻保存及应用还鲜有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深低温冷冻不同复温方法下兔肢体再植后血管形态学变化,找出一种对复合组织中血管损伤最小的复温方法,从而为深低温处理后断肢再植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慢速冷冻-慢速复温组、慢速冷冻-快速复温组,均给予大白兔右后肢自膝上1 cm处离断。慢速冷冻两组复温后均行断肢再植,再植肢体成活6 h后给予再次离断右后下肢。3组兔断肢均取股血管组织采用染色光镜及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大体观察,光镜病理计分结果用显著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慢速冷冻-慢速复温组、慢速冷冻-快速复温组兔肢体再植6h后的病理变化(大体标本、光镜、电镜)均较对照组差,但慢速冷冻-慢速复温组与慢速冷冻-快速复温组相比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较好,细胞器破坏较少。证实,经过深低温冷冻-复温处理后兔断肢再植6 h,离断肢体血管组织能保持一定的结构完整性,再植后6h兔肢体获得成活,且慢速冷冻-慢速复温组更为适合离断肢体的保存,为深低温处理后离断肢体行断肢再植远期成活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深低温保存大鼠断肢再植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11在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低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依达拉奉组3组,每组12只。②对照组只显露股动静脉而不结扎,其他2组大鼠截断右后肢,对断肢进行深低温冷冻保存处理(自结扎股动静脉至深低温保存约2h)。③1个月后,将冷冻保存的断肢复温、灌洗液洗脱,依达拉奉组所用灌洗液中含依达拉奉0.5mg/kg,行自体肢体回植(自液氮中取出肢体至恢复血供约2h),恢复肢体血供4h后取材,骨骼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线粒体ATP酶活性,测定胫前肌含水量,光镜观察各组骨骼肌肌组织的结构改变。结果: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骼肌丙二醛含量:依达拉奉组低于冷冻组[(10.37±1.25),(15.36±1.28)μmol/g,P<0.01]。②骨骼肌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依达拉奉组高于冷冻组[(206.2±45.2),(72.7±32.5)μkat/g;(83.9±5.2),(70.5±8.0)mkat/g;P均<0.01]。③胫前肌湿/干质量比值:依达拉奉组低于冷冻组(4.89±0.82,6.38±0.63,P<0.01)。④光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组骨骼肌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冷冻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肢体再灌注后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对骨骼肌造成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断肢再植动物实验及断指再植临床病例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观测静脉回流的价值,探讨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方法:32只兔,分4组,对照组、常规断肢再植组、股动脉和小静脉组、股动脉组,每组8只。手术后均于同一肢体远端注射^99Tc^m-MIBI,动态观察肝显像情况。结果:根据肝脏放射性显像的快慢及浓聚程度分为0,Ⅰ,Ⅱ级,对照组和常规断肢再植组均为Ⅱ级显像;支动脉和小静脉组为Ⅰ级显像;股动脉组加级显像。3类显像对应的截肢率为:0,50%(4/8),100%(8/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6.66,P&;lt;0.01)。结论:断肢(指)再植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能及时、客观地反应术后静脉回流状况,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断肢(指)再植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辉 《现代护理》2003,9(11):893-894
目的 通过对断肢(指)再植患者的健康教育,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断肢(指)再植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病人进行有计划健康教育,成活53例,失败3例。成活率94%。结论 采取正确有效健康指导,可减少血管危象等并发症。提高断肢(指)再植成活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检验科收治的2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标本6mL,分别放于3个试管中,并参照放置1h后的测定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结果血液标本放置3h后,GLU指标的检测结果与1h后的血液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后,ALP、ALT、AST、ALB、TP、BUN、GLU指标的测定结果与1h后血液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4h后,P、Ca、ALP、GGT、ALT、AST、ALB、TP、TBIL、BUN、GLU指标的测定结果与1h后血液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IL、UA、CHOL、TG的测定结果与1h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影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