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先天脾胃虚弱以及后天肝气不舒、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指出"气郁""湿郁"以及"诸郁并存"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从解郁入手,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法、健脾化湿法以及疏肝健脾、清热燥湿法进行综合调治,临床收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王震 《山东中医杂志》2022,(4):424-427+437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马骏教授从脏腑论治郁病的经验及特色。马老认为郁病与肝、脾胃、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郁病的病机多为脾胃失和、心脾两虚、肝脾同病、心肾不交,其中脾胃为郁病之本,故治以调脾、疏肝、养心、护肾,兼以对药“七情相合”,根据临床辨证以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四逆散、芩连温胆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仙汤等为主方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腹泻(简称甲亢性腹泻),属于中医“瘿病”“泄泻”范畴。李乃卿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核心病机为土气郁结、中焦失运,病因有虚实不同,实责之于气滞、湿、热,虚责之于脾虚。李教授临证强调从“夺之”论治,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法,包括疏肝运脾,夺气之郁;清热燥湿,夺湿热郁;健脾化湿,夺湿浊郁,以恢复脾胃升降之能,取得较好疗效。结合临床病案对李教授基于“土郁夺之”治疗甲亢性腹泻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总结杨群玉教授治疗脑卒中后情志障碍经验。杨群玉教授以“因病致郁”认识病机,认为卒中后抑郁根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心神失精血滋养,加之痰瘀互阻络道,阴阳失交;卒中后焦虑根本病机为肝肾阴亏,痰、郁、瘀结聚,心脾失养,虚阳浮越。依据虚实分立方药,标实宜“和解”,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和解枢机,清热通络安神;本虚在肝肾精血俱亏,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二至丸与左归饮,降逆冲,振心阳,养肝肾之阴精,清浮越之虚火;治疗全程不忘祛痰化瘀,以枳术丸调理脾胃,健脾祛湿杜生痰之源;调整生活方式,防中风反复。  相似文献   

5.
刘小溪 《吉林中医药》2009,29(5):424-425
中医治疗抑郁症多集中于疏肝理气、宁心安神、滋阴补血、补气健脾、化痰开窍等5个方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及组方有一定规律,疏肝理气药多与滋阴补血药、宁心安神药多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周仲瑛教授门诊治疗糖尿病的病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病机、病理因素、用药特点。结果发现,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以肝肾阴虚、气阴两伤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虚、热、瘀、湿、痰、风、郁;用药主要涉及清肺润燥药、清热燥湿药、凉血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生津止渴药、利水通络药、化湿健脾药。  相似文献   

7.
李振华认为,脏躁是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伤欲哭、时时欠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神志性疾病.脏躁病因与情志、体质因素有关,肝郁脾虚是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清心豁痰为主,并自拟清心豁痰汤加减治疗,取其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清心安神的功效.本法体现了李振华"百病皆有痰作祟,顽痰生怪病"的辨证思路和"杂病多郁,安中可解郁"的治疗理念,并指出"痰"和"火"是脏躁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临证应在疏肝健脾的同时,灵活运用清心化痰药物,达到"标本兼治"功效.  相似文献   

8.
黄福斌教授认为久泻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虚实夹杂为多。治疗以健脾运气,化湿利湿为基本治法,辅以温肾、疏肝、化滞、活血等。临证善用风药,升脾燥湿;补通兼施,动静结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郭诚杰教授认为痹证皆由正气不足,腠理空虚,不能御邪,以致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致病,病机多虚实夹杂,虚、郁、瘀互为交错,病位多在肝肾。郭诚杰教授谨守病机,提出痹证以经脉痹阻为核心,正气不足为基础,提出“以肝为枢”的理论指导痹证治疗,治疗原则以“疏通调补”为主,主要治法囊括疏肝、调肝、通经、通气、补气血、补肝肾、滋阴等,临床重视精准辨病辨证,倡导分期论治,针刺以循经取穴为主,用药擅长以生麦芽疏肝、温药除痹,同时配合调畅情志,运动锻炼,顾护正气以防止病情反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常法与变法”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具体临床应用。GERD致病原因复杂,其基本病机为脾虚失运为本,肝郁气逆为标,二者互相影响,治疗时常需兼顾常法与变法。常法有四,即辨证为湿热蕴结证时,选用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以清热化湿开窍; 辨为脾虚气滞证时,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以健脾燥湿行气; 邪气弥漫,辨为湿阻三焦证时,则用三仁汤加减以宣通三焦利湿; 中年女性,辨为肝郁气逆证时,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肝和胃降逆。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有是症,用是药。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故以通心阳、清心火、调肺气、滋肾阴为治疗之变法,且注重患者自身调护,以减少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抑郁为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高敏教授认为帕金森病抑郁为中医“颤病”及“郁病”的合并病,可将其命名为“颤郁病”;颤郁病的发病因肝血亏虚,肝脉失养,肝失疏泄,风动成颤,滞而成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认为治疗颤郁病需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参考“五脏相关学说”,从肝论治,采用补肝阴、疏肝气、清肝热、化肝瘀等治法,以补肝与疏肝活血相须为用,使肝之气血阴阳协调,则病症缓解。  相似文献   

12.
从痰论治抑郁症相关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等范畴。古代医家对抑郁症早有认识,《丹溪心法·六郁》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临床上多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抑郁症。笔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复杂,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痰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玉洁教授从肝论治抑郁症的经验。对刘教授两年来治疗抑郁症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围绕从肝论治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疏肝利胆、和解枢机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自拟四逆香佛二花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用温胆汤加减;柔肝健脾、养血安神用逍遥散加减;养肝补肾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总结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的主要伴随症状、配伍用药及服药方法和使用剂量上的古今差异。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的病机为少阳胆热内郁,热扰心神;临床选方的关键为脉弦、口苦、口干、便干、烦躁;古方多配伍清热药,现代多配伍安神药;古方使用剂量小于现代。  相似文献   

15.
乳腺小叶增生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高建东教授抓住其“肿郁、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的病机特点,以调理冲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加减自拟成方治疗,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略论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盈 《陕西中医》1996,17(3):135-135
<正> 张锡纯临床善用龙骨、牡蛎,且两药往往同用治疗各种疾病。张氏认为两药质相同,性相近,功相似,合用相得益彰,“每能益其功而又补各自之不足”。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略论张氏合用龙骨牡蛎的特点。 1 敛汗 张氏视龙骨,牡蛎为止汗要药,认为“其味咸质粘,最具翕收之力”能收敛元气,止汗液,常与具有酸收之性的山萸肉合用,一般多入复方中,也可重用两药,单独煎服以敛汗。 2 摄血 张氏认为“龙骨,特蛎最能摄血之本源,况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积,二药  相似文献   

17.
周亚滨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运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周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肝相关,病机多为痰气交阻、心神不宁,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解郁化痰,宁心安神之法,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曾松林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经验。曾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司是本病病机的关键,同时又与肝密切相关,临床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降逆制酸为主要治则,兼除病理产物,临床用药多予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之品,根据兼证佐予清热、化湿、消积、活血通络等药,同时强调饮食调摄及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病”的范畴,有关中医药抗抑郁的报道多见于疏肝解郁类,有学者认为郁病多伴有气郁湿阻的病机特点,采用行气化湿、醒脾开郁的方法治疗,方药由不换金正气散加减,由木香、香附、藿香、白豆蔻等药组成,临床疗效明显。本实验采用经典的评定抗抑郁药物的动物行为学指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不同医家治疗郁证的案例分析,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实用性的参考。方法:利用频数分析法分析47位医家的68例医案。结果:68例郁证医案主要治法为疏肝理气法、养心安神法、清热安神法、补益气血法、清热化痰法、理气化痰法、行气活血法、健脾益气法、滋阴养血法、和胃通降法、疏肝健脾法、安神定志法、宽胸理气法、清热燥湿法、活血祛瘀法、清肝泻火法等,共16种,极少数涉及调和阴阳法、温补肝阳法、调理冲任法和补益肝肾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疏肝理气法和益气安神法。郁证治疗用药类别涉及16大类,共148味,其中最常用的为补虚药,使用频次为252,占总使用频次的25.35%,其次为安神药,使用频次为155,占总使用频次的15.59%。郁证治疗用药频次超过20次的有14味,其中使用最多的前5味药为柴胡、甘草、酸枣仁、郁金、白芍。属甘味的最多,占64.29%,其次为辛、苦、平。主要归脾经、心经和肝经。结论:近现代医家治疗郁证,主要运用补虚、安神等药物,多归脾经、心经和肝经,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