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食品、粪便等环境中,以及健康人和动物的胃肠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1-2])。患者外伤后侵入伤口并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入血,菌血症患者可发生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而迅速死亡。肝硬化、胃肠道恶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切口较深的重大外伤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易发生产气荚膜梭菌感染~([3])。目前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致死病例罕见,现报道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致死1例。  相似文献   

2.
<正>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主要引起气性坏疽、坏死性肠炎、肝脓肿等疾病。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菌血症罕见[1]。国内由该菌与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液感染目前尚未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心衰患者因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菌血症,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农民。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余。入院前10天病情加重,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入睡,伴腹胀、食欲减退,于2014年7月4日晚收入我院心脏内科。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心率失常、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既往有小肠疝气、关节炎等病史。查体:体温36.5℃,血压100/75 mmH g,心率132次/分钟,心律绝对不齐,双下  相似文献   

3.
正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及粪便中,是胃肠道正常菌群。有研究报道显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罕见(约占血流感染的0.017%)[1-3],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潜在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及与癌症相关的放化疗和患者,常导致较高的病  相似文献   

4.
胸腔积液患者通常不入内科重症监护室(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MICU)治疗,除非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引起的严重血胸,需要监测出血量、大量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已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者,才收入MICU。然而,MICU中的许多患者常有慢性疾病,并存或并发胸腔积液在MICU是常见的。Manison等报道MICU患者中62%伴胸腔积液。因此,胸腔积液在MICU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存在于土壤及人或动物的肠道中,属肠道正常菌群成分。主要由于患者外伤后通过伤口入侵迅速繁殖,造成严重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入血少见,本院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80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例第三梭菌血流感染患者并复习文献,提示在临床诊治中第三梭菌也是血流感染的致病菌。方法 介绍1例在胰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出现第三梭菌血流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好转的老年女性患者。并以“第三芽胞梭菌”“第三梭菌”“Clostridium tertium”为关键词,检索1963—2022年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相关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第三梭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例68岁女性患者以腹泻伴发热为主要表现,血培养为第三梭菌,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好转。复习文献并结合此例患者共35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为1日龄至82岁。原发感染部位以腹腔(25.7%,9例)、肠道(25.7%,9例)为主。20例(57.1%)患者血常规提示存在粒细胞减少。13例(37.1%)患者血培养结果示合并其他细菌。第三梭菌感染若及时治疗预后较好,33例(94.3%)患者血流感染治愈。结论 第三梭菌血流感染较为少见,危险因素以肠道黏膜损伤为主,临床需加深对该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粗大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环境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中,为胃肠道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在患者外伤后侵入伤口并繁殖迅速,造成严重的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入血较少见,我院从临床患者阳性血培养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拟"急性腹膜炎、左侧腹股沟嵌顿疝"收入院。入院查体:T 37.2℃,P 145次/min,R 22次/min,BP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足气性坏疽患者的诊疗过程。方法 2018年6月8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例外伤深部创伤合并感染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清创的同时送检微生物需氧和厌氧菌培养。结果患者为77岁男性,因"左足扎伤后流脓、发臭1 d"入院。无菌操作采集脓性分泌物送检并进行厌氧菌培养;镜检鉴定结果显示,油镜下可见产气荚膜梭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鉴定编码:0407545232522)。该患者诊断为足气性坏疽,经及时清创联合抗感染、给予氧气、持续负压引流冲洗等治疗后,患者于7月7日好转出院。结论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足气性坏疽发病急、进展快,来势凶猛,本例患者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大大降低了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3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占24.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合并基础疾病、大面积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6.67,P=0.00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46,P=0.001)、有吞咽困难(OR=2.51,P=0.022)、有意识障碍(OR=1.68,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2.16,P=0.021)及合并基础疾病(OR=1.57,P=0.00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3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303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依次为:结核性胸腔积液127例(41.9%),恶性胸腔积液75例(24.8%),心功能不全35例(11.6%),肺炎旁性胸腔积液30例(9.9%),结缔组织疾病17例(5.6%),低蛋白血症15例(5.0%),外伤性2例(0.7%),不明原因乳糜性2例(0.7%)。结论结核和恶性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尽快鉴别二者是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的要点。方法对160例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74例,其中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0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4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18例,自发性气胸8例,心源性肺水肿6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6例,其他病因12例;慢性呼吸衰竭86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64例,间质性肺疾病8例,硅肺、石棉肺6例,其他疾病8例。动脉气血分析:Pa02〈8.00kPa、PaC02正常为I型呼吸衰竭者70例;Pa02〈8.00kPa、PaC02〉6.67kPa为Ⅱ型呼吸衰竭者90例。160例患者经积极救治后6例死亡(4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2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3.75%。其余154例均存活。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病因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心肺联合超声观察急诊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心肺超声表现。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急诊科53例AECOPD患者行心肺超声检查。肺超声征象包括:胸膜线、肺实变、胸腔积液、气胸。以胸部CT为参照,得出肺超声对不同病理改变的诊断效能;超声心动图测量腔室内径和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结果肺超声阳性者51例(96.2%)。31例(58.5%)可见"波浪状"胸膜线。AECOPD合并肺部感染39例,肺超声灵敏度92.3%、特异度92.9%;肺间质纤维化13例,肺超声灵敏度100%、特异度97.5%;胸腔积液19例,肺超声灵敏度100%、特异度100%;气胸1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的肺动脉收缩压高于不合并感染组。结论心肺联合超声能够同时评估AECOPD患者的心肺状况。AECOPD有其特征性的肺超声表现,肺超声对其合并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感染可能导致AE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E)的认识,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肺栓塞误诊为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误诊为肺炎2例,肺部感染16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AECOPD)各2例,胸腔积液查因4例。院内、外分别误诊18例和10例。28例中D-二聚体升高者26例。入院时X-线胸片:肺部炎症改变19例,并胸腔积液16例,肺结核1例,肺部肿块2例。螺旋CT:28例均有肺动脉栓塞改变,其中2例合并肺不张,4例合并心包积液。肺通气灌注扫描:12例均为阳性表现。结论:降低肺栓塞误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者,如有可疑或无法解释的临床表现,及时筛查D-二聚体,阳性者高度怀疑肺栓塞,再行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扫描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孟家晓  龙显荣  余庭山 《新医学》2010,41(8):515-518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老年肺部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CT资料。结果:72例中恶性肿瘤31例(43%),肺结核28例(39%),肺部炎性病变13例(18%)。单侧胸腔积液45例,双侧胸腔积液27例,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中、大量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58%)。上肺叶病灶合并胸腔积液者多为肺结核(92%),下肺叶病灶合并胸腔积液者多为恶性肿瘤(59%)。不规则胸膜增厚、纵膈胸膜增厚者多为恶性肿瘤(80%)。结论:详细分析胸腔积液、原发病灶和胸膜增厚的CT特征,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氨基末端B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老年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住院老年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及其他生化结果。结果: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2885±4697pg/ml2725±4600 pg/ml,P0.05);心源性胸腔积液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胸腔积液(P0.001);在诊断心源性胸腔积液方面,血清、胸腔积液NT-proBNP cutoff值分别为1563.0 pg/ml、1500.5 pg/ml;以NT-proBNP浓度1 500 pg/ml为判断心源性胸腔积液的截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92.3%和83.1%。结论:检测胸腔积液NT-proBNP有助于鉴别老年患者心源性因素所致的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4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44例患者中,恶性病变33例,其中腺癌20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3例,鳞腺癌1例,胸膜间皮瘤4例,淋巴瘤1例;10例良性病变中,结核8例,化脓性炎症2例;1例未能确诊。44例患者中43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97.7%;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恶性病变占75.0%,结核占18.2%。并发症少,出血、疼痛、发热、胸腔内气体残留均极轻微且很快消失。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表现与CT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3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根据NCP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13)普通型(31例)、重型(11例)和危重型(8例),分析CT影像学表现。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CP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有49例(77.8%),咳嗽36例(57.1%),乏力10例(15.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54例(85.7%),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8例(28.6%),C反应蛋白升高33例(52.3%)。CT表现为双肺分布48例(96%),双下肺最多见47例(94.0%),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影及纤维化等,其他常见征象包括铺路石征、胸膜平行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增粗征、晕征及反晕征等,有3例胸腔积液均为危重型患者。结论 NCP患者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48例胸液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结果。其中20例胸片示有肺内病变的胸液患者(Ⅰ组)纤支镜诊断肺癌和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40.0%,另28例无肺内病变胸液患者(Ⅱ组)的肺癌和结核的纤支镜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7.5%和0。该结果表明,纤支镜检查不仅对胸片上有肺内病变的胸液有较高的病因诊断率,而且也有助于无肺内病变癌性胸液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艾滋病(AIDS)机会性胸部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AIDS机会性胸部感染55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及X线胸片表现。【结果155例来源于AIDS高危人群,有HIV传播途径历史,并有相应的全身及肺部的临床表现,HIV抗体检测均阳性。X线表现为:肺结核24例(43%),其中小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及条索影12例,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7例,胸内淋巴结肿大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8例(33%),其中两侧肺门及中下肺野网眼状、小片状或斑片状影10例,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毛玻璃影8例;细菌性感染7例(13%),其中片状实变影4例,段或叶分布的局灶性实变2例,空洞1例;真菌性感染6例(11%),其中肺间质网状影3例,胸腔积液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AIDS机会性胸部感染的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其高危人群有久治难愈的肺部症状,应首先考虑肺部机会性感染,确断还必须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和HIv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OVID-19合并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心脏损害早期识别的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我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等资料,心脏彩超主要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总体纵向应变(GLS)。分析COVID-19早期心脏损害的发生情况,比较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GLS作为COVID-19合并早期心脏损害表现的可能识别指标,并进一步分析COVID-19早期心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例COVID-19患者包括2例重型、8例普通型和2例轻型,所有患者肌钙蛋白Ⅰ、LVEF均无明显异常。但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及GLS的异常率均为33%,肌酸激酶同工酶与B型钠尿肽的异常率均为8%;COVID-19早期心脏损害可能指标GLS的绝对值与年龄、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存在负相关(r=-0.795,-0.816,-0.917,P < 0.05),与血钾存在正相关性(r=0.73,P < 0.01)。结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及GLS在COVID-19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异常比例,可能作为早期心脏损害识别指标。在肌钙蛋白Ⅰ、LVEF未见异常的COVID-19,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的是否存在窦速、新发异常改变、GLS的异常,有助于对COVID-19心脏损害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