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贫血的疗效。方法SLE患者26例给以清瘟败毒饮加减,并予强的松内服。结果26例中除1例并发溶血危象死亡,其余25例炎症指标(ESR、IgG、IgA)及贫血指标(RBC、Hb)治疗后均得到改善。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具有抑制SLE活动性及改善造血微环境,从而改善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贫血的疗效.方法 SLE患者 26例给以清瘟败毒饮加减,并予强的松内服.结果 26例中除 1例并发溶血危象死亡,其余 25例炎症指标 (ESR、 IgG、 IgA)及贫血指标 (RBC、 Hb)治疗后均得到改善.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具有抑制 SLE活动性及改善造血微环境,从而改善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12):1628-1629
目的:探究采用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利阴活血方剂,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SLEDAI体征变化,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和C4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1.25%;治疗组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降低尿蛋白、IgA、IgG,升高补体C3和C4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高锐  高珺   孙玲  沈建军 《陕西中医》2022,(8):1060-1063
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证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气阴两虚证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片)和试验组(醋酸泼尼松龙片+参芪地黄汤加减),各53例,共治疗12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肾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出院后10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水平高于对照组,IgA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证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IL-6、IL-1)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及IgG、IgA、IgM、C3、CRP水平(值)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清瘟败毒饮)18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上述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a、IL-1、IL-6和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G、IgA、IgM、C3、CRP水平(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可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组(治疗组)18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后外周静脉血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相近,治疗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均降低,而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疗效,有抑制早期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清瘟败毒饮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湿热蒸盛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联合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恢复时间、手足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IL-6、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IgM、IgG、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的6.5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蒸盛型小儿手足口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加快患儿恢复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慧娟  王晋平  陈茹 《四川中医》2007,25(11):20-2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对外周血白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应用常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和免疫学指标的比较表明黄芪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组(治疗组)18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疗程7天,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均降低(P0.05,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组(治疗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无差异,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P<0.01),但同期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均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同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装置+强的松龙注射液+环磷酰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白细胞介素-4(IL-4)、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24 h尿蛋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2组MCP-4、IL-4、SLEDAI评分及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CP-4、IL-4、SLEDAI评分及24 h尿蛋白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IL-4及MCP-4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恢复Th1和Th2细胞免疫平衡,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八珍散加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八珍散,并根据症候加减),每组均为44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胃肠功能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比对照短(P<0.05)。手术前1 d,两组的GSRS评分、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杀伤性T淋巴细胞(CD8+)、免疫蛋白A(IgA)、免疫蛋白M(IgM)、免疫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0 d,两组的GSRS评分、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CD3+、CD4+、CD8+均比手术前1 d低(P<0.05),两组的IgA、IgM、IgG、C3、C4均比手术前1 d高(P<0.05),且观察组的GS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3、C4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4.55%与18.18%,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八珍散加减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可减轻手术对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影响,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张蕾 《陕西中医》2020,(3):346-34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抛掷硬币方式将86例确诊为气滞血瘀证糜烂型OLP的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糖皮质激素使用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体征、血液流变性[血浆黏度(PV)、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1min血小板聚集率(PAG)、细胞(CD3+、CD4+、CD4+/CD8+)和体液免疫(IgM、补体C3)功能。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VAS评分和灰白花纹、充血糜烂和溃疡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性指标PV、ESR、Fib、1minPAG、CD4+/CD8+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3+、CD4+、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气滞血瘀证糜烂型OLP急性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口腔黏膜症状,缓解口腔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变聚集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冷静  王艳梅  李慧 《陕西中医》2020,(5):618-620
目的:分析理肺化瘀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的变化。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3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哮鸣音积分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三烯D4(LTD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低于对照组,环磷酸腺苷(cAMP)、酸碱度(pH)、氧分压(PaO2)、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自血穴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自血穴位注射在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提升血清补体(尤其C3)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调节免疫、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80mg/次,1次/d,口服;环磷酰胺,0.4g/次,1次/周,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0%,对照组治愈率74.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董小天 《陕西中医》2020,(7):932-934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联合西药伐昔洛韦胶囊治疗复发型口唇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免疫指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复发型口唇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指标和复发率,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C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疱疹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随访8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补体C3、C4水平均升高,研究组补体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其中CD3+、CD4+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 研究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胶囊联合扶正解毒汤治疗复发型口唇疱疹可缩短病程时间,降低口唇疱疹的复发率,改善补体水平,有效调节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8例伴有阴虚内热证的活动期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知柏地黄汤,随辨证加减,1剂/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补体C3,C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及激素用量。 结果: 治疗后8,12周治疗组SLEDAI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C3及C4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I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每日强的松用量及使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采用加减知柏地黄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活动期SLE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王霞  甘琴霞  李娟 《陕西中医》2020,(12):1722-172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血液微循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补体C3和C4水平,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D-二聚体、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IL-2、IL-10、MMP-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补体C3和C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免疫功能及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