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晓风  吴友良  彭尧  张浩 《中国药师》2010,13(11):1681-1682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临床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残留液、同批号原包装输液及空白输液器的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监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为63.6%,热原不合格率为6.2%;同批号原装输液热原及不溶性微粒复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批号空白输液器热原复查符合规定。结论:临床输液配伍后多种因素所致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的输液热原样反应已成为我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郑维国  栗家言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71-2372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指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由于热原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因此临床上有时也将输液反应称之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反应的一部分。输液反应的类型有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由微粒引  相似文献   

3.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但在输液过程中 ,因种种原因 ,有时会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使病人出现发热、寒颤、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和虚脱 ,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引起输液反应主要是热原污染所致。现将污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归纳如下。1 输液质量  输液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热原。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把好原辅料质量关 ,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 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破损污染热原  注射液在运输或从药库、药房发现时 ,液体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可能造成瓶子烈痕和瓶盖松动漏气而被热原污染。此外 ,由于贮存环境不当或…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法是门诊病人治疗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我院近5年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共发生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78例,现将有关资料及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性3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5岁.反应发生时间最短8min,最长135 min.发生季节 4~10月49例,11~3月29例,所有病例治疗后全部恢复.2 原因分析①热原因素: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引起寒战高热,皮肤苍白,血压快速上升,严重时患者有昏迷,称为热原反应.为主要的静脉输液反应之一.热原是细菌的内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外周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停止排泄,临床出现畏寒及战栗,同时内脏与肌肉的分解代谢加强产热而体温升高.②微粒异物因素:当液体中含有一定量微粒异物输入人体后引起热原样反应,如畏寒发热等症状,并可引起变态样反应和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为微粒异物因素所致.③微粒液体配伍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兰  袁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40-164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输液微粒是一种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多在1~15um,少数可在50~300um[1],主要包括 :尘埃、碳墨、橡胶屑、玻璃颗粒、碎片、纤维、药物结晶等 ,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血管栓塞、肺部肉芽肿、癌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严重危害。因此 ,临床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问题 ,必须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做到有的放矢。1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1.1药液的生产、贮存与微粒 :(1)药液生产 :存在空气、水、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污染 ,药液中可混入异物和微粒。(2)药液贮存 :由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  相似文献   

6.
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和预防对策。方法:收集门诊,病区发生的输液热原反应173例,对相关输液作内毒素,微粒和澄明度检测,并考察配伍药物,病人因素,环境及气候影响。结果:发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其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增加,且配伍药物种类,操作是否规范,病人年龄,环境及季节因素等对热原反应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输液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配伍药物的合理性是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20例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热原反应、微粒反应、输液操作不当相关。结论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热原反应、微粒反应、输液操作不当是造成老年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不良反应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秋香 《海峡药学》2010,22(3):26-27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分析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结果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大输液本身的因素、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微粒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相似文献   

9.
5年输液反应送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找出引发输液反应原因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对全院 2 0个临床科室送检 5 8例输液反应结果分析 ,检出阳性率及输液反应发生与联合用药关系。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 2 5 .86 % (15 / 5 8) ,而其中因输液污染而引发的反应约占 1/ 4,而非污染引起的反应约占 3/ 4。结论 :输液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最主要的是联合用药造成的热原累加和不合理用药及操作不规范引起污染 ,其次为患者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反应为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 ,输液反应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 ,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 ,也很复杂 ,它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 ,而是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探讨、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将有助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1 原因分析1.1 药物因素1.1.1 微粒异物 研究表明 ,微粒异物注入人体后 ,可引起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等疾病 ,甚至危及生命。鉴于微粒异物的危害性 ,各国药典对大容量注射剂的微粒数限度都有要求。但对小容量注射剂及粉针剂至今仍没有规定。现今 ,静脉给药时常常是多种药物配…  相似文献   

11.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析引起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临床输液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以制订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输液大厅应加强相关管理。  相似文献   

12.
输液中联合用药引起输液反应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输液中联合用药引起的热原反应及不溶性微粒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鲎试剂测定输液中加入药物后内毒素含量的变化 ,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 加入品种多或粉针剂总量大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 ,不溶性微粒增加 ,反之则变化不大。结论 联合用药品种不宜过多 ,否则可因各药物致热物质累加和不溶性微粒增加而引起热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输液是将较大剂量的注射液,通过输液器等器具直接由静脉滴注入体内的一种给药方法。该方法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但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因输液给药直接进入体循环,也使其成为风险较大的一种给药途径,较易发生输液不良事件。因此,对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制订相应对策,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1药物因素1.1热原物质累加输液中致热原超标是引起输液反应重要原因。单种输液  相似文献   

14.
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疗法中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和使用操作的规范化以及一次性输液器的推广使用,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不断下降、但同一批产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散在性输液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就临床散在输液及应的原因及对策作一初步论述。1散在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1.1批产品内自身热原水平的不均一性,这是导致临床散在输液反应的重要原因。该输液反应具有热原反应的典型特征[1]。由于输液制剂生产过程的多环节性,配制过程、输液瓶处理效果、生产周期等都直接影响到细菌性热原的污染机率,且这些因素的偶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邓妮燕  蒋湘云 《贵州医药》2002,26(7):644-645
输液剂是供静脉滴注用量较大的注射液。由于输液剂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其质量要求严格 ,对无热原及无小微粒异物要求更为突出。国内近年来对输液微粒污染的体外研究比较多[1,2 ] 。鉴于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仅 7~ 12 μm ,如果输液剂中的微粒 ,其直径在 5 0微米以上者会产生损害作用 ,尤其是对大量使用输液的病人。现就其危害、微粒来源、进入途径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999~ 2 0 0 1年 ,据不完全统计临床发生肉眼观察橡皮塞脱落共 15 9例 ,发现后及时更换液体 ,未进入体内 112例 ,未及时发现自有记录记载 4 7例。其中成人 39例 ,儿童 8例 ,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输液反应116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反应是指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笔收集了从1998-2004年在我院及奎屯区诊所、门诊部发生的输液反应116例,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有:①药品的质量;②输液用具;③过敏反应;④输液环境;⑤配置操作。本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供医护人员参考,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韩颖 《黑龙江医药》2005,18(3):226-227
输液是一种静脉滴入的较大剂量的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使输液中各种微粒异物亦随之大量进入体内血管中,进入血管的微粒异物1μm以上的不被吸收,引起肌体损伤。60年代后医药界对输液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控制和减少微粒污染引起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