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液反应残留液过滤前、后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几种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数和经空白输液器再次过滤后的不溶性微粒数,同时对空白液体测定其过滤前及用残留输液器过滤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增高,经空白输液器过滤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减少,而空白液体经残留输液器过滤后不溶性微粒数也明显增高。结论:临床使用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应考虑微粒相加问题;建议输液器中再增加一个过滤器。  相似文献   

2.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液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输液器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们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摸索出一种结果准确,操作简单的输液器热原检查方法,介绍如下。1试剂与材料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3瓶。输液器(同一批号)3套。1 ml无菌无热原的针管4支,鲎试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以前 ,人们较多关注输液自身的微粒 ,而忽视输液器具带入的微粒。现在 ,随着新型的输液器排气上加装了微孔滤膜 ,带入的微粒减少。本文对输液器改进后对输液不溶性微粒及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验证。1 方法及结果1.1 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取不同批号的输液 ,经澄明度检查合格后 ,用新型输液器模拟人体输液 ,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液体(容器符合规定 ) 2 5ml ,按中国药典 ( 1995年版 )不溶性微粒的检测方法检测。将未用新型输液器的输液作对照 ,未输注的液体作空白对照。各检测 3批 ,结果见表 1。表 1 不溶性微粒检测结果粒检品 >1 0 μm微粒总…  相似文献   

7.
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和预防对策。方法:收集门诊,病区发生的输液热原反应173例,对相关输液作内毒素,微粒和澄明度检测,并考察配伍药物,病人因素,环境及气候影响。结果:发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其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增加,且配伍药物种类,操作是否规范,病人年龄,环境及季节因素等对热原反应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输液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配伍药物的合理性是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例盐酸氨溴索致儿童呼吸困难的原因。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8年6-8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出现呼吸困难的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索输液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定义及临床特征的文献,通过排除法得到可能的原因。结果: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类热原反应最为接近。结论: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有造成过敏反应的危害,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配置输液的要求配置,降低不溶性微粒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司继刚 《中国药房》2014,(19):1812-181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导致热原样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致输液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出热原样反应的发生规律。结果:中药注射剂致热原样反应的因素包括生产储存条件、配置环境、药物溶媒、药物配伍、配置后放置时间、输液器、滴注速度等。结论:不溶性微粒所致热原样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但临床往往将其误为热原反应。地塞米松是对抗热原样反应的常用有效药物。临床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减少中药注射剂热原样反应和不溶性微粒损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流经不同洗涤方法的输液器和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测,并就如何减少输液器引入不溶性微粒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和材料:微粒计数仪(ZWF-4型,福州天宝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输液管,一次性输液器,0.9%氯化钠注射液。2.方法与结果:ZI不同洗涤方法的输液器对输液不溶性微粒量的影响:抽取供临床使用的乳胶管接在泡法清洗,分别按净化水冲洗组、蒸馏水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每套各用500ml不同水冲洗,121℃30Win灭菌,取上述3组格波器及一次性输液器,分别模拟临床流满给药方法,用符合…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注射用具和玻璃注射用具对输液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注射用具因使用方便 ,防止临床交叉感染 ,减轻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而被医疗单位广泛使用。为了临床用药安全 ,我们除对本院的输液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检查外 ,同时不定期对本院使用的注射用具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项目检查 ,以考察其质量。结果显示一次性注射用具在细菌、热原方面均符合质量要求 ,但在不溶性微粒方面除一次性输液滴管符合规定外 ,其他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都超过《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的规定。1 仪器、实验用具及用液1 1 仪器 ZWF— 4C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天河医疗仪器研…  相似文献   

12.
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液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轻者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重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2 0 0 2年 5月 ,我院 6个科室连续发生 15起输液发热反应 (下称输液反应 )。有 2起残液中分离出细菌 ,2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我们对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 调查方法1.1 对残液及同批号未启用溶液进行无菌及外观检查。1.2 对发生输液反应所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及同批号未启用输液器、注射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1.3 对输液环境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有关物体污染情况进行细菌培养 (治疗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鲎法和家兔法对大输液中的热原考查,说明含糖大输液中的热原主要来源于注射用糖本身。建议中国药典再版时,在注射用精质量标准中增加一项热原检查。临床输液发生热原反应的原因,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对由于注射用糖导致的热原反应报道尚少。我院在去年二、三月份,自制5%、10%葡萄糖输液制剂六批,共1592瓶(500ml装),鲎法检查热原均呈阳性,家兔法对照不符合规定,其中批号890318—6送乐山市药检所家兔法复查证实,热原不  相似文献   

14.
655例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规律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655例临床输液反应,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输液内毒素超标为1.05%(7/665),输液瓶松盖、漏液或出现裂纹5.28%(14/265),输液残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为15.55%(79/508),输液残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率为45.17%(173/383),输液反应病人三联以上用药为55.21%(270/489),输液器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6.73%(36/535)。结论:加强输液疗法操作化操作,减少联合用药种数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院在春夏两季有时出现临床输液反应,特别是春季发生率会高一些,而且其反应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批号的输液中,分布的科室也不同.为了查找原因 ,我们对每批号出现的反应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是对发生反应的余液进行热原实验和微粒检查,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15例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凤雏 《中国药业》1999,8(7):34-35
目的:探讨连续发生的15例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抽取输液反应病人残留药液及输液器材,分别按照《中国药典》及卫生部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无菌和热原检查项目不符合规定。结论:这15例输液反应主要是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灭菌不严,含有细菌、热原等所致。  相似文献   

17.
郭丽珍 《海峡药学》1997,9(1):80-82
1990年起我院开展输液反应监察工作,通过对输液器及输液反应剩余液进行鲨试验和微粒检查,1992年发现输液反应与输液器质量有关[1];进一步监察发现输液反应中有一部分不是热原或微粒引起,而是药品的不良反应。现将几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1986~1996年我院护士送检的输液反应136例,男87例,妇49例;年龄岁~81岁,本要临床症状是寒颤、发热。2.实验材料:堂试剂:规格0.1ml/支,灵敏度0.5Eu/ml,厦门鲨试剂厂或福州东方省试剂厂产品,反应液: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或发热,护士判断为输液反应,立即扎住胶管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不同溶媒配伍后经过不同输液器的微粒变化,探索降低七叶皂苷钠输液微粒数的方法。方法应用不溶性微粒检测仪.分别检查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溶媒混合后输液中微粒数以及各输液通过不同输液器后微粒数的变化。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输液中微粒数增加大于其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输液中微粒数:上述输液分别通过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后输液中微粒数均明显减少;而通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后输液中微粒数均显著增加。结论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溶媒,通过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静脉滴注,可减少进入静脉微粒数,从而减少发生静脉炎。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静脉输液都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临床上还时常有散在性输液反应。我们对两年来发生的 2 0例输液反应进行追踪检查 ,通过检验、分析 ,结果证明输液反应除了热原、微粒引起者以外 ,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6 8岁。上感 4例 ,肝炎 3例 ,肺炎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2例 ,脑栓塞 3例。1 2 材料1 2 1 鲎试剂 规格 0 1ml/支 ,灵敏度 0 5EU/支 ,批号 :990 331;内毒素Ⅰ作标准品效价 ,1EU/支 ,批号 :98112 4 ;…  相似文献   

20.
临床输液质量和应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输注药物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规的给药手段 ,但在应用该手段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进行分析如下。1 输液反应临床上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输液反应。近 5年来 ,我院收集到的输液反应 15 6起 ,每一起反应我们均要求临床将反应液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至药检室。我们根据样品的不同情况 (保留时间、污染程度、存留液的多少等 )分别对其进行 6个方面的检查 :①液体本身外观、微粒及条件符合时的热源 ;②同批号大输液内毒素、微粒 ;③同批号配伍用药与同批号大输液复配后热源、微粒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