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潘旭东,韩仲岩,潘之清我们发现脊髓型颈椎病(C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关系很值得重视:(1)二者易相互误诊,但目前国内将CM误诊为MND为主要倾向;(2)二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认为CM是MND...  相似文献   

2.
运动神经元病与颈椎病脊髓型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目前仍无法医治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而颈椎病脊髓型(CM)则可以采取一系列手段加以控制或使症状减轻。在临床工作中,两者容易相互误诊。有学者认为将CM误诊为MND是主要倾向。本文将我院近5年来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动神经元病的单纤维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探讨单纤维肌电图异常率与其病型、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纤维肌电图技术对48例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24例颈椎性脊髓病(CSM)患者及42名健康正常受试者进行研究。结果MND患者的SFEMG阳性率为73%,CSM患者的SFEMG阳性率为4%。结论SFEMG有助于鉴别MND与CSM。SFEMG异常率与病型无关,与病情有关,提示MND存在明显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脊體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颇为类似,容易将可治的颈椎病误诊为MND,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文本报告7例长期误诊MND的脊髓型颈椎病,并探讨容易误诊的原因及二者的鉴别要点,为早期确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肉病理及其在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67例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肌活检组织的光镜及酶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其中22例作过电镜观察;并与其它易混淆病(成年型脊髓性肌萎缩症、青年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颈椎病和某些较慢性的周围神经病)70例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ND的肌肉病理有其特点,认为肌活检可作为MN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运动神经元病血清特异抗原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运动神经元病(MND)病人血清中是否存在运动神经元特异抗原成分,并探索MND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方法制备5株抗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并证明其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高度特异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应用抗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24B0-McAb,用ELISA法对25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原成分进行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将25例病人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脊肌萎缩症(SMA)及进行性球麻痹(PBP)3组,再按年龄段分3个亚组(<20岁组、20~39岁组、>40岁组)。结果发现85%(22/25)临床确诊的MND病人存在较高浓度的特异抗原成分,MN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对24B0-McAb的反应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S、SMA及PBP亚型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年龄组之间差异虽有显著性意义,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性别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ND病人血清中存在运动神经元特异抗原成分。用抗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以ELISA法检测运动神经元特异抗原可以作为诊断MND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合并两病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两病并存者,年龄偏大,以波及高位颈髓居多,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和上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有助鉴别。结论: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同时存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视运动神经元疾病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经颅磁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应用价值,并对其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经颅磁、电刺激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以及年龄性别等相配匹的30名健康成人分别于外展小指肌、肱二头肌及下肢展短肌表面进行MEP的检测。结果全部病人的MEP都出现异常,表现为潜伏期、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时限增宽,波辐降低或不能引出。磁刺激MEP的CMCT和皮层刺激潜伏期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间有密切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CSM病人的病情。结论MEP在检测CSM病人运动功能方面具有定量评价作用。与电刺激相比,磁刺激MEP能更好地反映CSM病人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1)目的:突发性多发性肌炎(IPM)、皮肌炎(DM)和包含体肌炎(IBM)在形态学上定义明确,但仅有间质性肌炎的诊断标准不够明确。为了确定IBM形态学上的特征,作者用光镜试图探索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对IBM的诊断意义。(2)方法:15例无肌无力的正常对照,12例IPM,14例DM,26例IBM,8例坏死性血管炎(NV),15例神经性肌萎缩(NM),作肌肉活检。除作常规光镜检查外,还作免疫组化研究,用小鼠抗Leu19、Leu2a、CD4、CD16、CD22、CD68、C5b-9单克隆抗体作一抗,再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显色。(3)结果: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阳性率:IBD、DM和NV依次为85%、100%和100%,而正常对照、NM均为0%。(4)结论:在其它方面正常而有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是IBM的病理学特征,所以可能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脊肌萎症(CSMA)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PCR-酶切分析法对7例CSMA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的基因诊断分析,结果 7例CSMA患儿SMN基因7号8号一子PCR产物经DraI、DdeI酶切后,6例仅剩下165bp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ACHT组患者血清Anti-MBP含量与OND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对判断颅脑损伤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分布,研究其在MN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5例不同类型的MN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gMGM1、IgGGM1抗体的水平。结果MND患者血清中IgMGM1、IgGGM1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gMGM1抗体在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患者中阳性率最高,而IgGGM1抗体在MND的不同临床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ND患者脑脊液中IgMGM1和IgGGM1抗体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MND不同临床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ND患者脑脊液中IgMGM1和IgGGM1抗体与血清中IgMGM1和IgGGM1抗体均不相关。结论MND患者周围和鞘内均存在对GM1的免疫反应,并可能参与了MN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Alzheimer型痴呆的髓鞘素蛋白自身应答性T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数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辅助性T细胞(Th1),检查AD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中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单个核细胞(MNC)暴露于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素抗原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含脂质蛋白(PLP)中进行体外短时间培养,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IFN-γ分泌性Th1细胞链,同时检测急性脑血管病(CVD)和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D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MBP应答性Th1细胞链,而其CSF中尤为明显,外周血中PLP应答性Th1细胞亦显著高于OND对照组。结论认为AD患者存在高水平的髓鞘素蛋白自身应答性T细胞反应,且在与CNS紧邻的CSF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计算机诊断系统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本(CIDI-C)/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CIDI-C/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AN)/ICD-10、SCAN/DSM-Ⅲ-R对精神分裂症、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诊断的信度效度。方法 培训5个单位研究者对其单位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  相似文献   

16.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情况。方法:对120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调查。依据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总分划分轻残组,中残组,重残组。以Camberwell需求评定量表(CAN),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S),以及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作为评定工具。结果:CAN需求项目评定结果:3组间家庭照料,日常生活,解决精神症状,了解疾病和治疗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的变化与时间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3、7和14天中血多形核细胞(PMN)、单核细胞(MN)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 卒中组PMN、MN CE11b和CE1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高于对照组,PMN、MN、CD11b和CD18的MFI与卒中后的时间有关。PMN CD11b和CD18的MFI在发病后第3天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基因CTG重复数与EMG,NCV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家系成员三核苷酸重复数CTG(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的变化与EMG、NCV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三个家系的16名成员进行DM基因的CTG重复数和EMG、NCV测定,结果:10名正常人CTG重复数是30个,EMG、NCV正常、5例DM病人CTG重复数均在85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个以上,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枢神经髓鞘的免疫性损伤,方法GBS患者2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组(OND)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33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73份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IgG(MBP-IgG)。结果 GBS患者,OND患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CSF中MBP-IgG阳性经分别为55%,30%和9.1%,GBS患者CSF中MBP-IgG阳性率与发病天线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神经节苷脂(GA)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神经病变患者,发现GA明显增加NIDDM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神经传导速度(NCV)呈不同程度改善。结果提示:在NIDDM神经病变治疗方面,GA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