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在某部军人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部队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军人Pu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方战区某地6160名军人进行PU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胃镜精查、Hp检测。结果 军人PU相关症状发生率(Sc≥5分)18.60%。标化后的PU患病率12.78%,其中军龄1年、南方籍、装甲部队军人PU患病率高。Hp感染率62.67%。Hp感染(OR4.60)、吸烟(OR3.8)、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OR4.3)、驾驶战斗车辆(OR6.0)、经常精神紧张(OR3.7)等与PU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大。辛辣饮食、常饮牛奶、是否独生子女等与PU发生无关。结论 军人PU患病率及Hp感染率均较高。军人PU发病情况在不同军龄、兵种、入伍前地域之间存在差别,Hp感染、军事训练、精神因素、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等与军人PU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队消化性溃疡(PU)复发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南方战区军人近4年PU复发103例随访调研资料。结果军人PU复发率为23.5%,冬季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P<0.01),2007年12月—2008年2月寒潮期间消化性溃疡复发明显高于历年同期。结论军人PU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与寒冷气候(寒潮)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军人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及致病因素,做到早期预防,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本文对军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如:兵种、军龄、气象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表明导致军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较多,部队医务工作者适时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对降低军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PUB)221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05例(≥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11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出血原因及并存疾病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PUB主要与自身并存的慢性疾病、多种药物合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而非老年组PUB主要与生活习惯、饮食及生活工作压力有关。结论老年组PUB的危险因素有别于非老年组,关注老年人PUB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慢性基础病,合理使用抗凝剂、NSAIDs等药物,对防治老年人PUB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 ( PU) 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UGH) 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 P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 年龄、 溃疡长径、 溃疡病程、 溃疡部位、 职业、 有无吸烟史、 有无饮酒史、 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入院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水平、 入院时 CD4+水平、 入院时 CD8+ 水平、 有无高血压病史、 有无糖尿病病史、是否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是否合并 UGH 等资料, 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 UGH 将其分为并发 UGH 组和未并发 UGH 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U 患者并发 UGH 的危险因素。结果 90 例 PU 患者中 22 例 (24.44%) 患者合并 UGH, 设为并发 UGH 组; 68 例 ( 75.56%) 患者未合并 UGH, 设为未并发 UGH 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并发 UGH 组有饮酒史、 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 UGH 组 ( χ2 = 17.113、10.399, P<0.001、 P= 0.001), 血清 MCP-1 水平、 CD4+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 UGH 组 (t = 18.595、 4.757, P 均<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饮酒史、 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血清 MCP-1 高水平、 CD4+高水平是 PU 患者并发 UGH 的独立危险因素 (95%CI 为 3.386 ~ 30.422、 1.805 ~ 14.281、 1.047 ~ 1.131、 1.098 ~1.349, P<0.001、 P= 0.002、 P<0.001、 P<0.001)。结论 PU 患者并发 UGH 与饮酒史、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以及 MCP-1 与 CD4+水平密切相关, 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 及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以预防UGH 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或伴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南方某部队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36例,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 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PU为随机对照(PU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内镜和组织活检,碳-13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化染色法检测HP感染,组织学分析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13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PU发生率为47.1%(64/136),HP感染率为44.9%(61/136),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和PU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1.9%(23/72)、59.4%(38/64)和71.7%(46/60);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后两组HP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PU对照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PU对照组比较,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活动性炎症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汁反流和HP感染与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的发病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部队官兵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影响,寻找降低部队官兵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方法。方法 48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官兵,经正规抗HP治疗后(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根据HP阳性分为HP根除组和HP未根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在溃疡复发率、消化道出血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HP根除率为71.2%、溃疡愈合率为92.2%,HP根除组溃疡复发率、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HP未根除组(P<0.01,P<0.05)。结论根除HP可明显降低部队PU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是因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对黏膜破坏超过黏膜抵御损伤和自身修复的能力。集训期新兵是一个特殊人群,除季节、吸烟、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生活模式突变、军事训练、心理压力、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特有的PU危险因素。现就新兵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舰艇部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H)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6-07~2010-06在救治或经我院转诊至上级医院的舰艇工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50例,同期地方人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120例,对其基本情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艇员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多见,占总发病率的80%,参照组患者多见于食管胃肿物病变,占总发病率的50%,吸烟与饮酒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酒者,HP感染阳性率为艇员组为63.56%,对照组为41.68%。结论:心理因素、吸烟、饮酒和HP感染是舰艇部队人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以及SIBO与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儿童PU患者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22例)、HP阴性组(8例)两组,通过葡萄糖氢呼吸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0例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发生率高,若合并HP感染,其SIBO发生率增加尤为显著,推测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阳性率高与幽门螺杆菌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和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 256人,进行14C尿素试验测定Hp感染数目,并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甲功甲炎、血脂分析指标和饮食生活习惯史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p总的感染率为46.01%,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吸烟、饮酒和喜食干硬食物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相关生活习惯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组甲状腺自身抗体、血脂代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根治幽门螺杆菌有助于减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脂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95)和未出血组(n=247)。根据出血组发病30 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生存组(n=79)。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Hp感染率、肝功能分级情况,分析Hp感染、肝功能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饮酒、Hp感染、合并腹水、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均高于未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合并腹水、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出血组Child-pugh分级C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驻戈壁沙漠部队军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驻戈壁沙漠部队1 608名军人进行PU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胃镜检查、Hp检测。结果:军人PU相关症状发生率(Sc≥5)15.3%,标化后的PU患病率8.21%,其中军龄≥5年、特种兵、边防兵PU患病率高。Hp感染(0R3.2)、胃病家族史(OR2.5)、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OR2.3)、躯体创伤史(OR1.9)、菌痢史(OR1.9)、年龄(OR1.1)与PU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大。性格和生活事件与PU发生无关。结论:军人PU患病率较低,有下降趋势;发病情况在不同军龄、兵种之间存在差别,Hp感染、胃病家族史、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躯体创伤史、菌痢史等与军人PU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队年轻军人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608名被调查者行前列腺按摩取前列腺液检查。诊断标准为:卵磷脂小体<75%,白细胞≥10个/HP。分析训练强度、文化程度、包皮过长与前列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检出前列腺炎77例,发生率为12.7%,均为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率:训练强度大的步兵高于训练强度低的专业兵(P<0.05),包皮长的军人高于包皮正常的军人(P<0.05);文化程度高低与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队年轻军人前列腺炎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训练强度、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体检中心体检者共1 586例,分为高血压组(r=535)和非高血压组(n=1 051);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心脏病组(n=326)和非高血压心脏病组(n=209)。分别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高血压心脏病组与非高血压心脏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535例高血压患者检出幽门螺杆菌338例(63.18%),非高血压组1051例共检出幽门螺杆菌232例(2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检出幽门螺杆菌277例(84.97%),209例非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检出幽门螺杆菌61例(2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76例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测定全血和胃液乙酰胆碱(Ach),并检测胃窦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指标,同时测定18例健康对照组全血Ach.结果:Ach在CG、PU及对照组间、不同胃炎程度间、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胃炎间、以及Hp阳性与阴性间均无差异;Hp阳性率在PU患者高于CG、活动性高于非活动性胃炎、并随胃炎程度加重而增高;清除Hp后PU愈合、胃炎改善.提示Hp感染是CG和PU的病因之一,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不是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患有慢性胃炎,多年来一直没有治愈。请问,慢性胃炎为何难治愈?71653部队张连辉张连辉同志:慢性胃炎难治愈,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如物理、化学、药物、精神、遗传、自身免疫反应、酒精、饮食不节、吸烟、微生物因素等)有关,其他慢性病(慢性肝病、血液病、尿毒症、慢性心衰等)及胆汁反流等病也与慢性胃炎的发生有关。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口腔、鼻咽部的慢性感染或经粪-口途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80%的人可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淋巴滤泡发生的关系,以及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可能机制。方法观察1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与9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率;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和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淋巴滤泡周围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发生率(90/164)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16/96)(P<0.001),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胃黏膜淋巴滤泡周围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DR抗原,可能是通过促使局部胃黏膜炎症的形成,进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DR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战区军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 113名南战区军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南战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22.34±36.70;②海军躯体化、敌对分值明显高于陆军和空军(P<0.01),恐怖分值明显低于陆军和空军(P<0.05);空军强迫性、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陆军和海军(P<0.01);③干部的强迫性、焦虑分值明显高于士官和义务兵(P<0.01),躯体化分值明显低于士官和义务兵(P<0.01),义务兵恐怖分值明显高于干部和士官(P<0.01);④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军人的躯体化、恐怖分值明显低于初、高中学历军人(P<0.05,P<0.01),强迫性明显高于初、高中学历军人(P<0.01);⑤除躯体化和抑郁外,男性军人总分和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女性军人(P<0.01);⑥17~18岁、23~24岁年龄段军人的心理状况较其他年龄段差(P<0.05,P<0.01);2年、6年、7年军龄段军人的心理状况较差(P<0.05,P<0.01);⑦独生子女军人的躯体化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未婚军人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已婚军人(P<0.05,P<0.01)。结论南战区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需重点关注以下人群:初中、高中学历军人、17~18岁和23~24岁年龄段军人、2年、6年和7年段军龄军人、独生子女和未婚官兵。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3月至2022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40 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胃溃疡长径、出血活动度、是否为胃溃疡 A1 期、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种类 (≤2 种、>2 种)、是否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是否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止血成功后 1 个月内是否再发出血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40 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均于止血成功后随访 1 个月, 随访过程中 21例 (15.0%) 患者再发出血, 设为发生组; 119 例 (85.0%) 患者未再发出血, 设为未发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组胃溃疡 A1 期、Hp 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 NSAIDs 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χ2 = 4.269、7.381、7.580、11.836, P= 0.039、0.007、0.006、0.001);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胃溃疡 A1 期、Hp 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 NSAIDs 是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为 1.039~ 9.660、1.909~ 58.707、0.059~ 0.585、1.880~ 18.559, P= 0.043、0.007、0.004、0.002)。 结论 胃溃疡 A1 期、Hp 感染、未进行消化内镜治疗、长期使用 NSAIDs 是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以降低再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