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上颈椎损伤行后路枕颈融合术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14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6例,枢椎齿状突骨折4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C3椎体骨折1例,Jefferson骨折1例.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1例.结果 14例患者均随访0.5~3a,平均1.75 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8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枕颈融合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寰椎前脱位会形成齿状突或枢椎体对脊髓腹侧的压迫,表现为截瘫.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应先采用经口咽入路将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再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3],也可以在前路松解复位的同时行钢板固定[4].我院收治一例陈旧、难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因同时合并有下颌骨陈旧骨折,张口明显受限,难以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同时患者还合并枢椎椎体陈旧骨折,难以行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后路枢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另一侧颈1-3半椎板间植骨融合,以寰椎椎弓根、第三颈椎弓侧块螺钉钉板系统做内固定,患者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 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蒙芝健  吴强初  杨硕望  王锡雄 《广西医学》2012,34(11):1590-159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或脱位手术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椎板钩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1例。结果复查CT显示寰枢关节复位及内固定良好,症状消失,行走正常。结论应用椎板钩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复位固定牢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赵则雪  费昊东  王守国  季峰  谢跃 《重庆医学》2016,(10):1350-135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19例,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和后路植骨融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 A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JO A评分由术前(7.35±2.39)分改善至术后(13.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ickm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金平  李芸 《中外医疗》2009,28(34):60-60
目的总结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使用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一例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使用该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患者神经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使用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及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洪奎  刘祖德 《上海医学》1994,17(11):638-641
本组报告15例寰枢椎前脱位,以颈椎外伤及先天性发育畸形等原因所致,其中外伤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12例,齿状突发育畸形伴寰枢椎脱位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寰椎后弓钢丝贯穿、寰枢椎固定加植骨术,13例获得解剖复位,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以上,X线片检查12例植骨已融合。  相似文献   

10.
韦勇  沈慧勇唐勇 《广西医学》2005,27(10):1559-1561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支撑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方法.方法13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后路彻底椎管减压脊髓神经松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在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基础上或附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附加骨水泥辅助固定椎弓根螺钉、椎体成形术,或附加椎体间置入Cage支撑融合等,观察神经脊髓损伤恢复情况,骨折脱位复位、融合愈合及内固定取出前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恢复评价,术前A级14例有3例恢复至B、C级,B级21例有12例恢复至C、D、E级,C级37例有32例恢复至D、E级,其他都有良好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13.8 mm,椎体后缘高度平均恢复3.8 mm,Cobbs,角平均恢复14.20,5例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4例内固定失败,14例椎体内固定取出前高度丢失10%~30%,6个月至1年植骨均顺利融合愈合.结论后路椎管减压,脊髓神经松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骨水泥辅助固定椎弓根螺钉、椎体成形术及椎体间置入Cage支撑融合等,扩大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XIS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上颈椎不稳行枕颈植骨融合AXIS内固定术,其中颈1椎管中巨大神经鞘膜瘤,环椎后弓骨折、环椎枢椎骨折脱位,环椎脱位和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脱位各1例。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8mo,平均时间7mo,全部植骨融合,对颈部神经受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骨块融合,螺钉无松动。结论AXIS可提供有效的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地枕颈骨折或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成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3~48岁,平均41.2岁,神经损伤20例,ASIA分级:B级5例,C级9例,D级6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扫描检查,入院后立即给予颅骨牵引。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观察近期临床疗效。结果:32例手术顺利。随访时间13~33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无一例失访。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临床疗效:优22例,良10例。20例神经损伤患者得到明显恢复,术后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12例。植骨达骨性融合,无钉棒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JOA评分与术前评分对比,显著提高(t=3.179,P〈0.05)。结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成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固定牢固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有助于寰枢椎稳定性重建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b型2例,Ⅲ型4例,6列均行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伴C1不稳定5例,Jefferson骨折2例,行C1、C2椎弓根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17例中,脊髓神经损伤9例,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7例.结果随访5月~3 a,平均2 a 3个月,1例残留颈部疼痛,半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余16例颈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C2、C3获得骨性融合;颈部前屈活动受限2例;1例枕部皮肤疼痛,感觉过敏,经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2月后完全恢复;1例髂骨取骨区感染,占14.2%,经VSD引流,Ⅱ期缝合后治愈.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C级恢复至D级,其余病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和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的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必要时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节段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运动节段,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应重视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5.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骨折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上胸椎骨折方法。方法对本组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55年,平均36.5岁;其中压缩骨折6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骨折4例,爆裂骨折伴脱位3例;单节段损伤11例,多节段损伤11例;神经损伤程度:A级10例,B级4例,C级3例,D级4例,E级1例。对单节段压缩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骨折伴脱位或多节段骨折则采用长节段固定。结果全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44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胸椎X线摄片显示:脊柱序列恢复良好9例,恢复欠佳3例;除2例短节固定有松动外,其他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后外侧植骨愈合。A级神经损伤程度患者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Ⅰ级,其他神经损伤程度患者均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该方法能够解除脊髓压迫,恢复上胸椎序列,维持脊柱的稳定,是治疗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波  张伟  付能高  谭东  蒋成  蔚芃 《四川医学》2014,(9):1128-1130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28例患者资料,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1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9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复位及固定满意。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X线片、CT显示寰枢椎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未松动及断裂。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89.3%。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