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ed as 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0.38±0.10,0.31±0.11 vs 0.51±0.08). Conclusion Mast cel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D.  相似文献   

2.
角蛋白在头皮中的分布及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头皮及毛囊结构中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将头皮病理切片和游离培养的毛囊使用不同类型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角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CK15主要分布在毛囊隆突部,部分毛囊外根鞘最外层也有一定的表达;CK19主要分布在汗腺、毛囊外根鞘最外层和皮肤的基底层;CK16在表皮层和毛囊外根鞘均有阳性表达;CK10主要分布在头皮表皮的基底上层和皮脂腺腺泡的最外层。结论:不同类型角蛋白在头皮和毛囊结构中具有明显差异性,CK19和CK15阳性表达细胞可能具有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四川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至2006年经手术治疗、病理资料完整的41例HD患儿和8例正常儿(对照组)的结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光镜下观察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神经节结肠段(切除病变肠管远端)的肥大细胞计数为21.47±3.59,明显多于有神经节结肠段(切除病变肠管近端)的3.18±0.87及对照组结肠各层(尤其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2.75±0.51(P〈0.01)。无神经节结肠段组肥大细胞吸光度(A)值为0.38±0.10.有神经节肠段组则为0.3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0.51±0.08(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在H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输血疗法已进入成份输血,如某些手术病人只需要输全血中一种成份而非全血成份,如血友病A 病人手术需要输因子Ⅷ,显然输全血并不恰当;又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术中为减少出血可补充血小板。成份输血的优点:①提高输血效果,减轻心脏负担;②减少对不需要的血液成份的反应或副作用;③达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的目的;④选择一位更合适的献血者,可在某一段时间内多次采用供同一病人,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及新肿瘤标志物的发现,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就黏蛋白( Mucins,MUC)及同种型MUC/Y基因在膀胱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采用RT- PCR法检测黏蛋白,对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膀胱镜活检取得膀胱组织,检测其组...  相似文献   

6.
丛生蛋白(CLU)是一种凋亡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体液和组织中,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CLU表达异常与某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前列腺癌(PCa)恶化、转移、治疗过程中,PCa从激素依赖型转变为非激素依赖型的过程中常伴随着CLU的高表达。靶向CLU基因的治疗能增加前列腺肿瘤对放化疗、雄激素撤退治疗的敏感度。本文就CLU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本草上品。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丹参的成分、作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数十年来,经过化学、药学及药理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证实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开展,使丹参在皮肤科领域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现结合有关文献就丹参多种有效成分、丹参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智能医疗在国内外的研究热度不断提升。一方面,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以数据密集、知识密集及脑力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医疗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人们对于提升医疗技术、延长人类寿命及增强健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于医疗进步的现实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以人工智能技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针对细胞受体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的热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卵巢癌、肺癌、头颈部癌等肿瘤中,都检测到EGFR的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及其阻滞剂的研究在临床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EGFR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本文就针对近年EGFR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诱导免疫耐受治疗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热点.自1998年Calne等[1]首次报道alemtuzumab诱导免疫耐受治疗用于肾移植后,alemtuzumab诱导免疫耐受治疗在器官移植领域逐步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基因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基因工程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操作及DNA重组技术的成熟,基因治疗已经大量应用于医学各领域的研究,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治疗。1990年Blease等进行了首例临床基因治疗,他利用反转录病毒将腺苷脱氨酶基因(ADA)传染人自身T淋巴  相似文献   

12.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粘附的分子。近年来研究较多,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可导致细胞间的粘附性下降,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再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运动能力增强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浸润和转移,本文就粘附分子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物催化主要用于更加经济简便的合成已知和未知的化舍物。利用突变的微生物、加工酶及新颖的酶的复合,可以提高产量,也可以探索出新式合成方法。复合酶的应用利用了系统水平的生物学知识,成为新式的化舍物合成方法。随着对蛋白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逐步了解,这种体外的生物合成方法也正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肽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大剂量应用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目前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用法、用量尚未统一,作用机制也未完全阐明,但对它的临床效果已基本肯定,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5.
Survivin在胆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Survivin基因在 3 3例胆管癌标本、2 8例癌旁胆管组织和 5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3 3例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 72 .7% ( 2 4/3 3 ) ;在癌旁胆管组织和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 ,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Survivin基因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 Survivin在胆管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在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根据笔者的经验,本方在外科也有广泛的用途。例1婴儿湿疹患儿女,6个月,就诊前2个月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皮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液性渗...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急腹症的早期诊治往往处于两难的窘境,盲目观察、保守治疗等到临床表现明显手术很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而过分积极剖腹探查则会增加阴性探查率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创痛。随着现代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腹腔镜技术以其微创高效和灵活机动的独特优势在诊治急腹症特别是早期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主要在于转移编码伤口愈合生长因子的基因导入体内外组织和细胞并以表达,它可克服局部应用生长因子的不足,许多实验模型及基因转移方法已用于提高基因治疗对组织修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陶瓷是金属与氧或其它阴离子的稳定化合物。由于它们的耐磨性和生物化学惰性,近三十年来人们一直设想将其用作骨科植入物。尽管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它们的脆性会导致负重植入物的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失败,因而陶瓷未被广泛接受。也许在用作复合材料植入物中的增强纤维以及作为金属性植入物的羟化磷灰石钙涂层以诱导直接的骨性结合方面,陶瓷材料有着最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又称三硝酸甘油脂(Glyceryl Trimtrate,缩写:NTG 或 TNC)。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1971年 Viljoen 首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全麻病人肌注硝酸甘油取得良好的效果。Kaplan(1976年)和 Hempelman(1977年)由静脉途径给硝酸甘油都证实能降低心肌氧消耗。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静脉给硝酸甘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方法和治疗用药,由于它对心肌氧平衡的有利作用,因此,对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