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长素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GH+EPEN)对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肠内营养(TEN),EPEN及GH+EPEN 3组。EPEN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连用7天。生长激素剂量为每天8单位。于术前1天、术后4、8天,分别测定所有病人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液淋巴细胞计数(TLC)及CD4/CD8。结果:术后4天GH+EPEN组的Alb、Tf、TLC及CD4/CD8均显著高于TEN组(P<0.05)。术后8天,EPEN组的Alb、Tf、TCL及CD4/CD8均显著高于TEN组,而GH+EPEN组的相应指标则显著地高于EPEN组(均P<0.05),而且非常显著地高于TEN组(均P<0.01)。结论:GH+EPEN对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方法:将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EN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和EEN支持。病人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测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观察胃肠道反应,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BW和AL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EN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P0.05)和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EEN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给86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与88例食管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相比较,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食管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皆略有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则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的蛋白分解,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体质指数(BMI)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ALB,住院时间、BMI、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血清PA,TF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所用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均可改善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与PN比,更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病人肝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老年病人肝胆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 ,并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比较。将 30例肝胆手术后老年病人随机分为 :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组 )和完全肠外营养组 (TPN组 ) ,两组各 15例。EEN组术后 2 4h内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百普素 (PEPTI- 2 0 0 0 ) ,TPN组经右锁骨下腔静脉进行 ,共7天。结果 :EEN组均完成肠内营养计划 ,两组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均较术前略低 (P<0 .0 1) ,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营养支持前后差异不显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胆红素 TPN组术后高于EEN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实施EEN,观察指标:⑴两组手术及其并发症的情况,⑵EEN的耐受性,⑶术后营养状态,⑷术后化疗开始时间。结果 :⑴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⑵EEN的耐受情况:腹腔镜组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少于开腹组(P0.01),达到TEN的时间少于开腹组(P0.01)。⑶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较早出现了营养状态改善,两组间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腹腔镜组营养状态改善明显,两组间体质量、右上臂肌周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腹腔镜组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45 d内接受化疗例数明显多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能更好地耐受EEN,更早地达到TEN,从而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为辅助化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效果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32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剖腹组行剖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16例.所有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同样肠内营养,并逐量增加,共6 d,前4 d同时给予肠外营养.观察肝肾功能、血脂、前清蛋白(PA)、肠功能恢复时间、消化道症状和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较剖腹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02).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丙转氨酶经营养支持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腹组肌酐、尿素氮术前和营养支持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剖腹组清蛋白营养支持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两组营养支持后清蛋白和总蛋白剖腹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04,P=0.031).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EEN支持,有利于营养状况恢复,是安全、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在EEN治疗下腹腔镜组在营养状况和肠功能恢复上较剖腹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常规补液作一比较。方法:4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24)和普通输液(对照组,n=18)两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1),体重下降减慢。同时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32)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30)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所有病例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完全、可行,并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利于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胃癌病人随机平分两组:E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T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另取15例同期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胆囊结石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d分别检测各组C3、C4、CRP及TNF-α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术前30例胃癌病人的C3、C4、CRP及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d,EEN组的C3、C4、CRP及TNF-α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排气时间与TP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EN比TPN更能降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后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TPN)组5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病人的体重、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EEN组病人的体重下降明显少于TPN组(P0.05),血清PA水平高于TPN组(P0.05),TBIL、GGT指标低于T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PN组(P0.05),术后营养相关费用和术后非营养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TPN组(P0.05)。结论: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和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17.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dy enteml nutnion EE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胃癌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第八日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少.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不良反映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手术后短期应用要素制剂爱伦多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 方法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一天开始等热卡、等氮量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一周。检测体重、机体测量指标、血浆各内脏蛋白浓度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血清氨基酸谱。 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体重下降分别为4.26±1.03ks、2.04±0.65ke和2.12±o.72kg,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各内脏蛋白浓度均低于术前,对照组降低最明显,与肠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三组病人平均氮平衡为—8.6±3.12g/d,—4.22±2.02g/d及—3.88±2.35g/d,对照组与肠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手术后各组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病人血清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下降,术后1周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血清谷氨酰胺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而肠内营养组却有一定程度恢复。 结论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EEN+PN组,n=62)和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n=64),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3、7天监测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血生化、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血生化指标和炎症及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EEN+PN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N组[(160.3±23.0)g/L比(137.0±28.7)g/L,P=0.000];术后第7天,EEN+PN组患者前白蛋白[(210.6±34.6)g/L比(154.8±36.9)g/L,P=0.000]、白蛋白[(33.6±3.8)g/L比(31.8±4.7)g/L,P=0.042]、淋巴细胞计数[(2.33±0.53)×109/L比(1.04±0.36)×109/L,P=0.046]水平均显著高于PN组,血γ-谷氨酰转肽酶[(48.12±33.84)U/L比(71.54±34.00)U/L,P=0.048]、C反应蛋白[(31.15±19.00)mmol/L比(45.90±23.21)mmol/L,P=0.042]、总胆固醇[(3.09±0.83)mmol/L比(3.29±0.91)mmoL/L,P=0.045]、低密度脂蛋白[(2.01±0.39)mmoi/L比(2.31±0.72)mmol/L,P=0.049]水平显著低于PN组.EEN+PN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65.7±15.6)h比(75.1±27.0)h,P=0.036],围手术营养支持疗法总费用显著低于PN组[(2634.5±1306.8)元比(3058.6±1216.0)元,P=0.046].结论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有益于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组织损伤水平的恢复,促进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standard sequenti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 plus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and PN alo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Methods Werandomly divided 12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tom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to EEN + PN group (n = 62) and PN group (n = 64). The levels of blood nutrition-related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surgery and 3 and 7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complications, nutritional support cost,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nutrition-related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 >0. 05). Three days after operation, however, the levels of prealbumin in EEN + 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N group [(160. 3 ±23. 0) g/L vs. (137.0±28.7) g/L, P=0.000]. Seven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albumin [(33.6±3.8) g/L vs. (31.8±4.7) g/L, P = 0.042], prealbumin [(210.6±34.6) g/L vs. (154.8 ±36.9) g/L, P=0.000], and lymphocyte cell count [(2.33±0.53) x 109/L vs. (1.04±0.36) × 109/L, P = 0. 046] in EEN + 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N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γ-glutamyltransferase [(48. 12 ± 33.84) U/L vs. (71.54±34.00)U/L, P=0.048], C-reactive protein [(31.15 ± 19.00) mmol/L vs. (45.90 ± 23.21) mmol/L, P=0.042], total cholesterol [(3.09±0.83) mmol/L vs. (3.29±0.91) mmol/L, P = 0. 045]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2.01 ± 0. 39) mmol/L vs. (2. 31 ± 0. 72 ) mmol/L, P = 0. 049]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PN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in EEN + P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PN group [(65. 7 ± 15. 6) hours vs. (75. 1 ± 27. 0) hours, P = 0. 036], and the total cost of perioperative nutrition in EEN + P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N [(2634. 5 ±1306. 8) RMB vs. (3058. 6 ± 1216. 0) RMB, P= 0.046]. Conclusion Standard sequential EEN plus PN can increase the post-operative prealbumin level,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decrease the cos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