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质等方面的问题,历来为伤寒学者所重视。解放以来各地多有探讨。然多散载于各种杂志,难以窥其全貌。本文参考了五十多种书刊杂志,对近三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宋以来历代注家的看法,作了回顾。主要内容有: 一、三阴三阳理论渊源的探讨。在论述《伤寒论》是继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意见:①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等篇一脉相承。②只沿用了《内经》三阴三阳的名称,实已赋以新的内容,形成了新的概念。二、六经实质的探讨。(一)首先回顾了古人对三阴三阳的认识。包括经络说、经络脏腑说、六气说、经界说、形层说、八纲分证说、治法分经说、正邪相争说等。(二)综述了建国以来对三阴三阳实质的代表性看法。如脏俯经络气化、病证分类、引用新说三大类型。①脏腑经络气化说包括经络、脏腑、气化分说、结合说、脏腑气机升降说等;②病证分类包括六病说、症侯群说、综合体说、病理层次说等;③引用新说,包括应激学说、时空概念、模糊聚类、数学集合论等。三、综述了三阴三阳的临床指导意义,不仅是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同样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并具体地指导立法用方。四、文中还对开合枢与六经关系、少阳病的有关问题,厥阴病问题的探讨等作了概括性的反映。总之,有关三阴三阳问题的主要学术观点、分歧异议、研究动态,可以得一集览,提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脏腑经络与三阴三阳的内在联系、三阴三阳的时空布局及实际意义。用阴阳垂直相关定律证明了:三阴三阳时空轴对称是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来由。指出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实质是阴阳的相反相成、互制互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三阴三阳各篇并没有明确提出“六经“或“经络”的概念,每篇之首只标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宋朱肱首以足六经论三阴三阳,后世便习惯地称伤寒三阴三阳病为“六经病”、“六经病机”、“六经辨证”。至于经府并提,则首见于《伤寒例》;而以膀胱为太阳之府,则始于宋成无己。这种经府  相似文献   

4.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关于人体的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模型是对人体原型的理论摹拟,它集中反映了相应医学模式的“人体观”。与“解剖模型”相比,“功能模型”更符合人体的本质和规律。《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建立“三阴三阳”功能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三阴三阳模型中,三阴三阳是人体功能子系统,它不同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病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阴阳自和是三阴三阳模型的自主调节机制,治疗疾病必须以其为中心。三阴三阳模型代表了未来医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俗称"六经"。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历有经络说、脏腑说、阴阳说等。从三阴三阳系统生理和病变、人群体质分类和病变表现方面探讨其实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概论: 张仲景对伤寒(包括一般外感病)分为三阳三阴论治,就是根据病人的脉证,辨认外感病邪的部位而分表里;其中包括浸犯何脏、何腑、或是何经?再根据病人的病理反应,也就是根据脉证的属性而分寒热;并根  相似文献   

9.
六经辨证,是用于外感之邪在发病过程中的辨证分类方法 .是广义伤寒病的辨证纲领.它按照伤寒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将其分为六类病证,并以阴阳为纲,将其概括为三阳、三阴两大类别.具体地说,六经病证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总称.它可以概括为三阳病和三阴病两大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为三阴病.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统括其络属的脏腑,因而它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十二经病证,并以此来标示它们之间的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中医学对于中医传统经络的概念展开,以中医学“三阴三阳”六气理论为内涵,提出并阐释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是人体内“六气”能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其作用是以六气的形式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状态进行调节的通道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三、从八纲辨证看《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仲景撰述的《伤寒杂病论》中,无论是伤寒部份(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抑或是杂病部份(即《金匮要  相似文献   

12.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昼夜,三阴三阳最初是对昼夜时间的进一步划分。哲学范畴的三阴三阳可拆分为"一分为二"的属性论和"一分为三"的时空观两个命题。三阴三阳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涉及时间、空间、属性、程度四个维度。《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以"某某病"形式存在时指代发病时间,单独使用三阳三阴名称时多指代部位或系统,以"某某之为病"形式存在的六病提纲证是病时、病位、病性三者统一的纲领性脉证,对其他病证的辨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14.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方案而得到的诊疗体系。三阳三阴病六个"欲解时"的时间安排,主要根据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来决定。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里,对当时医学界已经停止使用《洪范》五行的内涵和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的问题,隐暗地表达了他的不满。五行生克乘悔理论及今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可能是在东汉编写《内经》时,是被编写者最终认可的某些医学体系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三阴三阳”与“六经”并称或互称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指出在哲学中,三阴三阳是《周易》卦爻中的位象反映,在运气学说中,三阴三阳对推测自然界气候变化起重要作用,在医学中,三阴三阳对于认识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具有深远意义,并就“三阴三阳”与“六经”的各自含义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将人之阴阳划分为六部,分称三阴三阳。六经病各有其欲解时。从洛书的研究中发现,六经病欲解时刻与之有着密切联系。洛书用数字代表了一个周期的阴阳胜负消长,放在一日中就是一个昼夜的阴阳循环。六经欲解时刻,按照其中位时,排列在洛书九宫图上,发现其与洛书术数存在着密切关联。按少阳、太阳、阳明(即一阳、三阳、二阳)对应欲解中位时刻为卯时、酉时、午时;而少阴、太阴、厥阴(即二阴、三阴、一阴)对应欲解中位时刻为丑时、子时、寅时。六经病欲解时,均按阴阳的多少有序排列,且与阳数阴数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另外三阴三阴欲解时刻在一日分布上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产生,应该与人体昼夜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但《伤寒论》篇中,每病之首并无“经”字,亦不依经脉统摄全篇,而以“三阴三阳”冠之。从字面而言,“六经”很给人一个只是经脉之病的印象,不能全面反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只是沿用已久,人皆称之。究其实质,还是称为“三阴三阳”辨证较能贴切仲景本意。 三阴三阳辨证应包括如下三个内容:1 三阴三阳的概念 三阴三阳不单指某一经脉,它包括:  相似文献   

18.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19.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和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相当出色的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针灸学》课程的主要困难有二:一是中医经络理论抽象,经络循行路线复杂,文字深奥,不易理解;二是针灸腧穴繁多,难以熟记其定位及主治。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很好地进行针灸教学。现就如何搞好经络腧穴理论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教正于同道。1 讲授经络学时,善用图表形式,既简单明了,又突出重点1.1 在讲授经络总论中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时,笔者以人体上、下肢的内侧、外侧及其前、中、后缘,用图表来钩画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排列顺序,予以学生一个清晰的经脉分布轮郭。(见下图)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