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历代多以气、痰、火为因进行辨证。五版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把癫狂分为四证进行辨证论治,即癫狂分为痰气郁结,心脾两虚二证;狂证分痰火上扰,火盛伤阴二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总结本地草医治疗癫狂的经验,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认识到癫狂除上述病症因外,风邪亦为致病因素之一。对辩为外感证的患者,以祛风解表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丹凤 《四川中医》2001,19(4):13-14
癫狂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火血瘀,扰乱神明,凝滞脑气,但究其上述病因病机的产生与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故临床研探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与癫狂病的发病关系,对癫狂病的防治确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必达老中医行医40余年,善治癫狂病.笔者跟随徐老侍诊,深受教益.现就徐老治疗癫狂病的经验作一简介. 徐老认为,癫狂病常由郁怒伤肝,气失疏泄,郁而化火,津液被熬,积成痰火,上扰心神而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而痰涌,心窍为之闭塞.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临床上按症状分为癫证与狂证,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如癫证经久不愈,痰火一动,可出现发狂的症状;狂病经久不愈,神志迷糊,也能出现癫病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抑郁相与躁狂相之间常相互转化。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躁狂相分别属于中医"癫证""郁证"与"狂证"的范畴,同时二者在病机上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张锡纯在论述心脑相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癫狂发病及癫与狂转化的痰火病机,认为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是癫狂的始动因素,痰火瘀塞心脑相通之窍路是癫狂的核心病机,痰火的郁积与外散是癫狂转化的关键机转。现尝试从痰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动态病机,探讨抑郁相与躁狂相转化的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长期以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痛苦 ,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癫狂对人们的危害更大。近 2 0多年对本人治疗的 6 0 0例癫狂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介绍情况如下 :1 病因病机主以七情六淫 ,伤及脏器。如情志过极伤肝 ,肝郁化火 ,木克土 ,脾气不升 ,聚湿生痰 ,痰气郁结发为癫。若肝郁化火乘胃 ,熬津煎液为痰 ,痰火上扰发为狂。其次 ,气血瘀脑 ,使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亦可致癫狂。总之 ,使机体阴阳失调 ,导致阴阳不能维系 ,使阴亏于下 ,阳亢于上 ,则可发为癫狂。为此 ,在临床中运用中医理论与祖传秘方加减结合进行辨证施治 ,…  相似文献   

6.
探讨张锡纯"癫狂之证,乃痰火上泛"之癫狂病因病机说及治法,认为张锡纯所述"癫狂之证"实乃心气或肝气或虚或实挟痰为病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简称分裂情感症),非"痰火上泛",治疗给予峻猛寒下重剂不妥,而痰火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简称精分症)青春型不宜泛用。张锡纯是近代医学大家,在多种疾病认识与治疗上确有创见,本文所指其在癫狂认识与治疗上之不妥,实乃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7.
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明末清初名医,学验俱富,晚年撰成《证治汇补》[1],以示后学.《证治汇补》论治癫狂以气郁痰火为主要病机,博采众长,多所发挥,临证活法,别具匠心.兹就其经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立忠教授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时善于从痰论治。对痰邪壅肺型风痰咳嗽治以疏风固表,化痰止咳;对痰湿中阻型眩晕治以化痰和胃,健脾补肾利湿;对痰火内扰型失眠治以化痰和胃,清热除烦;对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治以祛风活血,化痰通络;对痰火上扰型耳鸣治以清肝泻火,祛痰和胃,均获良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时善于从痰论治是王立忠教授临证特色之一。同时,王老在治疗中注意固护脾胃,强调健脾运脾,所谓“脾胃为生痰之源”之理。通过介绍王老从痰论治内科杂病的学术经验及辨治验案,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9.
癫狂多由气郁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狂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不外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内扰心神所致。然气郁罹及癫狂者更为多见。气郁的病变虽然十分广泛,但据临床所见,肝气郁结者为最多。故癫狂病可谓始因于肝,继发于心,实有研讨之必要。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有关,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气存人体内不断地运动,流动全身,无处不到,“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气机升降出入论癫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天朝  苏晶 《新中医》2008,40(3):97-98
人多以痰迷心窍、痰火扰心为癫狂病病机,然笔者认为,气机的失常,无论升降太过或升降无力均可导致癫狂病的发生.升之太过,化火扰心;或升降无力,津液停滞,凝滞气血,蒙蔽心神,皆可致癫狂.故也可从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来认识癫狂,并在治疗上从调整气机的升降出入着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运用礞石滚痰丸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癫狂验案1则,认为神志病发病最常见病邪是痰浊,痰浊易与热邪合为痰热甚至是痰火,故予两方合方清降痰火,并佐以理气、活血之法.  相似文献   

12.
周力  刘保民 《陕西中医》1996,17(9):401-401
采用火柴胡汤合涤痰汤化裁治疗美尼尔氏病30例,并设西药治疗对照组18例。其结果治疗组疗效与西药组相当,但无乏力,嗜睡等副作用。提示本方是治疗气郁化火,痰浊上扰型美尼尔氏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癫狂梦醒汤为《医林改错》名方。主治癫狂病哭笑不休,骂詈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病机属“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接”者很有效验。笔者在临床运用时,凡遇因忧思恚怒造成脏腑气机不畅,痰自内生所引起的其他内科气郁痰结证,每选用癫狂梦醒汤主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临床验案,列举数则。  相似文献   

14.
癫狂癇治验     
<正> 癫与狂都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它以知觉语言、思维与行动的反常为主要特征。多发于青壮年。属于“精神分裂证”范畴。本病多为情志过极郁而化火,火盛生痰,火扰神明,痰阻心窍所引起。《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即指此而言。究其病变部位多在心、肝、胆、胃诸脏。唯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癫狂之证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初起皆属实证,癫病多为气郁痰结,狂病多属痰火为患。二者可相互转化,癫痫痰郁化  相似文献   

15.
蔡幼清 《中医杂志》1997,38(12):719-720
胡建华老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尤其擅长精神、神经内科。笔者有幸随胡老门诊,兹将胡老治疗癫狂痫等病的经验介绍于下。1 癫痫胡老认为癫痫的病因病机常与惊、风、痰、瘀有关,而与心、肝、脾三脏关系较大。胡老认为或因精神因素,或因饮食因素,或因外伤因素,可引起风阳内动,气郁生痰,瘀阻脉络,扰乱神  相似文献   

16.
刘小河  李明霞  冼绍祥 《新中医》2014,46(11):21-23
介绍冼绍祥教授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的经验。认为焦虑症初起可表现为气滞之证,由于病证的发展或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夹痰、郁热等,多属实证。痰邪胜于里,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痰聚,形成痰火之病理,邪气上扰,心脑不宁,其人善惊,惊者乃痰因火动也。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符合中医对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上运用温胆片治疗焦虑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癫狂分为癫证和狂证,其中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者为癫证;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者为狂证,因两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并称癫狂.现代医学认为是大脑前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系气郁痰火,阴阳失调所致.癫狂在脑血管病术后较少发生,本科5 a来也仅遇2例,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总结张志远教授运用大黄治疗神志病的临证经验.将其治疗神志病功用概括如下:实邪内结所致癫狂,多以大黄为君,有通腑破结、攻邪安神之功,用量可达15~60g;气郁化火、气火搏结所致烦躁、失眠等,一般用大黄3~15g,取其泻火破气、除烦定意之效;肝阳上亢、火热上冲,或气机不畅所致呃逆、呕吐等症,一般少佐大黄1~6g,取其降气平...  相似文献   

19.
1 情志失调涉及心、肝、脾、胃四脏 (腑 )情志失调是甲亢发生的前提和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过度忿郁、恼怒则肝气郁 ,或肝气上逆 ,过度忧思郁虑则肝脾气结 ,久则气郁化火生痰 ,火盛动风 ,风火相煽 ,气火挟痰上逆 ,阻于颈部 (肝经循行部位 )而发为本病。五脏生五志 ,情志生于五脏 ,为五脏之气所养 ,脏乱则志乱。如癫狂之证 ,乃是心神为痰热之邪所蒙蔽或扰动 ,故表现为神志失常 ,或癫或狂 ,情志紊乱 ,或悲或喜。反之 ,情志失调也能影响五脏之气的运行 ,肝气郁则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 ,导致津停成痰。气滞痰凝 ,壅结颈…  相似文献   

20.
刘枫  杨成 《四川中医》2009,27(3):62-6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长、难治愈的疾病。根据中医观点,其病因病机是阴阳失调、七情内伤、气郁痰火,其病变在肝胆心脾。运用传统中医重镇安神、涤痰开窍法辨证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